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王莽改制的进步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民 《南都学坛》2007,27(4):22-23
王莽改制是儒家思想指导下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王莽改制的许多措施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较大影响。王田制体现了儒家均平的社会理想,启发了后世的均田制;五均六有利于建立城市经济秩序;币制改革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2.
王莽改制是西汉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它的研究,人们较多地是注意从西汉末年的社会经济与政治形势,谈它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而从经学的角度来加以探讨,则不多见。王莽的改制,按其依据的理论,又常称为“(言乇)古改制”。其实,所谓王莽的“(言乇)古改制”,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应是(言乇)古经以改制,就是说王莽企图照搬秦汉以前的古代经典来修改和代替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由于在王莽改制的同时,经学上出现了经今古文之争,所以,  相似文献   

3.
官制改革是王莽改制的重戛内容之一。这项改革始于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直到新莽覆亡(公元23年),前后持续了二十四年。代新而立的更始政权,以及割据天水的隗嚣、齐地的张步等,也曾沿用过王莽官制。公元二十五年,刘秀经略河北,“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①,开始废止王莽官制。随着刘秀统一全国战争的进程,王莽官制才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废止。稽诸史籍,王莽官制作为一朝制度,确曾在全国推行过,这也为居延出土的王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探讨了王莽改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王莽研究提出了已见,认为王莽改制的重心是社会经济制度改革,其一些举提具有创建性和积极因素;王莽的改革精神及其以“民为重”的经济改革原则思想值得肯定。新时期评价王莽应走出封建时代史学的误导、对王田制和新朝农民起义目的的误解三个研究误区,以“公平诚恳的态度来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一般认为王莽改制中奴婢“私属”是“王田制”的一个派生问题,一个附属问题.因而,只是讨论“王田制”时一笔带过,专题研究文章更不多见.至于对王莽及其改制全盘否定者,对此就更不屑一顾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都望“私属”而生义:王莽改制是要把奴婢变为私有财产.笔者研读史、论,偶有臆想:如果将“私属”的概念、涵义弄清以后,这项措施在王莽改制中似乎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也好象更能反映王莽思想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
王莽在代汉后所进行的经济改制,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实行过的多次改制(或称改革或变法)之一。它与其他同类型的全国性的改革相比,有它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是:皆是阶级矛盾激化了地主阶级内部矛盾的产物。旨在通过改革挽救社会危机,以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不同点是:其他各次改革,由于历史的复杂原因,不论是北宋的王安石变法,还是明代的张居正改革,无不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们在一定时期内,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缓和了阶级矛盾,延迟了当时封建王朝崩溃的时间。而王莽的经济改制则不同,它不仅没有取得任何积极效果,相反却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西汉末年以来,酝酿已久的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加速了“新莽”政权的崩溃。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历史教训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对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儒士群体在西汉追求理想政治的过程作视角,认为王莽所代表的是西汉士人的利益,就个人人格的发展和治国措施而言,王莽及其改制恰恰符合儒家的“内圣”和“外王”两个理论层次,由于儒学理论自身的痼疾,改制最终失败。改制的失败不仅是王莽个人的悲剧,也是西汉士人群体的共同悲剧。从孔子到王莽反映了儒学的提出、渐入世道到“全盘儒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历史上历时十几年,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王莽改制,一开始轰轰烈烈,但最后却以失败而告终。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正确评价王莽改制是十分重要的。解放以后,我国史学界的不少学者在研究王莽改制的时候,也大都注意分析它失败的原因,但所得出的结论,笔者不敢苟同,愿提出商榷意见,就教于诸同人。  相似文献   

9.
论王莽复辟     
西汉末年的王莽,是一个大搞复古、倒退的野心家、阴谋家。他的所谓“改制”,是元、成、哀、平推行儒家路线的进一步倒退,代表了奴隶主残余势力长期以来妄图在政治上复辟的最后一次垂死挣扎。然而,历史的真实却长期被地主资产阶级所歪曲。国民党反动派的忠实走卒、买办文人胡适,在一九二二年、一九二九年为王莽树碑立传,竟然胡说什么王莽是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就是这种歪曲历史的典型。因此,用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五) 币制实业借款成立后不久,“金元外交”的策略又发生一次重大变化。这一变化首先反映在国务院的态度上。“金元外交”实行两年多来的经验和教训表明,美国通过对日俄势力的挑战以促进其在华利益扩张的愿望难以实现。远东司认为:“归根到底,我们不能指望以一种公开或隐蔽的同日俄对抗的政策来为我们自己或中国获得最大的好处。”①1911年6、7月间,日本和俄国对《币制实业借款合同》第16条所规定的四国银行团向东北提供贷款的  相似文献   

