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用"华夷一家""天下一统"的政治思想取代传统"华夷之辨""以夷制夷"的治边思想,在西南边疆深入经营治理.面对中央王朝自上而下的治理和教化,西南边疆主动自下而上地回应与向化,并在与中央王朝的博弈与互动中形成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文化的认同.研究旨在接续我国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镜鉴和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2.
用修订后的中文super职业价值观量表为工具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40 5名师专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 :1 我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 15种职业价值尺度最重视的前 4位依次为成就、生活方式、同事关系、利他主义 ,而对安全性、变动性、工作环境最不重视。 2 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中对边疆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为 :( 1)自主性 ;( 2 )工作安定性 ;( 3)进取心 ;( 4)经济价值 ;( 5 )工作内容。西南边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不同年级、民族、性别、来源间重视顺序一致程度很高 ,但在一些价值尺度上也表现出了团体差异和个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带来全世界发生变化的同时,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交往与联系得到加强,使得社会开放程度、文明程度、文化发展程度不断深化,学术界不仅注意到了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也在分析全球化对民族及其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大批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成果,也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审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特别是以“地方性”意识反观民族及其文化,会发现在对全球化时代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怎么影响、民族文化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怎么变化、全球化影响下的文化变迁与认同及文化建设等问题还存在较大的阐释空间需要我们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情境,通过考察中缅边境以傈僳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妇女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以及她们面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具体应对状况,进而认为妇女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必须放在具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语境中阐释,环境治理中应为少数民族妇女提供发挥能动性的平台,而她们在边疆地区生态安全的建设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情境,通过考察中缅边境以傈僳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妇女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以及她们面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具体应对状况,进而认为妇女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必须放在具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语境中阐释,环境治理中应为少数民族妇女提供发挥能动性的平台,而她们在边疆地区生态安全的建设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维贫困概念,采用效用分解模型,从社会效用的视角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总体绩效进行了评估;基于收入贫困概念,从普惠性"三农"政策和扶贫专项政策着手,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增收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反贫困总体绩效显著;普惠性的农业政策和扶贫专项政策对于减缓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收入贫困问题均具有显著效果,且普惠性的"三农"政策的减贫效果要优于专项扶贫政策的减贫效果。  相似文献   

7.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艺分类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艺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田径、竞技、球类、武术、棋类、水上运动、游艺、马术、杂技、斗禽兽等10种类型.西南各族传统体育游艺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它具有地域性、群众性、节日性、简易性、传承性、互渗性和娱乐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西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游艺的丰富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重视素质提高、完善体制、重视比例、引入激励竞争机制、调动汉族干部积极性等方面探讨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西南联大与西南边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3所学校在昆明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的8年中,西南联大有关研究机构及学者们积极投身于西南边疆地区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包括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边疆经济地理、少数民族宗教习俗、地质地理矿产等方面的调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评价了新近出版的《西南通史》 ,对该书的主要特点及其学术价值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是我国政治建设中一个富有特色的部分。在不同的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是全面的国家政权建设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958年至1966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遭受挫折,但也在挫折中艰难地前进;1966年至1976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遭受了全面破坏;1978年至2001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得到全面恢复和加强,民族区域自治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2002年以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建设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阶段。  相似文献   

12.
民国期间,历届政府均将维护边疆稳定视为要务,边疆民族地区由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这些开发有成绩,成为边疆地区步入近代文明的基础;这些开发也很有限,并没有改变边疆民族地区的落后和差距。而这些成绩、局限及其经验都是我们的历史遗产,值得珍惜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清政府对西南地区边境贸易的态度,并不是支持,而是限制、禁止。清朝的法律对西南地区边境贸易地点、时间和贸易物品控制的十分严格。对西南地区边境贸易中的税收是很重视的。对违反法规的行为也制定了严厉的制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的家族势力与家族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势力和家族治理机制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变迁。在当代 ,由于农村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而出现了家族势力复兴的现象 ,在局部地区则形成了大家族强势干政的“家族政治”格局。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形态和经济文化类型具有其独特性 ,探讨西南地区不同民族社会家族力量的非制度性政治参与 ,有助于我们更审慎地推进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媒介生态中,民族地区的地方党报普遍面临着社会影响力下降、媒介竞争力减弱等问题,这种现象既折射出大多数党报的共同困惑,也体现了民族地区传媒发展的具体困境。如何实现从权威报纸向主流媒体的转型,是民族地区党报继续发挥社会舆论主导作用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建国初期,西南地区烟毒泛滥,毒品犯罪层出不穷.中央政府为彻底禁绝烟毒,自1950年2月24日发布了<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西南军政委员会据此发布一系列实施办法、细则等,其中<西南区禁绝鸦片烟毒治罪暂行条例>是西南地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罪状及量刑标准又有处罚措施的法令.研究此<条例>,既可反映当时包括立法技术、处罚措施、量刑标准在内的法律文化,又可对当今的禁毒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使传统获得现代性的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出现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云南作为西部边疆的一个多民族地区,伴随着这一转型,其社会风尚的变化呈现出与东部沿海地区有所不同的特点,即:交通条件的改善是近代云南社会风尚变迁的契机和动力;在边地,平民社会风尚多古朴守旧,而少数民族中的土司及贵族则明显表现出双重性趋向;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使社会风尚的变化具有文化的双重性及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历史阶段性.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与民族边疆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科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马、恩对“统治”、“支配”自然的问题提出了最深刻见解 :“统治”自然的任务应是“控制”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不让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人类本身 ;人对自然的“支配”只意味着人类对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有意识的“控制” ,是以对自然的尊重、爱护为前提的利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民族边疆地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地区 ,处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交替的不发达状态。建设生态文明 ,发挥后发优势 ,能够突破“先污染、后治理”的被动发展模式 ,实现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式发展。民族边疆地区的生态环境既是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态屏障 ,又是该地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物质保证 ,对这一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关键的意义。生态文明理念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其培育工作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基层抓起。领导干部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发展作为先进生产力的生态产业 ,对实现民族边疆地区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期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是一既具学术前瞻性而又颇具重要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该课题拟围绕中国早期的边疆治理和民族关系的协调这一核心问题,采用时间、空间与相关考古学文化对证、区域研究与整体研究相结合及综合研究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略以时代为序,分别从纵横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特别对早期国家、四土与四土经营、民族与民族整合等概念进行了限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