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遗传学探讨中华民族的源与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根据38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对我国各地的汉族人群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血缘关系及各族的人种归属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全国各地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可分为南北两大群,南方各地汉族及各族间的遗传距离都比北方要大;长江以北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属北方蒙古人种,长江以南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属南方蒙古人种。且南、北汉族均与当地少数民族的血缘相近,而南、北汉族间的血缘却很远。这说明,长期以来,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有很多血缘交流  相似文献   

2.
达斡尔族和蒙古族都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从二者的语言、习俗以及有关资料查考来看,他们是发源于同一地的两个民族,他们分别是东胡系(种)宇文鲜卑……契丹和蒙瓦室韦后代。 一、东胡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宇文周书》记载,“辽为炎帝之后,世为森济(原作审吉)国有一个名曰葛乌图(本名可能是叫葛恩图,发亮的意思)者,世雄朔陲,号曰东胡”。据《满文传记》记载在周敬王初(公元前六世纪即519年)把周围远近的大小十七个部落组成东胡部落联盟,它地处匈奴以东,肃慎和扶余的西南,据文献记载,它早在商周时期就活动在我国的东北,春秋战国时期在燕国的北和东北方。《晋书》卷108《慕容廆载记》:“首先…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其牙帐设在紫蒙川一带(今辽宁省朝阳县西北)。  相似文献   

3.
五胡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变乱,诸多少数民族建立了数十个政权,其中以太行山为基本根据地的丁零翟氏是影响当时北方政局的一支重要力量。丁零还曾建立统治机构和政权组织形式基本完备的魏国。其后翟魏政权被后燕所灭,其民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被其他民族所融合。  相似文献   

4.
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经验交流协作会议于八月二日至八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召开。这次会议是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编辑部倡议并主办下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云南、贵州、甘肃、辽宁、湖南等十个省区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的负责人和有关编辑人员。《中国社会科学》、《民族研究》、《民族语文》编辑部和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也派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花儿”是我国西北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古老的民歌.2009年,甘肃等地联合申报的“甘肃花儿”,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歌唱者中,有汉族、回族、撒拉族、东乡族等.一些少数民族在用汉语歌唱“花儿”的同时,会将本民族的语言融入其中.这些文化元素使“花儿”的语言更富于表现力,使“花儿”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更为突出.本文列举了“花儿”民歌中反映出来的回族、藏族、蒙古族、东乡族等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特征,试图揭示“花儿”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联性及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相融合历史背景下的北朝爱情诗,具有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南朝爱情诗根本不同的特征:由于对人性普遍欲求和张扬人性的肯定以及封建礼教束缚的相应弱化,诗人的感情得以任意宣泄,由此而形成自由浪漫的情怀以及大胆、真率、热烈的风格特征.这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原始文化成分对于中原封建礼教及有关观念的不自觉冲击和突破.真正能够代表和体现北朝诗歌特点和成就的,正是这些深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思想观念比较开放的诗歌.这类诗歌不但有助于后人正确认识北朝爱情诗的文学史意义,而且说明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少数民族文化亦曾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自8月2日至6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召开。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蒙古、藏、维吾尔、满、回、朝鲜、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锡伯、土族等十九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的教授,专家和研究工作者近一百三十人。这是继乌鲁木齐、海拉尔两次讨论会之后的又一次大型学术讨论会。大会收到学术论文六十多篇。  相似文献   

8.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贵族的汉文化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贵族出于统治需要及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接受汉文化。当时接受汉文化不是某一地区或某个民族的现象,而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普遍现象。具体说包括匈奴、卢水胡、羯族、鲜卑慕容氏、秃发氏、氐族、羌族等。汉文化修养的提高,带来其自身的进步。这种进步又引起少数民族贵族从抵触到热衷于汉文化。长期以来存在于胡汉上层之间的华夷界限也逐渐淡薄,从而带来北方民族关系的缓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或者说为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北魏统一北方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冯小红  刘书增 《河北学刊》2012,32(3):225-227
先秦赵国代地民风呈现"剽悍"特征,在赵文化区域内独树一帜。代地的剽悍民风缘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强悍本性,并与该少数民族长期的游牧生活有关。进入战国后,由于赵武灵王在代地推行"胡服骑射",其民风的剽悍特征得以存续。  相似文献   

