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许多民族,许多宗教中,都存在着神像画,自古以来都有着鬼神信仰的瑶族社会也不例外,许多仪式都离不开神像画.对于瑶族宗教仪式研究的成果数不胜数,但对于神像画与仪式之间的关系以及神像画在仪式中所具有的功能意义和象征意义的研究成果迄今仍阙如付.因此,文章试图通过对仙回瑶族神像画的研究,来解读神像画与仪式之间的关系,剖析其在仪式中所营造的特定环境和独特作用,分析画像背后所包含的宗教信仰问题和功能、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口头讲述形式流传下来的瑶族民间故事与古代瑶族的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彰显了集体无意识特征。文章从原型批评理论入手,通过分析瑶族民间故事中所表征出来的原始生殖崇拜、英雄诞生方式、四季交替变化、自然神信仰四个原型模式来深度挖掘瑶族民间故事的精神本质,从而揭示该民族的文化传承规律和社会历史演变,为保护性开发瑶族原生态的文化资源提供参考。瑶族民间故事详细地记录了该民族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祖先祭拜仪式以及与自然作斗争的种种行为痕迹,因此它体现出一种仪式文学的特征,而从神话原型模式来解读其文学性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较少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3.
茶坪瑶族村至今流传盘王神话.最初瑶民奉盘瓠为其先祖,后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中,盘瓠与盘古杂糅,盘王的身份发生转变.上世纪80年代,罗仙岭上的老盘王庙得以重建,近年当地又在茶坪瑶族村建成新盘王庙,新老盘王庙是茶坪举行"还盘王愿"仪式的重要场所.当地借助申报非遗项目拉动旅游产业,实现对盘王神话、信仰和祭祀仪式的开发,但仍面临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道教神像画作为一种特殊的道教绘画形式,常用作于水陆道场的仪式。其神像绘画既有工笔细腻之气,又有世俗婉约之美,是道教神仙信仰发展至今的承载者与见证者。时代语境在改变,道教神像画为顺应当下文化创新的大环境,从艺术衍生发展的形式重回现代人的生活。以道教神像画的艺术衍生为研究对象,论述了道教神像画艺术衍生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市场空间,以期探寻道教神像画艺术衍生开发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仪式进而理解宗教是人类学研究宗教的重要路径。地方守护神信仰是藏族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本文作者通过对青海黄南藏族村落守护神祭祀仪式的田野考察,并深入仪式背后,将仪式与村落人们具体的生活关联起来,对仪式展演及其结构、仪式中的人神关系、人神交流方式以及仪式对村民生活所具有的功能与意义进行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6.
"苦扎扎"节是哈尼族奕车人一个重要的传统年节,节日期间对虚拟宾客和实体宾客不间断的宴请是其主要的内容.这些象征性的行为和言语构筑出一个宏大的仪式世界,具有超越现实结构的显著特征.各种抽象的思想观念在此间得以具象化,并能与人类社会相互沟通.仪式世界是奕车人思想观念的镜像,在仪式中对观念世界的事物进行具体操演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传承群体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仪式是由文化所规定的具有周期性的社会行为,是一定群体价值、意义和信念的呈现与表达.基于仪式的特性和目的,可以把高校的仪式分为纪念型仪式、竞争型仪式、通过型仪式和欢庆型仪式等四类.大学仪式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角色转换、道德教化、情感激发与文化传承等方面.为充分发挥仪式的德育功能,高校要正确认知仪式,科学筹划仪式,精心组织仪式.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认为信仰是观念的体系,仪式是文化观念的行为展演,研究信仰必须关注仪式。仪式在展演当地文化的观念时,对文化的阶序、权力和秩序有象征说明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隆务河流域藏族六月祭神仪式的考察,从仪式的文化展演中分析信仰、仪式对当地文化、权利与秩序的展演。  相似文献   

9.
老刘寨苗族“祭龙”仪式在构筑起村寨生活秩序制度性网络的同时,又将其内化于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将其视为自身生产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种常态化机制。与其说祭龙仪式是一种宗教行为的展演,毋宁说是人们正常生活得以进行的秩序所在、一个日常生活的制度性要素。  相似文献   

