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崇升 《社区》2012,(9):52
现在,喜欢待在家的"宅男宅女"似乎越来越多。有的"宅",是出于性格习惯,可还有一些"宅",则可能有着心理上的深层次原因。有的人并不是喜欢"宅",而是不敢到外面去。一旦到了人多拥挤的地方或者空旷的场所,就会感到莫名的紧张害怕、没有安全感,出现头晕、心慌、  相似文献   

2.
袁玮 《社区》2012,(34):55-55
现在,喜欢待在家的“宅男宅女”似乎越来越多。有的“宅”,是出于性格习惯,可还有一些“宅”,则可能有着心理上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日同形词"宅急便",分析探讨其为何没有像其他同形词那样马上被中国人直接接受。"便"、"急便"在词义上两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发音上会使中国人产生不洁的联想。日语的"便"多作后缀,而汉语的"便"多作前缀,这不符合汉语构词方式和言语习惯。分析结果表明,"宅急便"一词要被中国人接受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4.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上海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公众社会文化交流平台,2019年8月,我有幸到那里实习,主要负责检票工作。在这次实习前,我可以说是一个社会"小白",课余喜欢"宅"在家里,只参加过一些志愿服务活动,而实习中我与许多人打交道,因此感触特别深刻。  相似文献   

5.
《可乐》2006,(5)
越来越多的都市家庭喜欢养宠物。然而不少人新鲜劲一过,面对在房间里随地大小便的宠物就再也高兴不起来;有的狗狗还有不爱洗澡、啃咬家具等毛病,严重的甚至成为扰民的"混世魔王",让主人头痛不已。退伍军人李鸣从中发现商机,在北京创办"宠物培训学校",靠给狗狗发文凭,制造了创富神话!  相似文献   

6.
陈志卫 《社区》2012,(5):47
贺年卡也称"拜年帖",是春节和元旦投递送人的一种名片。通常新春期间,人们喜欢互赠贺年卡,以联络情感,增进友谊,恭贺新禧。旧时元旦,拜年人多,来不及会晤,常留下一名片。后来成为风俗,特制带吉祥字样的红贴,互相投送。兔欢龙翔新年到,许多同事、友人都寄来了贺年卡。按常理,我也要写寄一批,可突然看得有点乏味了,有的贺年卡是打印的,大概是单位统一办的。  相似文献   

7.
正暑假马上到了,在这个假期里,很多校长想走出去,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陶冶情操;拜访亲友加深感情,感受亲情和友情;搞好校园建设,尽校长的绵薄之力……然而,我却想"宅"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运筹帷幄"的事情。我喜欢教育写作,然而常常耽于繁  相似文献   

8.
"谷雨三朝看牡丹",喜欢花和喜欢看花的人都知道这句谚语。每逢农历谷雨前后,正是牡丹花盛开之时。牡丹花色、姿、香兼具,它姹紫嫣红,玉笑珠香,仪态万千,雍容华贵,有的喷红吐艳,如葵花映红日;有的金光灿烂,如皇冠熠熠生辉;有的洁白晶莹,如美人素妆淡抹……真是"色可销魂,态可醉心,大可悦目"。牡丹又名洛阳花、富贵花等,是一种毛莨科芍药属的落叶灌木。牡丹原产我国,它的原籍在西北秦岭一带,牡丹的祖先是山牡丹,后来,人们把它引种下山,才  相似文献   

9.
夏天来了     
夏天来了,人人都说天气热、气温高,有的人喜欢夏天,有的人不喜欢夏天。夏天虽然热,但是早晨还是凉爽的,中午,太阳底下仿佛是个大蒸笼,热得人喘不过气来。树上的知了在"知了、知了"的叫着,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树下的小狗伸  相似文献   

10.
「宅」从最初的"住宅、房舍"义到现在常见的"宅文化"义,经历了长时间的语境变迁和社会传播。文章运用认知语义学比喻理论及籾山洋介的语义扩展模式对日语「宅」的多义扩展进行考察,分析其多个义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扩展机制,构建出「宅」的意义网络。  相似文献   

11.
刚认识她的时候,他俩喜欢在网上卿卿我我地聊天。可他发现,无论俩人聊得多欢,到晚上十点半的时候,她都会准时下线,有的时候还说句晚安,有的时候话题戛然而止,有的时候干脆直接隐身。他问她为什么,她说她要保养,不能让脸老得很快。他说:“我喜欢的是你的人,不是你的脸。”她说:“我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我把握不住你的人,也只能把握好我的脸。”  相似文献   

12.
平时喜欢宅在家里的MM们,很多都懒得保养和收拾。其实即使宅在家里,也要保持好的状态!如果真的很懒的话,每天在浴室里,轻松半小时,就能让你变美丽!马上揭开宅人的浴室美丽秘密吧!  相似文献   

13.
我选择的健身方式绝对与众不同,就是在家务劳动中兼顾锻炼。健身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人喜欢到健身房里挥汗如雨,那不仅需要银子还要付出时间;有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向来把孩子的起名当成一件大事,有的请人看周易,有的到“起名庐”求名,最一般的也要翻看字典,取个寓意,图个吉利。于是,喜欢选用生僻字为名,一避俗庸、二防重名也就不奇怪了,谁让咱中国人多呢  相似文献   

15.
刘一达 《北京纪事》2016,(12):27-28
怎么问岁数 北京人喜欢问人家的岁数,其实有时人家活多大岁数,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老北京人在社交场合,见面寒暄,一般必问这四项:贵姓、台甫、府上、贵庚. "贵姓",谁都知道."台甫",就是表字,即叫什么名儿."府上",就是住哪儿."贵庚",就是多大岁数了.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一些青年男女在谈恋爱期间,喜欢签"婚姻契约"、"爱情合同",想用"合同"约束彼此的行为。就读于上海大学的张姓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也有不少情侣签订了"爱情合同",有签毕业后两人不能在一起工作就分手的,也有签两人要携手到老的。而在婚龄青年男女中,有人甚至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宅"在大学生群体当中逐渐蔓延为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多大学生有着明显的"宅"居行为,并对"宅"居此种生活方式有着强烈的心理认同。"宅"居行为对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社交发展和能力发展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通过深入剖析大学生"宅"居行为的产生原因,以自我教育、心理激励、心理震慑和同辈群体为切入点,帮助大学生转变"宅"居行为,走出"宅"门。  相似文献   

18.
<正>有的人喜欢喝茶,有的人则认为茶贵在"品",其实喝茶和品茶还是有区别的。喝茶是将茶用来解渴,而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细细品味,此时品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那么,二者具体有何区别呢?1.目的不同喝茶和品茶最大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目的不同。喝茶的主要目的是解渴,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在口渴难忍时,用来补充人体水分的不足,把茶当作"过路的水"。而品茶重在精神,把饮茶看作艺术的欣赏、生活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说来也怪,偏偏是一个喜欢考据不喜欢义理的学者,到80多岁时,却"老年忽发义理狂",突然喜欢起义理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十年多发表了多篇谈义理的文章,其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论.我这里说的是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1989年,他发表了<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的文章,引述了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对话,针对国内一些人贬低中国文化的情绪,提出东西文化的关系从几千年的历史上来看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球已经快踢到东方文化的场地上来了.  相似文献   

20.
Office尴尬事     
《可乐》2006,(3)
古语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说的是不论哪行都能做出一番事业,殊不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尴尬",这尴尬有的出自行业本身,有的出自做那行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