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夜郎竹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时 《民族论坛》2003,(7):36-37
郎文化目前已成为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新课题。笔者近年来对湖南新晃夜郎竹文化进行了一番深层挖掘、整理,对千百年来广泛存在于新晃侗家人社会生活中的神秘的夜郎竹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这是一种极具神话性、崇尚性和神秘性的民族文化。一夜郎文化包括了“采集、渔猎、农耕”三大文化,竹文化是“渔猎”文化中的一个部分。人们统称为“竹文化”早在5000到1万年前左右就已产生。这种狭义的竹文化,只限于以竹来作为人类的生活用具,它并不能代表夜郎竹文化。夜郎竹文化产生在夜郎古国时期,即战国——秦汉(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38年…  相似文献   

2.
竹筒饭 煮饭用锅,这是千古风俗。但在西双版纳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却经常可以看到人们以竹筒代锅煮制米饭。竹筒饭,分为一般竹筒饭和香竹饭两种。一般竹筒饭,多见于野炊时自烹自食。煮竹筒饭,只需砍一节新鲜嫩竹,将米放在竹节内加水,放在火地上烧煮焖熟,剥支烧焦了的外皮,取出米饭食用。猎人们常将竹筒带饭砍成两半,各端一半食用。这种米饭包着一层白色竹瓤,米饭带有竹子的清香,具有一种山情野趣。香竹饭 傣语称为“考澜”,只能川具有特殊香味的香竹“埋考澜”煮制。香竹系禾本科竹类,杆细如酒杯,竹节长2尺余,内壁粘有一层具…  相似文献   

3.
在湘西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龙头山上,生长着一种奇特的龙头竹。竹高丈余,粗如拇指,皮质细腻而有光泽,枝叶与桂竹相似,竹蔸上长着一对或两对同时向内弯曲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有绚丽多姿的风光,更有叫人心驰神往的傣族风味饮食. 傣族人喜吃糯米,用糯米做的黄米饭、年糕、毫诺索(糯米粑粑)、米干、米线等食品颇有特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香竹饭. 香竹饭是用西双版纳一种本身会发香味、象青笋一样粗细的竹子做的.先把香竹按两个竹节砍下,在  相似文献   

5.
《民族论坛》2008,(11):21-21
四川广元等地的柑橘被曝发现实蝇蛆虫后,重庆、江苏、河南等陆续有媒体报道称当地有人发现了“蛆柑”。与此同时,各地领导纷纷“试吃”,以证明本地的橘子没虫或者橘蛆并不是那般可怕。另有网友“叉打才子”则大晒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大胆吃橘子,将橘皮制成胸罩,宣传橘子营养丰富,可预防乳癌,以期恢复大家的购橘信心。(红网,10月26日)  相似文献   

6.
广西古代竹子说略覃乃昌一说起竹,人们就会想起竹的风格:清心淡雅。高风亮节;还会想到竹的功用。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竹:古代的弓、箭;未发明纸之前所用的竹书简;建筑用的竹柱、竹桁、竹瓦;交通用的竹桥、竹筏;灌溉用的竹视、竹筒水车;生活用的竹碗、竹筷...  相似文献   

7.
泪竹、石枞、香杉,素有“九嶷三宝”之称。泪竹,又名湘妃竹、斑竹。相传舜帝南巡,久而未归。二妃放心不下,千里寻夫,来到九嶷。听说舜帝为民除害,勇斗孽龙,不幸身亡。二妃痛哭不已,血泪滴染竹上,便成了泪竹。泪竹又有两种:竹上有赤色三角形斑点的叫抹泪,说是二妃泪滴染而成;竹上有赤色指纹的叫罗泪,那是二妃泪指染成。两者中以罗泪竹见多。九嶷山现有斑竹丛生区约二千余亩。  相似文献   

8.
竹子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构成了灿烂的“竹文化”。竹文化丰富多彩,这里仅从竹图腾崇拜、竹卜、祀鬼禳灾、祈求丰收等宗教活动加以概述。 一、竹崇拜与神话传说 竹崇拜包含的画很广,为便于集中论述,这里归结为以竹图腾为中心的崇拜活动,所谓“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人们  相似文献   

