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研究事物的主要矛盾时,有些同志提出:“事物的本质是由主要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把主要矛盾作为决定事物性质的观点,虽然并不十分流行,但是,主要矛盾和事物性质之间有些什么关系的问题,至少还是一个疑问,是应当加以认真讨论的。一个事物具有它的相对稳定的质,因而,事物性质的相对独立性,就是它的质的规定性。这个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正> “事物自己发展自己”、“人们可以彻底认识世界”,这是两个传统的哲学观点。我们认为,这两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 “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说不能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外在矛盾即内外因交互运动的结果。恩格斯指出,事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毛泽东同志也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些论述明确揭示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不可分离性,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因  相似文献   

3.
<正> 道,是老庄哲学的基本概念。弄清道的性质,对解开老庄哲学将会有所帮助。本文愿就这一目的作些努力。前人对道的认识我们首先简略地考察一下前人对这个概念的认识。老庄之后,有韩非的《解老》,认为:“道者,万物之所然也。”“所然”,即物自身的规定性,是使该事物成其为该事物的东西。这是从事物的性质方面来说明道的。并提出了“理”这个概念,认为道也是“万理之所稽也”。从儒家那一方面,有《周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相似文献   

4.
论主流     
<正> “看主流”是毛泽东同志从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趋势、方向、前途方面,揭示事物联系的普遍本质和特征,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实际工作的辩证法,而提出来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论》)但是,统一的事物内部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并不是等同的、均势的,而“总有个主,有个次”。(《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50页)这就决定了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事物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当前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它决定了经济基础以及整个社会形态的性质,也决定了我们培养的“四有”新人的根本属性。如果我们把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看作事物的内容的话,它还需要有相应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种矛盾转化,都是一矛盾向另一矛盾的飞跃,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环节、决定性关键。但是,由于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具体性,以及变化发展的无限性,又决定着矛盾转化的形式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97页)。充分认识矛盾转化形式的多样性,分别不同情况,按照事物本身应有的转化形式,去努力促进矛盾朝着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方向实现转化,才能达到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本文试图对矛盾转化形式的多样性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方向问题是根本的问题。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出版方向,都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与奋斗目标所决定的,它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近期我国出版界出现“买卖书号”等不正之风,使正确的方向受到干扰,故有必要重新加以强调。出版改革必须以坚持“两为”方向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为前提,而不能把方向和原则改掉;同时要正确认识市场,既要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又不能“以市场为导向”。  相似文献   

8.
毋庸讳言,哲学界为数不少的同志,长期以来囿于“新东西”与“旧东西”或“新”与“旧”的笼统提法,忽视和模糊了“新旧事物”与事物内部“新旧方面”之间的严格区别。有的同志就因为把事物内部新方面与旧方面的关系,等同于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因而无法将新方面与旧方面之间解释成对立的统一,于是,进而得出了否定事物内部含有新旧两个方面的结论。比如,冯贵贤同志的《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新旧两个方面吗?》一文,(见《国内哲学动态》1980年第7期)就是如此。文章认为: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的过程,新与旧是以否定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它们一生一灭,新东西产生,旧东西灭亡,新东西代谢旧东西;在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1.谈事物发展的动力,首先必须承认事物是发展的,而不是仅仅承认事物一般的运动和变化。若否认发展,也就不存在探索事物发展的动力的问题了。2.事物的发展即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过程。马克思说:“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作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恩格斯也说:“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特殊否定方式,经过这样的否定,它同时就获得发展。”为什么说事物的自身否定即是事物的发展呢?这是因为第一,“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前的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存在的权利、自己的合理性;”事物经过自身否定,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质变,否定了旧事物的过时的、腐朽的、衰亡的东西,而代之以“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第二,事物的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批判地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新事  相似文献   

10.
一、意识的反作用不同于主观能动性首先,我们认为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不同于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决定与被决定说的是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是本原,谁是派生。是各自地位的静态描述。作用与反作用,说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态描述。是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次要的矛盾方面的相互转化。当然,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11.
张凌云同志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能否定》①一文,(以下简称《张文》)从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角度,将同一性和斗争性之相对绝对命题的争论引向了新的深度。阅读之后,颇受启发。但是我们认为《张文》的观点只向辩证法的深度迈出了不彻底的一步,因而仍有片面性。张凌云同志在文首指出:“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对“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深化,从方法论上理解这并不错。但是文章仅仅停留在这一步上作出结论说:“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一命题,是不能否定的。”则片面了。我认为:矛盾的动力性既然在自身的深化中最初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旧事物”?就目前所见到的哲学教科书中的表述大致有下列几种:“旧事物则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逐渐丧失其存在理由的事物”。①“旧事物则是指已经失去其存在必然性、过时的和日趋灭亡的东西。”②“旧事物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东西。”③我觉得以上的表述有值得商榷之处。1.旧事物不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事物。首先,旧事物的产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从辩证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过程。任何事物都是从其他事物发展变化而来,又要变化成其他事物。所以新事物都将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哲学“质”的范畴以及相关的概念如属性、特性、本质等,因教材、辞典解释不一致,人们的认识不同,长期以来使用混乱,争议颇多。本文仅就质的范畴及其相关概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澄清混乱,并作出新的定义。(一)《辞海》1989年缩印本对质以及相关概念作了解释和定义,现摘要如下:“属性指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第1212页)“性质指事物所具育的本质、特点。”(第975页)“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第305页)“规定性决定一事物之所以为这  相似文献   

14.
事物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理论界似乎早有定论。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出版的《哲学小辞典》在“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条目中写道:“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哲学小辞典》第一版第179页)(以下简称主方决定论)。这是长期以来颇为流行的一条所谓原理。然而这条“原理”,不论从理论上分析,还是用实践来检验则都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5.
一可知性是客观世界万事万物本身的属性。所谓事物或世界本身的可知性,即是指事物或世界显现自己、不隐藏自己的属性。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转引的话来说,“只有物质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可以觉察到的”,“关于上帝的存在,我们就丝毫不能有所知了。”与恩格斯一致,列宁也把可知性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紧密联系起来,并直截了当地把可知性包含在物质定义之中。按照列宁的思想,凡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东西,就一定同时具有可知性,所以这种客观实在才能通过人的感觉而被感知;离开了物质固有的可知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陆仁权一个复杂的事物,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认识它。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性质,同样可从不同角度揭示:从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说,改革是“一种革命”①;从政治方向说,改革不是否定和抛弃我们已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  相似文献   

17.
传统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事物“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发展的具体形式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的运动过程;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人们应无条件地推动事物的发展。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一)发展不是事物“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首先,“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本身不能构成事物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8.
事物成分的空间排列组合是事物的内在结构 ,它直接规定着事物的性质、性能 ,故不能等同于“量的规定性” ;由于它本身受量的规定性制约 ,故事物成分的空间排列组合的变化引起质变 ,不能视为“量变引起质变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把握规律性”,既是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开放的思想体系的关键,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理论创新并由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的必然之举。规律是客观事物及其过程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正在于它是在实践基础上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能动地预见事物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和谐的哲学审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形式是多样的;由旧质到新质的跃迁、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基本形式与状态。这些都是无可非议的,但笔者认为和谐也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基本状态。一和谐历来是哲学家们探讨的对象。最早提出和谐说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他从数学的观点指出音乐是高低、快慢和强弱不同的声音的和谐,进而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1。稍后的赫拉克利特不仅指出“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而且试图寻找产生和谐的原因,猜测到“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