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和谐社会内涵着政治领域的和谐,也必然要求完善的政治体系的保障和支持。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对政治体系的诉求突出表现在,以科学的执政理念为指导,以稳定的政治环境为依托,以和谐的政治关系为内容,以健全的政治制度为保障.以先进的政治文化为支撑。  相似文献   

2.
郭晓岚 《阴山学刊》2008,21(5):106-110
人权保障与权力制约作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内在要求,宪政为其构建提供了根本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宪政保障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培养宪法意识,增强宪法权威;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推行以宪治国;保障公民权利,实行宪法司法化;均衡公民权利义务体系,架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以期使宪法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的和谐保障法。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谐社会要求政治系统的均衡,要求以民主政治制度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导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制度根基在于社会主义宪政.社会主义宪政维持均衡的政治系统,推动实现政治和谐,奠定了社会和谐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宪政有助于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价值追求;社会主义宪政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维持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社会主义宪政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和谐政治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无疑需要构建和谐政治,和谐政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构建和谐政治需从培养“政治人”、重视阶层分化状况、正视利益集团、扩大政治参与、改善政治沟通、促进政治发展、创新政治文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政治文明的全新概念,并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靠保障.政治文明为政治与经济平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证,同时,促进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社会成员的和谐观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就是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条件的。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提供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社会成员和谐观念的形成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8.
宁金和 《天府新论》2005,(Z1):141-143
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以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方策有其必然性.为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我国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还要进一步完善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对现行的司法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社会中,政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而和谐社会的维系不仅需要道德的和谐与经济生活中的互惠互利,还需要有包容并能反映道德和谐性和互惠互利性原则的政治文明.社会和谐是政治文明的社会基础,政治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保障,是评价社会和谐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一是实现最广泛的制度普及,二是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三是追求进步的价值选择,四是体现有机统一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10.
阶层分化与政治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传林  余树林 《兰州学刊》2005,4(6):170-173
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对于政治和谐发展固然有其进步性,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阶层分化所带来的是利益主体和政治诉求的多元化,这与现有政治体系存在诸多的矛盾和冲突,给中国的政治和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政治和谐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应有之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标志.正确地分析阶层分化对于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和谐效应,探寻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有效的政治稳定机制、完善的政治参与体系和政治整合策略,以化解阶层分化带来的不利于政治和谐的张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以党内民主促党内和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以党内和谐促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以党内民主促党内和谐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党的建设的需要.以党内民主促党内和谐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为保证,以加强党内民主监督为重点,以提高党员干部的能力为动力,以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思想斗争为举措,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党内和谐.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政治内容包括许多层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政治关系的和谐.和谐社会中政治关系的和谐主要体现在政治主体的政治利益关系的和谐、政治权利关系的和谐和政治权力关系的和谐以及三种政治关系之间的相互和谐.其中,政治利益关系是政治关系的根本,政治权利关系是政治利益的法理表现,而政治权力关系则是政治利益关系和政治权利关系实现的手段和途径.任何一种政治关系的和谐都关系到整体政治关系的和谐.只有实现政治关系的内在和谐要求,保持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政治关系的和谐,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夏晓丽 《理论界》2006,(4):36-37
现实生活中农民消极政治参与对农村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民主政治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应该通过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组织、进一步规范村民自治等措施有序推动农民政治参与,为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4.
实现现代人的身心和谐在当代存在着诸多时代性的文化困境。为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探索实现现代人身心和谐的路径,当以借鉴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精华为进路,以重建现代道德信仰体系为支撑,以确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为保障,使社会和谐与人的身心和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徐俊峰 《学术论坛》2006,2(3):134-137
构建和谐社会措施的提出,标志着“和谐社会”、“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三位一体的科学体系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主义已崭露头角。和谐社会主义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以科学理论和先进政党为指导、追求公平与效率为目标、创建和谐社会为理想的综合体。探讨当代市场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主义的关系,对于评价与借鉴市场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性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社会转型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我国食品安全规制具有人权保护、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多维价值和功能。以利益参与、制度创新、文化约束为切入点对社会性规制的功能进行应然分析,归结出我国食品安全社会性规制的保障力、源动力、和谐力。以宏观上鼓励培育、中观上规范管理、微观上监督约束为逻辑进路,建构了制度化保障机制、规范化管理机制、社会化制约机制的我国食品安全社会性规制的实践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和谐、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社会主义文化和谐和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和谐的环境,能够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法治条件,能够巩固和扩大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实现的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刻不容缓,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科学制度作保障。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法治的促进与保障,在和谐社会与法律供给的共生互动逻辑关系中,和谐社会所包含的身体与心灵、个体与社会、国内与国际、人类与自然、规范与价值等方面的和谐要素,需要法律能够提供满足个体身心的和谐、协调利益关系的和谐、促进世界关系的和谐、维护生态环境的和谐及聚合价值体系的和谐等多维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政治和谐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未来和谐社会所怀抱的希望依赖于一种信仰,即这个社会至少存在着一种像样的政治秩序,这种信念指引着我们寻找政治的善.本文用政治哲学的眼光,解读了和谐社会价值层面的三个政治词语:公共的正义、政治的平等和理性的法治,并以此为和谐社会理性归依的意识观念厘析和谐社会这一政治事实的合理性,作为政治价值的现实回应,政治和谐化需要从政治社会化、政治民主化、政治法治化三种途径加以构建,同时,政治和谐化也是实现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政治和谐化的过程中,作为和谐政治社会基础的政治人的培育和塑造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0.
张正光 《学术论坛》2007,30(12):45-48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政治保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神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内在动力;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为重要内容的新型科学发展战略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价值取向的人民性、放眼现实的实践性、严密完整的系统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