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国家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体现了最高层级的国家意志与发展定位,凸显了老龄社会治理的时代意义。在此背景下,老年教育的发展是践行积极老龄观,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提升老年人口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描摹苏州地区老年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现状,阐述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提出发展策略,以期合理优化老年教育供给,激发老年人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国家积极老龄化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决定了我们的现代化国家建设必须正视庞大老龄人口来袭、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老龄社会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走好中国特色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道路,建立起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中国特色的老龄社会文明,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追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深化推进积极老龄化的中国方略,不仅体现在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上,还应从社会与文化建设高度,大力弘扬保障老年人生活权益、体现老年人价值的全龄友好、全员幸福的社会风尚,在“共同富裕”的轨道上推动养老服务、老龄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构让全体老年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文明”,为现代化国家中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2017,(8)
认真分析我国老龄产业现状与问题,有利于总结老龄产业开放和发展的基本历程,有利于我国老龄产业从"感性发展"的初级阶段,向理性发展的高级阶段转变,以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因而总结老龄产业开放和发展的不足和经验,可以为积极老龄化应对提出有意义的理论和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利用人口普查数据资料以及相关部门调研资料,分析指出广西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的省市自治区且分布不均衡,老化程度高、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属典型“贫困+老龄化”特征.人口老龄化对广西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提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议省政府副职之一专门分管负责,积极部署广西老龄化长远战略规划,建立多元的养老资金筹措和运行机制,把老龄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全力发展,加强老龄问题学习研究,统筹处理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加快完善老龄化社会建设的政策法规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佩佩  张彩 《河北学刊》2024,(3):186-192
“积极老龄化”是全球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理念和政策基础。日本作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在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建设适老化社会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日本《朝日新闻》借助于积极老龄化媒介话语的建构,在社会动因、媒体环境视角及其老龄化报道等方面阐释了积极老龄化内涵,发挥了媒介赋权功能,并构建讨论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和谐。这些经验和做法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应结合中国老龄社会特点,在积极老龄化媒介话语建构中创新报道理念,充分了解群体需求,完善信息功能;丰富报道话语,强调参与共建意识,提升群体成就感;挖掘报道价值,增强舆论引导功能,推进形象建构。  相似文献   

6.
自由主义分为“积极自由”主义与“消极自由”主义。“消极自由”主义以不可知论为其理论根据 ,坚持实现国家的最小值。这种国家观依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 ,尤其是政治理念的不同 ,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古典自由主义”。前者以感性直观所支撑的不可知论追究 :“建构什么样的国家个人是自由的” ;后者以理性直观所支撑的不可知论追究 :“自由的个人将形成怎样的国家”。然而 ,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实践维度来将其进行改造 ,“消极自由”主义国家观才可能是合理和彻底的。  相似文献   

7.
推进健康老龄化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健康老龄化政策历经保障基本医养需求、构建“五有”老龄事业、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大力推进健康老龄化四个时期。政策场域的重构、政策工具的转型、政策图景的嬗变与间断动因的更替构成了驱动健康老龄化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提升政策理念的前瞻性与系统性、优化政策场域的协同性与联动性、增强政策工具的灵活性与适配性是我国健康老龄化政策演进的应然走向。  相似文献   

8.
大庆城市人口快速老龄化,导致老年教育体系发生变化.积极从大庆精神研究成果转化入手,在老年教育实践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构建和完善适应老年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是推进"积极老龄化"的发展策略.总体上看,大庆精神教育在大庆多年来已形成常态化模式,但老年群体作为受众的一部分并未受到更多的关注,这其中存在着老年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不够、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迫切需要全市老年教育服务机构承担起大庆精神研究成果转化为基础的老年思想政治教育尝试,积极发挥本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势,不断转变老年群体的老年观和老年教育观,完善适应老龄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延伸和拓展老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积极老龄化"助力大庆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般会带来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老龄产业也受到学界的重视,但是却出现了老龄产业发展缓慢的"叫好不叫座"现象.本文把老年产业分为具有私有产品特征的老龄产品和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的老龄服务两大类,从当前老龄产品的需求和供给、老龄服务的公益性特征、及国家发展阶段等不同的视角,分析认为当前这批老人对老龄产品的整体有效需求不足,老龄服务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导致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我国相对较低的发展阶段导致政府对老龄服务的供给不足等是老龄产业"叫好不叫座"的主要原因.并得出结论认为老龄产业将在2020年左右得到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法律观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以其交往行动理论为根基,阐发了独特的交往理性法律观。其主旨是以主体-主体结构为基础的交往理性取代以主体-客体结构为基础的工具理性。交往理性法律观认为,交往理性基础上的话语共识决定着法律规范的合法有效性;陷于窘境的“自由主义范式”和“福利国家范式”应由“程序主义范式”来取代;法律是制度和生活世界的中介,也是交往权力转换为行政管理权力的中介。在一定意义上,这一法律理性观实现了对西方传统法律理性观的某种超越和变革,对我国法治秩序的建构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炫 《江海学刊》2006,(6):5-12
否定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欲望世界应该以自然的丰富性、无价值高低性体现当代健康自然的涵义,从而告别“轻视欲望”与“沉湎欲望”之对立性循环和老庄、卢梭等的自然观。但欲望世界的底线必须是“全方位尊重世界”,从而与西方民主尊重观的“非全方位性”与中国温情文化的“非尊重性”有所区别。在对待性质不同、世界观不同的价值冲突问题上,应该建立“不同才和”与“价值并立”的社会文化交往观,以完成对中国传统“和而不同”观念的当代改造与补充。  相似文献   