10.
台湾少数民族的教育理论初探李继生(台湾)一、前言少数民族分布在全中国大陆及台湾省各地,暂不论中国大陆少数民族来源如何,依台湾省之少数原住民的来源分析,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定论。有人以北来说,认为台湾原住民来自北方,这是因为有少数原住民分布在桓春相峤...  相似文献   

11.
在天文学界,历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少数民族文化落后,几乎没有天文学可言;少数民族的天文学史以至整个科学文化史,都是缺乏研究价值的领域。 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却不能说它毫无“根据”。在旧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无人问津。解放以后,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作为中国天文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建立起来了,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8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万字的《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二集),就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研究有关少数民族天文学的专辑,收录了对东北和西南地区十多个少数民族天文学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展示了新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研究工作从无到有的巨大进步,引起了国际天文学界的广泛兴趣和重视。但是,它终究还只停留在对若干少数民  相似文献   

12.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即实(原名巴图)先生研究契丹文小字的专著《谜林问径》,已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48万字。这煌煌巨著,是先生积“十年间探索”解读号称“世界之谜”的契丹文字所结之硕果。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据考证,契丹语言原属于阿尔泰...  相似文献   

13.
北宋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斗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北方的辽、西北的西夏以及湖广川黔少数民族的进犯与启衅,时刻威胁着北宋王朝的生存与安全。因此,北宋自太宗以后,民族矛盾尤其是“边患”问题就成为最高统治集团所最感棘手的问题。到仁宗时,情况愈益严重。作为正统儒家被朝廷委以重任的司马光,面对国家这种危难局面,不得不考虑这一严重现实问题。他在认真总结历史上有关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处理中央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主张。现将有关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试论北方少数民族生殖崇拜的萨满教根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少数民族中较常见的生殖崇拜现象往往和萨满教的性神秘观相关。在萨满教神话、仪式以及萨满教巫术操作过程中几乎都有一些与性有关的内容。在萨满教观念中,性器是一个富有巫术力量的神秘器官。在北方民族萨满教后期发展中,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往往结伴而行  相似文献   

15.
郎樱 《学术探索》2006,(3):85-90
萨满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及南方少数民族巫术信仰的宗教神职人员。萨满教形成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并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萨满教既是一种原始宗教,又是一种文化体系,是一座保存少数民族古老文化的宝库。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古老神话中,有许多女神传说,这些女神既是氏族部落的首领,又是主持祭祀的萨满,她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大作用。萨满神话中塑造的各类女神形象,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存在的女性崇拜观念的体现。在萨满教中,萨满既是具有神力、通晓神谕的神职人员,同时又是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许多民族史诗、歌舞、神话通过萨满而得到传承,许多萨满是著名的歌手和舞蹈家。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萨满及萨满仪式处于衰微之中,但萨满观念与习俗在中国少数民族群众中依然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草原历来是我国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生息、繁衍和融汇之地。这些少数民族的祖先,狩猎也好,畜牧也好,总是离不开马。马,既是生产力,又是生产资料;既是交通工具,还是作战武器。所以,远自匈奴,近至蒙古,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常常被称之为“骑马民族”或“马背上的民族”。 古诗有云:“朔方戎马最,趋牧万群肥。” 当代蒙古族著名诗人巴·布林贝赫写道:“蒙古民族自古以来,/把马背当作摇篮。/英勇剽悍的性格,/在骏马脊背上磨炼。”(《命运之马》)至今在内蒙古大地,还留下许多以马命名的地名,诸如马头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8月8日,由西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承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关系的历史发展研究"课题组、四川省朱熹研究会协办的"儒学与少数民族哲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2015年年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智奎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8.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脍炙人口的《敕勒歌》千百年来,不知引起多少人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不尽遐想。这首歌相传是北齐斛律金所作。敕勒族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敕勒叫作丁另。最早见于《史记·匈奴列传》。当时它居住在匈奴以北,游牧生息于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一带)。汉代时,丁另人处在无君长、无阶级的原始部落社会。西汉时,他们生活的  相似文献   

19.
苻坚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朝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在治秦及统一中国北方的过程中,以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胆识,毅然抛弃民族偏见,对各族人民实行以汉化为中心,优柔怀抚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对前秦社会的安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中国北方各族人民之间的接触、了解与融合,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隋至清北狄裔族的地位及其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晨 《阴山学刊》2001,14(1):61-66
隋至清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虽不时有对抗和征战,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往与融合是历史主流.清政权已是以满、蒙、汉为主体而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民族政权.北方民族在创造中华文明中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