11.
崔文  李天国 《延边大学学报》2024,(1):29-36+142-143
朝鲜的币制改革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系统了解和把握其历次改革的动因与进程以及实施结果十分重要。1946年,朝鲜设立国立中央银行构建了独立发行主权货币的自主银行体系,并且相继进行了五次币制改革,即1947年、1959年、1979年、1992年、2009年的币制改革,带来了商品价格、价格标准以及社会货币流通量等的较大变化。不过,每次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点及政策效果是不同的,有时夯实了货币制度基础,提高了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掌控能力,但有时也引起了货币体系紊乱和过大价格波动,影响了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朝鲜也正在不断总结经验,研究符合国内经济运行的新的货币制度及中央银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王田”、“私属”制是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后,为挽救自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而实行经济改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对如何评价王莽的经济改制问题,张志哲、徐志祥、萧立岩等同志先后发表了文章,读后颇有启发。但其中有些观点,诸如:推行“王田”制,是“井田制的死灰复燃”;“王田”制的实质“是一种土地国有制与土地私有制并存的土地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限田的方式”;“王田”制行不通,与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是风马牛不相及”;宣布更名奴婢曰“私属”,“无疑会大大提高奴婢的社会地位”等等,笔者认为还是值得商榷的。现拟就上述问题,谈谈个人的不同看法,以供张志哲、徐志祥、萧立岩等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白银购买与中国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从1934年起实行白银政策,通过购银提高了国际银价。中国国民政府币制混乱已久,受美国白银政策的强烈影响,银价下跌,大量外流,于1935年11月与美国谈判后迫使实行币制改革,放弃银本位。而美国 认为中国的新币制不与美元相联不能使它获取最大利益。遂实行放弃向世界购银的政策。使中国的币制改革再一次陷入困境,又一次迫使中国答应法币与美元挂钩,并扩大白银用途换取了1936年白银协定,使得币制改革得以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一、扬雄及其《法言》、《太玄》 扬雄,一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生于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卒于公元18年(王莽天凤五年),是两汉著名古文经学家、辞赋家、语言学家。 据《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他家境清贫,“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但他“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泰然处之。在成帝时,他已年过四十,才由车骑将军王音推荐,任给事黄门郎;历成、哀、平三世未晋升官职。王莽称帝后,扬雄曾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因事被迫自杀,未死;后病终。  相似文献   

15.
西方主要大国——美国、英国和日本在围绕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币制改革问题上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而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美国政府对于中国的币制改革政策经历了由“不介入”的消极态度到转变为“变相”支持的积极态度;英国政府对中国的币制改革表现出积极的介入和强有力的支持态度;日本对中国的币制改革则充满了抵制和破坏的行动。其实质是反映了英美等大国与日本在中国问题上矛盾的日益表面化和尖锐化,也反映了中国国民政府企图借助西方外力使中国经济向着现代化进程迈进,以稳定国民政府对全国统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后,针对形成西汉末年社会危机的各种弊端,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一项就是制止土地兼并的“王田”制。“王田”制的实质是什么?史学界长期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王莽“企图通过恢复古代的井田制度,……以制止日益剧烈的土地兼并”,或者说:“王莽企图用恢复井田制来解决土地问题”。其理由是:“王莽根据《周礼》记载的井团制度,实行‘王田’制”。诚然,王莽“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  相似文献   

17.
改易郡县地名,是王莽改制的一个方而。本文通过对《汉书·地理志》所注近八百个地名的具体分析,认为多有其规律可循,且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和政治倾向。从而对“改制”的理论依据,从不同角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史学界评价王莽的流行观点,以张志哲等同志《王莽与刘秀》(《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2期)、《论光武中兴之业》(《文汇报》1979年7月6日、10月19日)几篇文章为代表,认为王莽是“一个可耻的政治丑角”、“好大喜功的野心家”、“典型的伪君子”,把王莽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渲染得更有声有色,更富于戏剧性,变成了一柱难移的铁案。笔者认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王莽时期的刑法问题,前人研究不多。本的研究认为,王莽在继承法律的基础上新设了若干刑律,使刑罚更加残酷。执法情况一度比较好,但随着改制失败,执法变得日益混乱。官吏腐败是法滥刑酷的重要原因,而王莽本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论西海郡的兴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说的西海郡,不是指隋朝大业五年灭吐谷浑后在青海湖西设的西海郡,也不是指东汉末年在甘肃居延设的西海郡,而是指王莽执政时在今青海湖附近设的西海郡。过去一些书刊文章谈到王莽设西海郡时,往往以赞赏的口吻予以肯定,而对其废,又不免表示惋惜。笔者认为这都无必要。如果我们从青海开拓历史和其特点上去考察,就会发现西海郡之“兴”,是不合时宜的产物,“废”,则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仅抒己见,就正博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