10.
壮族民间师公教的师公们在举行法事仪式、履行其职能时,都要穿戴师服、三元帽、面具等特殊的装束,并使用神画像及蜂鼓等形形色色的特殊法具.这些器物经过"开光"后,本身便具有了神化的意义,而师公对它们的使用,则是对其固定意义的延伸和发挥,从而使仪式的意义更加丰富和完善,构成一个完整的行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仪式祭献与共食可常见于仪式中,作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的需要,祭献与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关系紧密;通过仪式共食,神—人,人—人之间建立了一种人为的亲属关系,形成一种具有显著的社会平等、团结、无结构的"共睦态",不但保证了宇宙自然,神灵与村民之间的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关系,也使人与人之间,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在仪式中得到了升华,通过仪式共食,中国文明中的价值和表述体系也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12.
仪式一直是人类学民族志书写的重要对象,由于其与艺术、审美制度的内在关联,也必然是审美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从发生学上考察,艺术和仪式具有共生关系;仪式自身也潜藏着审美因素;仪式作为一整套符号象征体系,是人类隐喻思维的展现,这种诗性智慧浇铸了仪式的神圣之美。仪式对个体审美倾向和审美情感的建构与塑造及审美原型的生发,构成了仪式作为审美制度的内核。  相似文献   

13.
仪式文化对群体心态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了特定目的的群体才有了仪式,而作为一种文化的仪式反过来又对群体的心态和情绪起到催化剂和凝固剂的作用,常常使群体的性质和行为都变得面目全非。仪式在形成群体凝聚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使群体通向无限激情乃至暴力道路上的重要一环,因而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研究群体仪式对群体心态的影响,对社会的和谐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还盘王愿"是盘瑶人民为缅怀始祖盘王的功德、祈求盘王的保佑而举行的隆重的祭祀活动."盘王舞"是"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中全部舞蹈的总称.文章分析了"盘王舞"的典型舞蹈中具有增强瑶族族群认同、沟通神人关系、宣泄宗教感情等宗教舞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彝族丧葬仪式由一系列物质、事件、行为方式等象征符号体系构成,象征符号体系是意义的浓缩,由多种意义综合而成,渗透多个领域.此仪式是表达彝族传统文化和反映彝族风水观念、时间观念、空间观念等的仪式之一,也折射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仪式与族群存在交互关系,族群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需要仪式来强化,仪式的展演和传承需要族群成员的共同参与,为仪式符号赋予特定的含义,否则仪式就失去了储存文化传统的功能。富川平地瑶古老的“踏祖公”仪式与富川平地瑶族群存在深刻的交互关系。一方面,富川平地瑶族群通过“踏祖公”仪式祭祀祖先和展演族群艰难的迁徙历史,使平地瑶间的族群认同感和凝聚力得以增强;另一方面,族群成员通过共同参与祭祀仪式,在仪式过程中用“踏九州”“盘王出游”等为“踏祖公”仪式赋予特定的、共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多元文化的系统中,纳西人在东巴仪式实践场域里遵循着自身的逻辑叙事和系统认知.仪式舞蹈作为东巴仪轨系统中的单元结构,与神话叙事的神灵体系、宇宙模式、语言逻辑相关.在纳西族社区的瓦次毕仪式、超度什罗仪式、祭教祖仪式中的舞蹈,呈现了神话记忆和动作逻辑系统的共构关系.在仪式场域下身体语言逻辑和动作形成了仪式身体表达体系,舞仪通过神祇的操演秩序来强化族群信仰、社会道德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丧礼仪式是中国传统社会重要而特殊的文化形式,它影响着华夏民族的心理情感、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维护了古代中国超稳定的社会结构。丧礼仪式承载着古代社会德性的基本价值取向,符合官方以儒家正统思想整合家庭、家族和乡村社会的要求,在实践的层面也扩展了"礼"的内涵和实用性。全方位的互动模式、文化心理和行为惯习,是丧礼仪式独具特色的德育环境。传统丧礼仪式对个体意志结构和行动结构影响深远,对个体品德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祭祀仪式作为一种伴随着人们生产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是村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村落居民关系的重要纽带。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镇罐子湾的祭祀仪式可分为祖先祭祀仪式和神灵祭祀仪式。这些祭祀仪式体现了罐子湾的村民关系通过集体祭祀、物品互赠、村落互助得以构建。时代变迁中祭祀仪式的转变对村民关系产生的影响,表明祭祀仪式依然是村落关系构建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1989年,我在湖南兰山县汇源乡参加了瑶族为期十天的集体度戒仪式.兰山瑶族位居高山区,交通闭塞,今日的生产、文化仍带有原始性特点.度戒仪式保持了汉族道教早期集体度戒的传统,又有瑶族文化本位内容.将这次大型的宗教活动作出报告,会对傩文化和傩戏学的研究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另外,我对仪式所展现的傩文化进行了初步辨析和探索,是期抛砖引玉,求得专家学者们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