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追溯了终生体育教育的产生,阐述了终身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它对人民和国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强调高校要重视终身体育教育,要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树立起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注意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强化领导者、管理者“体育先行”的意识;要摆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加强终身体育教育建设,要采取具体措施,使相关的体育工作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明数学课程的中心目标是"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更突出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60年代末,终生学习的思潮在国际上形成和发展起来.所谓终生学习,就是把学习从单纯接受学校教育扩展开来,并从少数人的学习扩展到所有人,从阶段性的学习扩展到人的终生,从被动的学习发展到主动的学习,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所有人终生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改革?我认为,从宏观角度应着眼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的提高;从微观上看,要从每个思想教育工作者自己的实际入手。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都要着眼于内容观念的更新;着眼于形式和方法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小资料     
<正> 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 “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 学习马克思主义,一是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首先要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比较好的政策环境,关键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在决策时运用知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创新以兴教,唯兴教以兴国已成为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学习数学中经历创新的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作者约翰希尔顿先生,英国人。现任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兼学术顾问。2000年,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CCIEB)在南京召开工作年会,会上请约翰希尔顿就“终生教育”发言,原题目为“终生学习和21世纪”。发言中,他以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教育是一个终生的过程以及教育和就业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是:老一代的学习是为了终生就业,现代人需要终生学习是为了就业,给人以深刻启示。经编者摘编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发展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受益的品质.要培养幼儿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主动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诚信待人、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教师必须强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念 ,打破传统封闭的教育思想 ,培养适应时代的一代新人 ;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以开放的教育思想 ,培养多层次的充满活力的创新性人才。教师要自强不息、终生学习、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自我 ,促进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人们需要终生学习。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语文教育领域应由传统的“知识殿堂”角色转变为终生学习者的“苗圃”。为此应构建新的语文教育体系,以利于终生学习,促进人的持续发展。而只有实现持续发展,教育才是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改革围绕“知识”之争对实践不产生实质性影响说明我们的教育知识观研究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教育知识使命观研究与哲学混乱和实际的不自觉;教育知识特征观研究的完全哲学化。教育知识观研究哲学化、非教育化倾向意味着教育改革的基础理论是不健全的,基础理论不健全必然致使教育处于十分危险之中,必然导致实践的畸形发展。应试教育长期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与教育知识观研究有着极大的关系。反思教育知识观研究,探索教育自身知识使命及特征已成为教育改革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一体化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教育与助学贷款分离、诚信教育诸多错位、助学贷款办理信用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助学贷款政策的正确执行。必须在处理好集中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诚信教育延伸、银校和谐合作等问题的基础上,推进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的一体化。认清国家助学贷款特点,抓住教育关键时期,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诚信教育和宣传,认真做好贷款资质审查,严格监督助学贷款资金使用、适时进行诚信再教育等措施,落实对贷款学生的自强教育、创业教育、激励教育、真情教育、心理调适教育,是实现国家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一体化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研究至少蕴含三个特点:第一,它是从现代化角度研究道德教育;第二,它是从道德教育角度研究现代化;第三,它是对日本的一种个案考察。而研究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的意义或价值也就蕴含在这三个特点之中。首先,从现代化角度研究道德教育,有助于改变传统道德教育研究中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存在的严重不足,有利于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被更多地被引入道德教育研究领域,更主要的是可以给道德教育研究提供多学科整合的基础与焦点,使道德教育研究在新的融通与整合中产生质的飞跃。其次,从道德教育角度研究现代化,有助于获得对教育作用于现代化的方式及性质的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再次,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日本道德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考察,便于我们透过其特殊性获得某些关于道德教育与现代化关系的普遍性认识。  相似文献   

14.
德育教师人格是德育有效性的基本保障,而当前德育教师面临着“人学”困境、现代性困境和伦理困境等诸多人格困境。深入剖析德育教师的人格困境及其与德育本身、现代性、现代教师伦理之间的张力与关联,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研究德育教师群体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科学是对自然和社会构成规律的探求 ,即对世界和谐构成态原理的研究。和谐就是美。故关于美的教育本质上应是使受教育者明了和谐世界构成规律即美的构成律的教育科学。这种意义上的、非通常所指单纯艺术教育意义上的美育 ,必须达到科学化水平才能完成自身的使命。美育科学化仅从美育学科的建构和研究层面上看 ,至少包括理论系统化、实验化、数量化三个方面。美育理论中基本概念及概念间的逻辑联系、美育实验中的变量确认和控制、美育数量化中量化与质化关系的恰切把握等等 ,均是美育科学化的难点问题。美育的科学化当是整个教育科学化及社会科学的科学化的一个很好范例。  相似文献   

16.
程颐、程颢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影响力的教育家 ,他们在以词章、训诂、科举为主的学风盛行的北宋初期 ,毅然提出了“为己之学”。不像“为人之学”跟满足自己的名利私欲联系在一起 ,“为己之学”是指对“理”的探求与将其内化为提高自身的修养的纯粹的学问观。二程所坚持的这种为学态度对 16世纪朝鲜教育理念上的影响很大 ,尤其是朝鲜中期性理学的集大成者李 ,通过对程朱理学的钻研和书院的设立及普及来振作了“为己之学”的学风。与当今的教育比较而言 ,“为己之学”的精神与实践具有更强的崇高性和本质性 ,这对现代社会的人生方式与教育仍然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终身教育思想广泛传播,引发了各国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扩大了人们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和认识."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终身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教育过程是连续不断的,其本质要求是学习型社会和教育社会化.因此,构建学习型校园理应成为学习型社会和教育社会化的最基本要求,而构建学习型校园,需要我们加快立法进度,构建适合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教育社会化的完整的法律体系;需要我们转变"人才观"和"教育观",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我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的顺利接轨;需要我们从学校建设人手,加强管理层面的人文化建设,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专业的特色配置等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道德教育的概念入手 ,揭示出道德教育研究中逻辑地存在着的道德、教育、道德与教育互合等3种取向。 3种取向的研究分别形成了道德教育理论的 3种形态 ,即道德教育之道德论、道德教育之教育论、道德教育之道德与教育互合论。这 3种形态的理论统称为道德教育“要素论” ,与此对应的是道德教育“因素论” ,“因素论”以“要素论”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研究逻辑取径之分及其理论形态之别 ,对认识、反思、拓展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是邓小平分析研究社会主义教育问题的根本方法。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教育理论中的辩证法,正确认识和处理若干关系,以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0.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与人文关怀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但不可回避的是教师与学生在空间上永久准分离状态的存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和知识更新加快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以及开放教育中教师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适应全新的教育模式等问题,因此必须以人文精神全面关注学生、并将人文关怀落实到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环节之中,使其有效地弥补网络环境下开放教育的种种局限,才能使开放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