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作为新制度主义的分支之一,世界社会理论是由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梅耶及其追随者提出的,该理论从理性的外部文化视角出发,运用现代行动者的行为来解释世界范围内制度和组织的扩散现象。梅耶将现代行动者划分为个人、组织和民族国家,其中民族国家在行动者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世界社会理论指出,世界社会通过世界文化和关联进程来塑造民族国家的认同、结构和行为并帮助其实现外生性目标,世界社会的进程则在塑造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得以推进。最后,世界社会理论探讨了全球范围内民族国家环保主义的兴起,运用该理论对环境领域的问题进行剖析,有助于理解世界环境制度与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联系以及政策扩散对国家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闫婧 《社会科学》2023,(9):25-34
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存在着对民族国家的扬弃。通过对古典经济学自由贸易思想的批判,马克思形成了其从属于资本主义历史意义的世界市场理论,从理论上揭示了民族国家在生产条件及社会发展上的差异,对建构世界市场的基础性意义;通过对世界市场拓展进程的历史分析,马克思揭示了世界市场如何助推传统民族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并展现了民族国家可以借助不同的贸易政策来建构并巩固国际分工秩序,进而发展为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可能性。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传统构想了世界市场超越民族国家的可能性,初步论证了非西方国家必须通过社会革命来获得其国家及民族的独立,并利用世界市场实现其国家及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军  孙吕明 《学术探索》2023,(12):66-7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核心概念和话语表达,其深远意义和理论贡献在于推进了中国式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理论创新。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转型普遍面临着凝聚国内的民众成为一个整体性民族的变迁过程,民族建设与国家建设的相互交织、彼此渗透构成了演进过程的特殊规定性。从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综合性要素分析出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价值理念、社会整合与国家建设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建设理论,为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建设提供了中国理论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
石潇纯  朱晶 《云梦学刊》2008,29(4):108-110
在宗法父权制的现念中,无论贞贞还是王佳芝都是有利用价值的"女体".同时又是令他们蒙羞的不洁之物.贞贞无视村人的非议选择出走,王佳芝洞悉自我处境最后赴死.两位作者以其彰显的女性意识揭露、嘲讽了父权文化的矛盾、自私和自以为是.对战争题材的"反高潮"处理.使丁玲和张爱玲从人性的张看而达到了解构国家民族话语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王宇 《云梦学刊》2000,(5):99-101
莱拉是个总希望从生活中得到更多东西的吉普赛姑娘。然而,她的民族却是个天命不可知、天命不可违的民族,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莱拉不惜以生命抗争,莱拉追求人类自由和正义,向往独立,勇敢向恶势力,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将激励人类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愚昧走向文明,勇敢地追求一种更符合人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平等原则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客观存在。本文力图从法理学的角度对平等、民族平等定义的分析及平等相对性概念的阐释,论证国家为实现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而对民族地区实施优惠政策的必要性。通过对优惠政策实施后果的考证指出,应该如何科学地看待目前的优惠政策,并提出应当及时改变民族政策的具体措施,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民族间差距,最终达到民族间事实上的平等。  相似文献   

7.
