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级使用价值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点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第一,“高级使用价值“和“低级使用价值”的含义。所谓高级使用价值就是由过去的劳动过程的产品经过较多劳动过程媒介所形成的新的使用价值。马克思说:“在劳动过程中,过去的劳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考察异化劳动时,提出了一条著名的美学论断:“劳动创造了美。”对于这一论断的理解目前存在着很大的歧义,相当多的论者都是把“劳动创造了美”的论断引申到一个具体方面去发挥,例如人类劳动同动物活动的区别,人的劳动的有目的性,以及异化劳动和自由劳动与美的创造的关系问题;特别是对“人化的自然”和“人的本质对象化”的问题,更作了较多的论述,并引出了各自的结论。但是,对于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论断的理论前提和本来意义,即马克思是在什么具体条件和规定情况下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这种规定条件下的“劳动”和“美”的确切性质是什么;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引起足够的探讨。本文试图对此提出几点初步看法,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荒废”、“儿童学习劳动”、“基本生存能力减弱”等问题,在日本的中小学中早已有之,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中有着社会、学校、家庭等几方面的原因。日本学生当前的这种状况,引起了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提出了“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创造宽松的培养环境”、“削减教学内容”、“教育行政权力下放”等等系列的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具有“资产阶级权利性质”,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重要观点。马克思从资产阶级权利的本原、实质与特征以及消除三个方面构建了资产阶级权利思想;通过批判按劳分配默认“天赋人权”,说明权利是历史、社会的产物;通过对异化劳动以及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资产阶级权利的本质,突出其“形式上平等实质上不平等”的特征;通过对社会历史不同发展阶段劳动形态的考察,得出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性质”需要通过自由劳动来消除,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马克思的“资产阶级权利”思想遵循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  相似文献   

5.
<正> 在探索关于共产主义实践问题中,我们认为有两个问题应当弄清楚:一,应当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共产主义实践?现阶段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否都属于共产主义实践?二,应当弄清楚什么是共产主义劳动和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或者说,共产主义劳动与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是否有区别? 先谈第一个问题。胡乔木同志提出关于共产主义实践这个重大理论问题以后,澄清了许多人头脑中认为“共产主义没有经过实践检验”、“共产主义是渺茫的”等错误思想。但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列宁刑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刑法的“死缓”制度 ;二是坚持列宁“对罪犯实行强制劳动”的基本观点 ,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造第一 ,生产第二”的劳动改造罪犯的刑事政策和实践措施 ;三是在治党方面 ,坚持和完善了列宁“从重惩处党员干部犯罪”的刑事法律理论。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劳动学会4月下旬在宜宾召开了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年会。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审议四川省劳动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补充修改学会章程,改选学会领导机构,进行学术交流,通报劳动、工资、保险三项制度改革以及当前就业工作的情况,并对获得劳动科学优秀科研成果的同志授奖。会议认为,省劳动学会几年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反对劳动工资战线上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等方面作得较好,在学会的组织建设、学术活动、理论刊物和干部培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杨春时教授的《实践乌托邦批判》作出回应。作者认为,“实践乌托邦”是个站不住脚的概念;不能“非历史主义”地看待实践和劳动;应当澄清对马克思关于异化、人化、对象化等概念以及辩证法的“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对立统一”等原理的误解;由于上述方面原因,杨教授的“后实践美学”对作者的“新实践美学”多有理解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崇庆县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得早,坚持得好,成效显著。去年,县委又将该县农村广泛开展的党员“三带”、农户评“三户”和创建文明村的群众性活动,概括为“331”工程。经过实践,取得了新的成果,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欢迎。一、“331”工程的由来“331”工程是崇庆县对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特别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这个县的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从1981年开始的,其实践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三步曲;理论认识上的飞跃则有两次。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劳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劳动观聚焦劳动主体、劳动和谐、劳动价值、劳动精神四重维度,回答了“由谁劳动”“如何助推和谐劳动”“为何劳动”“如何引导正确劳动”四个基本问题。学习领会习近平劳动观对指导新时代劳动实践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包干到户”作为一种深受贫困地区农民欢迎的生产责任制形式,不仅激发起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而且在生产关系方面引起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变革着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这种巨大的变革,必然会影响到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包干到户”究竟对上层建筑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我认为在比较普遍地实行“包干到户”的鲁西北地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层建筑进行相应的变革: 第一,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模  相似文献   