12.
现代老龄价值观是物质与精神相统一、心理与生理相协调、个体与社会相融合的积极老龄价值观。加快构建现代老龄价值观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有效应对社会老龄化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世界卫生组织也曾发表过这一观点:基本上,对待老龄化和老年人的观点,将决定我们以及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经历.全球人口处于一种史无前例的结构调整和变动,人类面临一种文化传统的变革和构建一个适应长寿时代的新文化的挑战.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在国家提供各种养老措施和优惠政策的同时,作为养老主体的老龄人,应该怀着“互助自助”的良好心态,积极地应对养老问题.这也是我们提倡的“积极老龄化”的养老文化.  相似文献   

14.
"道"与"真理"     
中国哲学从先秦时期开始即以探求“道”为要务,而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哲学则以认识“真理”为目标。“道”与“真理”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求“道”的取向与求“真理”的取向分别影响了中西文化的发展,使两者之间产生了各有千秋的特色与区别。有趣的是,在东西方哲学的交汇过程中,一方面中国现当代哲学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逐步接受并确立了“真理”观;另一方面,在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西方哲学中却出现了颠覆传统意义上的“真理”观并实际上向中国的“道”观靠拢的现象。也许,在中西方哲学的视域融合中,我们可以建构起一种全新的“真理”观或“道”观。  相似文献   

15.
一、通变观———文学革命速胜的重要“武器”胡适等新文学先驱在倡导文学革命时,是做好了持久作战的心理准备的。尽管他们对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抱必胜的信念,但在衡量了新旧文学的力量对比后,都一致认为,“废文言用白话……非一蹴可几”,①“预...  相似文献   

16.
“安乐死”的伦理争论主要是围绕着“安乐死”是否符合医学伦理、人道等问题展开,“安乐死”对象与标准、赞成与反对成为医学伦理争论的焦点。赞成“安乐死”者认为:“安乐死”符合自主原则、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原则、有利原则;反对“安乐死”者认为:“安乐死”与生命神圣观、生命价值观、人道观、美德观相悖,不利于医学科学进步,也并非完全是病人的真实意愿。  相似文献   

17.
“健康老龄化”战略刍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我国自70年代中期开始的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老龄化的速度快,老年人口的增量巨大,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和时间分布不平衡;在未来二三十年后我国进入老龄化高峰期时,老龄问题将集中表现出来,可能与人口问题具有同等的严重性。为此,从现在开始就要进行各种必要的准备,而“健康老龄化”将是对付人口老龄化所应采取的一项明智、乐观和有效的战略选择。文章就健康老龄化的内涵、将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性以及在我国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基本对策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金萍 《江西社会科学》2001,(12):110-111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我们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犤1犦江泽民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以德治国”方略与儒家“德治”观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社会主义的“以德治国”方略是对儒家“德治”观的扬弃。它是在继承和弘扬儒家“德治”思想的优良成分、抛弃其糟粕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社会主义的“以德治国”方略与儒家的“德治”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为何“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9.
杨雨 《船山学刊》2010,(1):159-161
在“倚声之学,国朝为盛”的清代词坛,王闿运既非词坛大家,亦无心以“词坛大家”为目标,只是以学人身份适性为词。一方面他始终坚持了词为“小道”的观念.另一方面这种“小道”观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内涵:早年以经世致用为己任,认为作词是“大雅不为”:中年以后方认识到词之妙处在于“微感人心。曲通物性”.其体擅言诗之所不能言之情志。他所倡之“小道可观”正是在坚持诗词体性殊分的基础上对词的缘情本色认知.反对片面崇比兴寄托以至“锤幽凿险”的词坛风气,坚持自然溢露之真情才能使词臻于“不可言说”的“上上”境界。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的发展:超越"科学化"的羁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金沛 《学术研究》2006,3(1):39-46
从古典经济学诞生之日起,经济学的发展方向问题就不停地困扰着经济学家。本文认为,这一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集中体现为对实证方法和规范方法及其运用后果的理解上。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日益傲慢地表现出忽视人的价值判断以及其他非经济因素等规范性内涵的趋势,其“科学化”的后果似乎是在加速向混淆目的与手段关系方向的轨道上发展,并假以“科学”的名义来颠覆人的基础性地位——以“科学”取代真理本身终将悲剧性地导致以物取代人。本文指出,由于经济学本身的社科属性,决定了其人本化走向的不可避免性,超越“科学化”而诉求于人的终极关怀才是经济学发展最根本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