9.
"汉人八种"见于元末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其中包括契丹、高丽、女真、渤海等元代的八种民族名称,历来为研究民族关系的最重要史料之一。20世纪初,日本学者箭内亘指出,"汉人八种"中竟然遗漏了汉人本身,也没有包括原南宋统治区的南人,他认为应补正为"汉人十种"。陈寅恪先生根据"汉人八种"中的"竹因歹"与"竹温"是蒙古语对汉人的称谓,指出"汉人八种"并没有遗漏汉人,批驳了箭内亘的说法,同时提出"汉人八种"可能抄自某种蒙古文资料的设想。本文在陈寅恪与王国维二人的工作与新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1)"汉人八种"是元朝统治者对境内使用汉文的各民族的统称,并不代表这些民族本身都自我认同为汉人。(2)"汉儿"是辽金两代华北人民的自称,也是宋人对他们的称呼;而宋统治区的人民北人称之为"南家""蛮子",元统一之后被称为"南人"。汉人与辽金元统治者的关系较南人更密切,与南人是两个不同的群体,"汉人八种"中不包括南人是自然的。(3)记入"汉人八种"的族名,除了"竹因歹"与"竹温"为蒙古语对汉人的称谓之外,本文将前人未曾涉及的族名"朮里阔歹"订正为"朮里阇歹",即jurjidai(女真),并将"竹赤歹"订正为"竹儿亦歹",亦即jurjidai(女真)的音译。本文再根据韩儒林先生对于"蒙古七十二种"中的部族名称重复登录的讨论,提出"汉人八种"中的"竹因歹(汉儿)、朮里阔[阇]歹"与"竹温(汉儿)、竹[儿]赤[亦]歹"同样重复的看法。(4)本文指出,既往研究视野多仅限于"汉人八种"本身,限制了对问题的认识。在陶宗仪原书中,"汉人八种"是"氏族"条的部分内容。"氏族"条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余三部分分别为"蒙古七十二种""色目三十一种"与"金人姓氏"。本文进而提出,这份氏族名单与元代科举分蒙古、色目与汉人、南人两榜有关,应当产生于对举子进行氏族登记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藏族的创世神话是藏族神话中的一种,其内容较为广泛,大到宇宙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创造,人类的起源,小到草木昆虫缘何而生,都作了自己独特的阐述。她不仅在藏族神话中,而且在藏族古典文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藏族的创世神话主要有《什巴卓浦》、《什巴问答歌》、《什巴塔义》、《猕猴变人》、《大鹏与乌龟》、《大地和人类》、《马和野  相似文献   

11.
傣乡的竹     
走进傣乡这片神奇的土地,便是走进了竹的世界。 傣家人爱竹,不仅爱竹的青枝绿叶,清秀挺拔,苍翠欲滴,更爱竹的坚韧和向上精神——这和傣族的民族文化心理和审美价值取向一脉相通。所以,但凡进入傣乡,扑面而来的可说是满目皆竹:大龙竹壮美,凤尾竹秀美,埋桑竹、疙瘩竹奇美……真是令人但觉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竹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竹文化是中华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竹种繁多,分布广泛,形成了少数民族别具特色的竹文化,丰富了中华竹文化的内涵。竹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早在原始社会,人们擦竹取火,傈僳族解放前还保留着这种擦竹取火的原始取火方法。人们以竹搭棚造房,后来发展成南方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进而形成别具特色的竹楼,其中尤以傣家竹楼为代表,傣家竹楼几乎皆用竹建成,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人们以竹筒为盛器,以竹笕引水食用。有些民族的饮具多为竹器,竹釜即是典型的竹制炊具。黎族和傣族还以竹筒烧制别具风味的“竹筒  相似文献   

13.
团仓,是布依族农民用来屯蓄谷物、农具的一种仓库。布依族的村寨大多依山傍水,他们常在河边沟旁种植楠竹、刺竹、钓鱼竹等植物,既作护沟防堤之用,又是房屋建筑的好材料。团仓一般都建在房屋对面的平地,修团仓打地基比较容易,只需平整十余平方米,所用材料也不多,结构既简单又牢固。团仓类似于高脚屋,它的下层是高五尺左右,一尺粗的四至六根青杠木柱,用枋板联成四方形或六角形。木柱下奠基石,柱顶端再压上比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众多的球类比赛中,你知道有一种叫打篾蛋球的运动吗?这是流传在贵州省安顺和遵义地区的仡佬族人民最喜欢玩的一项民间体育活动。打篾蛋球,也叫打竹蛋球。相传是仡佬族祖先在  相似文献   

