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高新区与其所在腹地的经济互动,对于提升一个区域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互动效应的来源核心在于资源的分享,可以按照园区互动、产业互动、企业和项目互动以及要素互动的四个层次推动高新区与腹地经济的互动,并依据国内多个区域经济互动的成功实践给出了推进互动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2.
按照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统筹国内和国外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将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置于一个系统来研究,提出了五个层次的经济合作关系圈的概念,分析了一个经济区内部、一区域与周边区域之间、一区域与国内远距离相关区域之间、一区域与国际周边区域之间、一区域与国际远距离国家之间的五个层次的经济合作关系;指出了开放经济下这个延伸圈的内在关系和各自功能;最后,对发展这种多层次的经济合作关系提出了几条政策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①本上形成了"技术决定论"、"制度决定论"和技术与制度"共同决定论"三种不同派别.三种"决定论"有着个共同的逻辑起点,即把审视社会经济问题的视角框定在科层等级关系(hierarchy relationship)的框架之内.在这个视角下,必然带来自身理论的不足.有鉴于此,作者转换思考角度,从元素之间互动的思维视角出发,提出了技术与制度互动的理论,即将技术与制度放到同一主体性平台,在互动中析理出经济增长的源泉,为看待和分析经济增长提供一个互动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4.
吴航 《人文杂志》2007,(4):188-190
中韩两国的经济合作在WTO、APEC、"10 3"、《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双边合作等多个层次上进行。地缘条件优越、经贸关系日趋紧密、经济关系互补性强以及合作氛围良好等是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中韩经济合作要在更高层次上取得突破,重点是在中韩各种层次合作基础上构建起中韩自由贸易区框架,建立健全中韩经济摩擦解决机制,并确立经济合作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经济开放:多层次多视点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经济开放或开放经济的研究大多有两个偏向:要么只注重国民经济的国际化,要么只注重区域经济的对外(国)开放,而忽略区域经济的二重开放,即国际化与区际化并行。本文从区域经济层面切入,考察此种二重开放。研究揭示:区域经济的国际化是中国总体经济国际化的原动力,区域经济的区际化是我国内部统一市场形成与整合的基础;中国区域经济具有分层特征,迄今为止的市场化改革已经改变了区域经济的原有分层格局;在新分层区域经济格局下,区际经济互动的主基调无非竞争与融合,但各个层次上互动特征不一;虽然中国区域经济总的开放模式属于由国际化而区际化的路径,但在各个主要层次的区域经济,都可找到一些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6.
ASW理论框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通过市场规模效应、贸易缩减效应以及市场规模与贸易开放的交互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以ASW理论框架为基础,将中国28个省区按照地理接壤原则配对成125对邻近省区样本,采用1993—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GMM估计发现,中国省际间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总体上可以显著地促进省区经济增长,其中完全一体化对省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市场一体化的促进作用。分区域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对中部省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东部和西部;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区域内省区间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转变政府职能是推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总抓手.政府职能转变有四个要点:一是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二是建立科学的政府与市场互动、互助的关系;三是建立区域政策协调框架及机制;四是建立区域公共服务普惠制.  相似文献   

8.
“核心-边缘”模型以二元结构解释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形成机理与演变过程,为研究区域旅游发展动力机制与平衡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提供了理论指导;运用这个理论来剖析海西旅游经济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内在发展机理,并由此推导出构筑由综合推动力、融入聚合力、创新性源动力等形成的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以提高、加快核心区“革新”和辐射能力,构建多元多层的区域结构,推进区域旅游的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空间经济问题的基准是:研究经济问题要有空间观,研究空间问题要有历史观。经济地理存在毗邻效应——近朱者赤。我国标准的空间经济结构应该是多层级中心——外围结构,它由专业化的城镇经济和多样化的都市经济共同支撑。空间市场结构不存在完全竞争,空间产业组织的主体是产业集群而不是单个厂商。中心与外围存在博弈。经济最典型的空间特征是集聚,而集聚使得区域发展非均衡性是内生的。最优集聚理论兼顾公平与效率。市场机制促进集聚使效率充分,空间经济政策则作为资源空间配置的手段补偿公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邵彦涛 《兰州学刊》2012,(12):52-57,26
土客互动是客商与客籍区域市场发生互动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推动客籍区域市场发展、达到内外共建目的的重要手段。文章以近代兰州区域市场为中心展开分析,揭示了土客互动的基础在于土客分工;土商与客商在商品结构上的存在广泛的分工与合作,并共同构建了近代兰州城市的商业地理;土客替代是土客互动的变异形态,"在地化"客商是客商向土商转化的一个前奏,也是客商与土商相融合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