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学松 《理论界》2006,(1):55-56
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国民经济运行合理地、适时地调控是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本文探析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并且相应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一、当前宏观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困难,造成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宏观调控体制的改革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在宏观调控体制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旧的适应产品经济的宏观管理体制,没有随着我国经济的商品化、货币化的发展而及时改革.经过1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商品化和货币化,极大地推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包括管理的  相似文献   

3.
1978年以来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实施 ,我国的财政政策和管理方式有了一系列的改革 ,但是 ,我们必须看到 ,现行的财政管理机制还不健全 ,有许多方面仍未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使之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改革发展相适应 ,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国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了实现这一改革目标 ,我们的各项改革正在有步骤地全面推进。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是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确立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和宏观控制机制的关键所在 ,是促进国民…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政策通过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作用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协调能力,因此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制定将会对国家的经济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应该在现阶段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这样才会在经济在增长的同时,又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宏观政策组合的重点,从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制定优质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协调我国经济的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运行总的模式是“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一模式也是我们重新构造宏观经济控制系统的基础。近年对这方面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控制参数的运用和控制环境两方面,而少涉足宏观经济控制效应的研究。本文拟就宏观控制效应及其制约因素谈点个人看法.一、宏观控制效应几种形式宏观经济控制效应是指国民经济控制主体(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控制手段,对控制客体(市场或企业)实施控制时产生的效果。国家经济控制职能的发挥,需要通过宏观控制系统,而宏观控制系统首先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一)理顺政府领导、管理经济的职能同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关系,是重构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关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排斥市场机制的直接宏观控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不仅完全掌握着宏观经济的决策权,而且还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这是一种纯粹的行政式集权化的直接宏观控制模式.《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郑重地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任务.重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对过去那种排斥市场机制的直接宏观控制模式的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7.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强烈地要求我国的财税体制进行与之相配套的改革。迅速建立新的财税体制,促进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是沿海开放地带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提出来的重要课题。一、建立新的财税体制,刻不容缓改革开放14年来,尽管我们有步骤地进行了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财税政策的调整,在某些方面突破了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束缚。但在改革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从目前看,国家财政困难、职  相似文献   

8.
1997年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软着陆的成功表明政府已经初步掌握了宏观控制的手段和方法,然而,“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为了控制1992年以来出现的过热的经济,是为了保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把通货膨胀控制在适度的水平。目前物价已经回落,通货膨胀压力已经暂时消除,经济处于结构调整之中,此时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是目前和未来数年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一、投资是结构调整中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80年代的消费热带动了当时经…  相似文献   

9.
一、稳定与发展:经济目标的矛盾与统一经济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是所有国家追求的共同目标和面临的共同问题。这因为只有在经济稳定的基础上才能求得经济更快的发展,也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求得经济真正的稳定。所以,无论是负管理宏观经济之责的国家政府,还是为政府决策起咨询作用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可以得出长达三年的通货紧缩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经济增长出现了转机,但转机的基础还不稳固,总需求依旧不旺.为此,应实行均衡及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并根据经济的发展动态及时灵活地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相似文献   

11.
我们正在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表明,为了保证这项伟大事业的顺利进行,关键是在放开、搞活的同时,搞好宏观经济控制。本文针对我国出现的社会需求膨胀问题,就如何搞好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阶段的宏观控制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不仅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理论上指明了方向.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开始走上了有计划地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但是在改革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国民经济在计划和市场两种运行机制、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两种价格体系、新旧两种管理方式交叉并存的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改革落后于微观,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宏观失控,进而影响到微观活力的正常发挥.所以,如何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这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组织高度合一的“整体性”国家。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使市场从国家中分离出来,企业与政府一道主宰了国家政策的话语权。社会力量的弱小导致社会领域在万能市场失灵、全能政府失效之后问题迭出。中共十六大以后,党和政府开始通过自上而下的途径全方位推进社会改革。但是,只有党和政府转变社会改革思路,通过发展民间组织培养一支自下而上的力量来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才能有效地化解经济和政治强势所带来的社会矛盾,才能真正地破解中国社会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正> 微观经济越是搞活,宏观控制越加重要。 在改革中,我国的经济已经激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发展节奏明显加快,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日益活跃。在这种形势下,侧重从改革角度,理论联系实际地探讨经济改革与宏观控制的关系,国民经济管理的重点和手段,避免宏观失控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银行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兼顾信贷资金横向融通和宏观控制两个方面。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各地、各企业通过市场横向联系和衔接的经济活动愈益频繁,就需要多渠道、多层次、纵横交错的资金融通网络,以促进经济结构和地区布局的合理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过去,信贷资金只准纵向分配和调剂,不准银行之间横向相互拆借融通,实际上切断了信贷资金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横向联系,使资金不能按经济规律要求集散,障碍了商品通过市场向四面八方渗透奔流。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必须要克服信贷资金横向需求和纵向供应的矛盾。信贷资金放活后又可出现盲目性或失控现象。因此,要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好信贷资金横向融通和宏观控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间接调控的基本方法,也是政府参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尚为新的课题,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运行、发展中必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与公众理性预期罗卫东,许彬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是一国经济实现稳定、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而对于我国这样的处于改革和发展双重过程中的国家而言,宏观调控政策是否得力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一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能否奏效取决于...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发展,与之相适应,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必不可少的政治条件,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得到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正在逐渐松劲、解体,有意识地逐步组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体制,改变目前社会在宏观经济调控方而所出现的“半缺位”状况,已成为改革深化阶段中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现阶段迫切需要在国家所有制的改革方面,实现产权关系的市场化原则。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加速推进经济生活的市场化进程,巩固和扩大已有的改革成果,行之有效地建立起真正的、新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近年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现象,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绩效性提出了质疑。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不充分就业、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价格、不公平税赋、不均等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不充分的财产权和契约关系。而这些缺陷的存在又都与宏微观经济不一致、宏观经济政策不重视居民主体的动机与行为有关。因此,应落实居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与作用,宏观经济政策应着眼于对居民行为的规范与激励,这样才能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绩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