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对<小城之春>(中国)与<湖畔奏鸣曲>(前苏联)和<廊桥遗梦>(美国)等电影作品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三部影片在情节框架、人物关系、主题和艺术风格方面基本相似.<湖畔奏鸣曲>和<廊桥遗梦>的创作受到<小城之春>创作的影响,但两片又是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生动活泼的电影创作.<小城之春>开启了家庭与婚姻方面感情与责任之关系探索的先河,是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一种深化.它是一部诗电影,是世界诗电影创作进入成熟期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2.
在<论语>与<心经>的张力中,酝酿出中国文化史上的"儒家精神".因此,与其说中国文化是一种"儒道互补"的文化,毋宁说是一种"儒释互补"的文化更为符合事实."儒释"之间怎么能够"互补"呢?这就需要从<心经>的哲学解读开始.本文就是对此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3.
在1946年至1948年联合国制定<世界人权宣言>的过程中,美国与苏联及其他一些国家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两种人权思想进行了交锋.经过联合国大多数国家的斗争,联合国制定了一个不仅包括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而且包括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人权宣言.由于美国的有关人权法律缺少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权利规定以及美国存在着人权问题,在<世界人权宣言>通过后,美国曾公开拒绝执行<世界人权宣言>.  相似文献   

4.
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异文化的民族,通常是通过"拟似"、"驯化"、"创造"这一模式来受容异文化的.本文通过<怀风藻><万叶集><日本灵异记><三教指归><十住心论>等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对这一文化受容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觉醒>是美国女小说家凯特·肖邦大胆而成熟的作品,对女性的存在作了深刻而严肃的探索.本文作者主要是从五个方面分析<觉醒>中女主人公埃得娜的觉醒意识.在一系列的觉醒经历之后,她成为了一名完全独立的女性.然而,她的觉醒使她陷入到一种与众不同,完全孤立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着重指出目前易学界在<周易>研究中出现的两个误区一是把<周易>迷信化、神秘化;二是把<周易>人为地现代化,用现代科学附会<周易>.这两种倾向都是违反科学精神的,它对我们民族科学思维的建立、科学方法的应用、科学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有害的.从历史及文化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的第一代中国文学学者,几乎都是从别的学科转行过来的,而且经常往返于中国古典、现代文学之间.从跨学科的观点与方法着手,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史>成为研究现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思想和文学的一本重要著作.从现代重返古典,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又有所突破.如<红楼梦案>、<论王国维人间词话>、<古巫医与六诗考中国浪漫文学考源>等,可以证明很多方法与经验能贯通古今.他的文化批评与文化考古式的论证与分释建立了一种新典范模式.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至今仍是研究比较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权威著作,因他在研究现代中国小说之前,已对中国古典及外国小说理论与著作有研究.本文以西方华人学者中的经验来探讨贯通古今文学研究的诠释模式与成功途径.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小说,勃兴于康乾时期的古典戏曲艺术是其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为代表的古典戏剧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红楼梦>对戏剧活动的细致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古典戏曲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是<石头记>,还是<红楼梦>,其含义是很不一样的.这不仅是<红楼梦>这一名字的文雅、迷离,不似<石头记>的质朴、显露,更因为<红楼梦>一名契合了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如梦"的儒道哲学思考--与小说空、色、情这些主题架构相一致,从中不难看出,"梦"在语言和文化的所指和能指,远非类似把玩的"石头"所能比肩.  相似文献   

10.
<生死朗读>是德国战后最有影响的一部作品,它的问世无异于给日渐低迷的西方文坛注入了兴奋剂,引起了极大反响.它的轰动不亚于<少年维特之烦恼>,它的深刻又令人想起<浮士德>.本文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对小说的深刻内涵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挖掘文明是一种力量,它能敦促和警醒人类反思历史、拒绝罪恶、完善人性,以其高扬的理性去追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比较英语和汉语几个方面的特点 ,并通过具体例子分析它们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对此不同特点的认识 ,能够在从事翻译实践时更好地把握原文的意义及表达手法 ,作出合乎目标语表达习惯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石杰 《南都学坛》2004,24(5):70-73
历史文化散文是王充闾散文创作的辉煌阶段。他以“叙述”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世事的虚无 ,肯定了出世这一人生之路 ;他笔下的历史实际上是被改写了的历史。诗、史、思的融合使他获得了散文创作形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人们关注文学与科技之间差异和对立的惯常做法 ,本文提出 ,文学与科技之间存在诸多联系。在发生学意义上 ,文学与科学具有共生性和互通性 ;从文化史的角度 ,文学与科学技术互相促进 ,特别是科技对文学有较大的冲击和推动作用 ;在当代 ,文学与科技存在种种复杂情况 ,文学在向高科技致敬的同时也有担忧和反思。研究和把握文学与科技的关系 ,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文学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着重阐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关系,指出科学教育为之求真,人文教育为之求善求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于刑法中的罪责并改变了个人责任的基本概念。对于人类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的合作,要在个案中详细地审查:机器如何参与决定的作出,人类的行为空间如何发挥作用,以及个人的罪责是否被阻却或至少被极大地减轻。完全或在部分范围内让机器作出决定,会对罪责概念以及进一步对刑事责任产生许多问题,包括过失犯的预见可能性、客观归责、不当行为的可证明性等。在刑法上进行新的调整可能是有必要的,这涉及罪责、可归责性、可证明性和量刑,同时必须寻找刑法以外的其他解决方案,以持续防止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系统对刑事责任的扩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体用论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用,本为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重要本体论范畴,自近代张之洞力倡“中体西用”说以来,令人以体用衡论中西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各家竞和,歧义叠积,这对范畴的本来意义反而彰没不显了。本文简要叙述了中国哲学体用论的源与流,历史地展现了这对哲学范畴所特有的蕴涵,以期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7.
科技革命与艺术文化 ,是两种并存和互为作用的、且有着各自独特性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 ;人类发展生存的理想方式应是虚拟化生存与艺术化生存的圆融性整合形态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文艺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精神灵魂,社会主义文艺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载体。社会主义文艺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现代化的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不但彰显了中国人民这一我国文化现代化的主体的力量,更丰富了我国文化现代化的多样性色彩。其突出表现在对于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与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满足上。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还应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比如需能更为及时地回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新课题。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文艺还需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如其提纯转化人民美学的能力、与时俱进中国精神的能力,特别是其融合现代新兴媒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唐诗学的发展与唐诗创作关系极为密切,但两者并不总是同步。我们视唐五代为唐诗学的萌生期。唐前期的唐诗学与唐诗创作是同步的,即唐诗创作繁荣的同时,唐诗学也由萌生而不断开拓,终于走向自立。唐后期则出现反差,唐诗学全面开拓,唐诗创作则题材转变、萎缩,风格内敛,追求细美幽约,二者大体上呈背离走向。  相似文献   

20.
西方学者围绕儿童权利的核心问题,即儿童与成人是否享有同样的权利而展开激烈论争,从而形成了儿童权利理论上的保护论与解放论之争。保护论主要依据心理学的年龄和能力指标形成了年龄-能力-权利模式,其中有三个重要关系组合,即年龄-能力的正相关关系、能力-权利的对应关系、年龄-权利的对应关系。解放论对保护论的批判主要围绕这三个关系而展开。两种理论的争议再现了儿童权利的多种面向和复杂面貌,为儿童权利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