12.
本期导读     
本期刊物首先奉献给读者的是聂亚珍教授的《重新认识创造价值的劳动》,这是作者多年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价值论在新时代的内涵和外延所作的新的阐释。作者从“物质生产劳动是价值的实体”。“脑力劳动是生产劳动的延伸”,“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的拓展”,“知识劳动是生产劳动的提高”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劳动价值的意义,相信对学习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读者一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理论界关于“资本雇佣劳动”命题的几个论据进行了分析 ,认为“资本雇佣劳动”命题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 ,已受到现实的质疑和挑战 ,“劳动雇佣资本”才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本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 ,从人力资本的专有化和群体化、股东对股份公司态度和兴趣、社会制度原因及企业所有权等方面论证了“劳动雇佣资本”的可能性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宗羲关于“人”的概念极为繁复,经过初步探究,笔者将黄氏“人”之观念归纳为三个方面:人是心性合一之人;人乃万物之灵;人只有一性——性善。这三方面内容都体现了其理论基础——“气”一元论。  相似文献   

15.
刘锋焘 《文史哲》2001,(1):99-104
“华夷之辨”的观念对中华民族之融合史曾经产生过消极的、负面的影响 ,这一负面影响在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经过长期的交流与磨合 ,一方面 ,少数民族统治者从观念、政策到具体行动等各方面都尽力淡化华夷之别 ;另一方面 ,汉族人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 ,最终使“华夷之辨”观念的消极影响不断地艰难地被消除 ,各民族间进一步融合 ,从而使中华民族变得更为团结、强大 ,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家信奉的“劳动创造财富”圭臬无法开解“工人劳动带来贫困”的悖论。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纠正了国民经济学家对劳动的抽象表达,揭示了资本对劳动的宰制,说明了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以及工人劳动受贬损的必然,并指明了工人阶级的劳动解放进路。马克思指出:雇佣劳动是“低级的”和“暂时的”形式,注定会被更高社会形态的自由联合劳动取代;劳动战胜资本的根本路径是,工人阶级要以革命的政治行动废除雇佣劳动制度;劳动解放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联合起来的、社会的个人的所有制”,消除劳动的阶级属性,使劳动回归人的自主活动。  相似文献   

17.
《劳动法》作为我国劳动法部门的法典形式,由于规制重点不突出,操作性也比较差,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完善我国劳动法的立法体系,应着重做好“进”和“退”两个方面的工作。在“进”的方面,要进行包括《劳动基准法》、《就业促进法》、《集体合同法》、《劳动者薪酬保障法》等在内的单独立法;在“退”的方面,需要把社会保障法从劳动法体系中独立出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具体论证《海国闻见录》所载的“訚年乌鬼王国”、“訚年绻毛乌鬼地方”、“苏麻勿里”、“乌鬼王国”、“弥黎吕黎、惹林”、“猫喇猫里也”等6个地名应为何地,否定前人旧说。同时指出:考释古籍中的外国地名,在地理方位和对音方面都应慎重;对相互接壤的地区特别要确考,不然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一误再误;对原书所说的方位条件要全面分析,不能抓住一点,遽下结论;在对音方面也要注意比较准确的对音,使在方位和对音上都解释得通,不应凭近似对音随便作注,更不能把对音置之不理。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除了当前提供的劳动以外,还包括过去的劳动;有的职工得到较高工资,是因为包括了对他过去的劳动的报酬。这种看法是否正确,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马克思说:“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分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从这段论述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按劳分配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按劳分配中作为劳动尺度的劳动只能是  相似文献   

20.
<正>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心理、意识压根儿就是在劳动中起源的。但如果我们简单地理解“劳动起源”,把“劳动”局限于从制作工具开始的“真劳动”,我们便会马上碰到问题:“真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以目的性意识为引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