论20世纪40年代罗家伦的民族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原始民族、少数民族和边疆民族的族群文化及其历史进行的研究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学主流的情况下,罗家伦从近代欧洲民族及民族国家兴起的历史与理论出发,对民族、民族性的构成要素、形成过程及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与类型等民族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并最终落实到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点上。他对民族基本理论的阐释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准,在近代中国民族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南宁市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繁荣和发展民歌文化、群众文化和"绿城文化",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路子,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作了总结,并进行了理论思考,深刻阐明了这一实践对民族地区建设先进文化所产生的启示作用,回答了西部地区城市如何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两个典型猎民村的实地调查,直面定居后鄂伦春人的现实生活状况,从社会政策的研究视角出发,透视由狩猎生产方式转变为农业生产方式后,国家针对人口较少民族的相关政策对鄂伦春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究竟起到了哪些作用,在政策的制定落实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实际问题,反思国家福利政策引发的民族发展方式探讨,以及国家转产政策与民族实际生存状态脱节的问题.培养鄂伦春民族的文化自觉能力,对鄂伦春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换,使民族传统文化与国家总体发展计划相协调,从而实现鄂伦春民族文化的顺利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教育方面拥有很大的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 ,依据法律规定 ,可以决定本地方有关教育的一切事项 ,充分体现了宪法第 1 1 9条的精神。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教育自治权的核心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从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出发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事业。而积极推进民族教育事业 ,切实保障民族教育自治权的行使 ,国家应当从财政上对民族教育采取倾斜政策 ,加大力度扶持 ,以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族国家文学是探讨文学(批评实践)参与民族国家意识建构的文本形态。抗战时期兴起的战国策派从应对民族危机和改造积贫积弱的国民性出发,大力提倡“尚力”主义和“英雄崇拜”,提出关于民族国家的建构理想:改造旧有的柔弱衰萎民族而成生命力充沛的进取民族,改造受欺凌的民族国家而成具备强大生存竞争力的民族国家。战国策派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虽有矫枉过正的偏颇性,但其挽救民族危亡的文化重建思想仍有超越时代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从民主的平等出发,支持国家对社会经济利益的再分配;而诺齐克则从权利理论出发反对经济领域的再分配,对民主的平等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二者的争论揭示了平等和权利的内在张力,使得社会分配如何兼顾平等和权利的问题突显出来。对中国当前的分配体制改革来说,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学术界长期存在着一种对民族与国家概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论争。通常认为民族是"国家存续之唯一合法基础",并由此衍生出"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正因为"民族"与"国家"的概念紧紧相连,因而"民族主义"作为现代国家理论的基础备受追捧。尤其是一些非西方国家,更因民族主义提倡"各民族有自决建国之权",而将其作为摆脱西方国家殖民统治、追求独立建国的理论依据。然而"民族主义"终究只是西方学者结合本地区情况提出的一种理论,如果一味将其照搬到东方世界的具体环境下,是否会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情况?该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关于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理论思想和实践乌尔希叶夫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的原理出发,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关系到多民族国家兴衰安危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一贯重视我...  相似文献   

15.
文化生态: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魏美仙 《学术探索》2002,(4):106-109
文化是环境的产物 ,文化的发展是文化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在新时期文化变迁的背景下 ,研究民族文化传承应从整体的观点出发 ,以文化生态为参照 ,从文化主体———文化生态———文化传承三者的互动关系中 ,解决民族文化传承有关理念 ,以期在此理念下实行有效的操作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高思遥 《理论界》2013,(2):13-14
列宁从俄国的实际出发,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从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视角出发,分析十月革命后国家利益的辩证视角。列宁的国家利益观是阶级性与民族性、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原则性与灵活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列宁的国家利益观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主义者认为西方在进行文化侵略时,扭曲了东方民族的文化身份。我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东方民族国家也未能幸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存在民族文化身份扭曲的问题。我们力图结合维特根斯坦的世界图式思想,从对一些观念的误读和社会现实出发,分析我国民族文化身份扭曲的主要原因,以期对我国民族文化身份的重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良好交融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在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中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引领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全面发展,实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江成 《学术界》2022,(9):155-164
从民族认同国家的现代国家认同建构内涵看,国家认同建构的核心是民族的认同整合,即如何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或实现各民族的多重身份认同向国家认同的转变发展。在近现代中国国家认同建构的进程中,“五族共和”开启的“国家民族身份建构”与“承认各族身份”的“二重民族构建”催生了国家认同建构的“融合同化”与“平等共治”两条进路。国共两党的民族观念之争使得国家认同建构的两条进路逐渐分野对立:国民党片面强调“国族建构”的“国族同化”进路否认各民族,滑向了大汉族主义的泥沼;共产党强调“各民族解放联合”的“各民族平等自治”进路赢得了各民族对党和国家的认同,但客观上也存在弱化中华民族建设的嫌疑。新时代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嵌合互构”使得近现代以来中国国家认同建构的“两条进路”走向了协调统一。今天,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就是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纽带实现各民族的认同整合,完成从民族认同到国家层面认同的跃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