15.
山河雄壮富饒人民勤劳勇敢独龙河湍急地奔流在万山丛中,激流碰击着礁石和岩岸,揚起高高的波濤和雪白的水花,發出振耳吼声。它的两岸是連綿不断的高山,东岸的高黎貢山高达五千公尺,森林密布,土产山貨十分丰富。这就是我們祖国云南西北边疆貢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和緬甸接壤的一塊地方。独龙河岸比較平坦的坡台地带,到处是被开垦出来的梯田;間或有一条粗粗的藤条悬空飞跨过河面,这就是人們常說的溜索桥;沿河两岸散布着一些村子,大的十多戶,小的三、四戶,房子有木板的,也有竹子的,无論木房或是竹房,都是長方形,都盖着茅草頂,离地面都有两三尺高,下面是木樁或竹樁。是誰在这群山間开出了梯田?是誰在这峻峭的独龙河岸搭起了溜索桥?又是誰在这沿河两岸造了竹、  相似文献   

16.
丁杰 《中国民族》2010,(11):46-47
那一张葵花脸,在那个苗寨的庆典上,在那个民族的节日里,无比灿烂。 舞台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搭上木板,铺上地毯,一个竹筛上写一个字,12个竹筛一字排开:猫洞佑奋苗寨数功拢文化节。舞台背景是一串串鲜红的辣椒挂在墙上;一束束成熟的高粱、稻谷依偎在石头上;一个个金黄的南瓜睡在地上;一条条黄瓜长在藤上。  相似文献   

17.
正竹艺,是以竹子为原材料的民间传统工艺。湘西竹艺从技法上可分为竹编和竹雕两大类。在巍巍的武陵山下、悠悠的酉水河边,漫山遍野都生长着楠竹、毛竹、水竹等各种竹子,尤其以楠竹居多。勤劳智慧的湘西人,就用这些山竹创造了许多民间工艺奇迹。湘西民间的能工巧匠们,通过一竹一篾编织、雕刻出了丰富多彩的竹艺世界。  相似文献   

18.
美酒与毒酒     
藏族人离不开茶,门巴人离不开酒。聚居在墨脱的门巴人,通常喝的酒有三种:一是玉米酒,一是鸡爪谷酒(藏语叫“曼加”),一是大米酒。制作的方法十分相似,先把粮食煮熟,掺进酒曲,放在竹盘内发酵。饮用时,取出若干酒酿,装进一个下部有塞子的竹筒内,兑上凉水。稍顷,拔开竹塞,凉水通过酒酿滤出,就成了清凉可口玉米酒或“曼加”酒。如有喜庆活动,或遇尊贵客人,酒里掺酥油、鸡蛋,在酥油筒内加以搅拌,就更为清香甜美。门巴人离不开酒墨脱门巴人之所以离不得酒,有传  相似文献   

19.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景谷、双江等自治县,这些地区北有哀牢山、无量山为屏障,阻挡了寒流的侵袭,南面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形成了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雨量充足,属于亚热带气候,易于农耕,且非常适合竹子的生长,使得傣族和竹子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爱竹、种竹、用竹,更擅长竹编工艺,竹在他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傣族村寨竹林环绕,竹子种类繁多,有挺拔高大、粗如水桶的大竹,可用作建材;有婆娑婀娜、手指样纤细的凤尾竹,黄绿相间的黄…  相似文献   

20.
畲山话竹     
安家于竹林深处美丽的畲族山乡多处东南沿海丘陵山区,我们畲民都乐于在自己的家园四周栽竹种树,使家隐伏在翠竹绿树中,把家建成一个鸟鸣蝉叫松鼠跳、鸡啼猫睡狗悠步的农家乐园。畲民的日常生活终身与竹相伴,竹子就像我们家园的一道美丽篱笆,守护着我们的生活,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畲村的竹子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参天扫云的毛竹,以食笋为主、且出笋最早的家种竹有雷竹、红壳雷、笋壳乌黑的乌桂竹、笋壳花斑的石竹、笋壳金色的金竹……除了上述这些野生的小竹之外,还有笋壳黑白相间的斑竹。斑竹也称湘妃竹,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的诗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