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北方英雄史诗带随着外国文艺理论的传入,史诗(EPIC)这一概念逐渐被我国学者所认同和接受。在国外,史诗(EPIC)一词,并无严格的概念含义。它常指描写英雄业绩的长篇叙事诗。作为文学术语,它既包括书面作品,也包括口头作品。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运用史诗把他们大量歌颂英雄丰功伟绩的传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学者们常常把史诗与出现于英雄时代的有关英雄的口承诗歌等同起来。在我国,“史诗”在不同的民族中有不同的称谓。维吾尔人民称“史诗”为“达斯坦”(DASTAN叙事诗之意);柯尔克孜人民称之为“交毛克”(J…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的诗坛没有留下史诗式的宏篇巨制,也没有出现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但在1911年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时代的风云际会熔铸进诗歌的历史和美学的内涵,仍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着一种值得注意的特殊地位。一列宁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的新东西。”我国古代的文艺批评家早就注意到了“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这样一种美  相似文献   

3.
郑愁予和林泠同为台湾诗坛的大手笔,他们经历相似,感情接近,有台湾诗坛金童玉女的美誉。郑愁予是台湾诗坛最负盛名的现代派诗人之一,1933年生人,原名邹文韬,祖籍河北,童年时代随父亲在军中度过,在抗战生活中长大。当他把动荡不安的流浪生活写进诗里时,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均是浪迹天涯的浪子,因此被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称为“浪子诗人”。林泠1938年出生在四川江津。她的童年经历也和她的本名胡云裳一样,云一般随着在军中任职的父亲四处飘转,西安、南京都曾留下她童年的踪迹。虽然两人经历相似,感情又较接近,但在创作上却此疆彼界,泾渭分明:1.…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对于古希腊神话和艺术有着相当深刻的研究,甚至有些偏爱。不仅在他们的著述中大量提及,而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诸如:“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人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马克思语);“没有希腊文化……就没有现在的欧洲”(恩格斯语);认为古希腊神话和艺术以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并明确地指出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土壤”和“素材”,是希腊艺术产生的“前提”。而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古希腊神话对艺术的影响作用并没有仅仅停留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以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史诗体裁的艺术特点给予了深刻阐释。他认为史诗是人类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艺术形式,这种创造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才有可能。随着社会向前发展,艺术本身也得到发展以后,人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化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史诗来。虽然是不自觉的艺术创作,但史诗却饱含浑然:天成的艺术手段,欣赏j价值极高。因此马克思评价希腊史诗道:就某方面说来,它还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范本。他欣赏其中儿童般的纯真,赞赏它展现的完美的人类童年时代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我是女性最重要的内生殖器官之一.人们虽然看不到我,但丝毫不影响我默默无闻地为人类的繁衍做贡献.在你的童年时代,我很小,呈幼稚状态.随着青春期的来临,我也像“女大十八变”似的,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作用下,迅速发育长大,并向人们发出青春期的第一个信号——月经来潮.知道吗?这是女孩成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7.
中国汉语诗坛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经典性“史诗” ,但是诞生了“诗史”。从《诗经》到两汉乐府 ,到中晚唐诗篇 ,中国古代叙事诗发展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显现了夺目的光彩。唐代叙事诗 ,是中国汉语叙事诗成熟的标志 ;对它做重点研究 ,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诗界“抒情”和“叙事”之双峰 ,更深刻地理解艰难时事怎样造就一代诗豪 ,更准确地检测诗人的才力和魄力。  相似文献   

8.
普希金是俄国杰出的天才诗人。高尔基称他为“伟大的俄国文学的始祖。”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其中也包括他的优美动人的童话诗。这些诗篇直到今天,我们读起来,仍然受到深刻的教育,得到艺术的享受。从童年时代起,普希金就受到民间文学的哺育,他的奶妈和外祖母常常给他讲述民间故事,他认为每一个故事都是美好的诗篇。他长大了,常和车夫、商贩闲谈,在酒店、客栈里和士兵聊天,熟悉他们的生活。他还到农村去听农民朴素、生动的语言,观看他们丰富多采的娱乐。他认为它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意志;认为民间文学有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歌“抒情独大”,致使叙事诗不发达;但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急切期盼与实际行动中,中国现代诗人创作新型中华民族史诗的热望和尝试从未停歇。先后出现了晚清客观写实性的“时事诗”和“杂事诗”之类的“诗史”式写作,20世纪20年代以历史和神话为题材的长诗史诗化写作,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诗人和左翼诗人的呐喊型叙事诗写作、民族主义诗人的颓废型叙事诗写作和现代主义诗人的歌咏型叙事诗写作,以及40年代庄严的“民族革命的史诗”写作。其史诗化和现代化互为表里、彼此阐发,共同谱写出中国现代叙事诗多声部的华彩乐章,积淀了丰厚的中国现代叙事诗传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说:希腊艺术和史诗“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古代希腊的神话、史诗和戏剧虽然都产生在距今几千年前的“人类童年时代”,但是在当时不发达的社会阶段,它们在内容和技巧上都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它们给后来欧洲的文学艺术,提供了武库和土壤。  相似文献   

11.
在汉代文人诗坛上,始终没有站立起以五言诗作命世的一代大诗人。只有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下层无名氏之作,为这个时代的文人五言诗赢得了莫大声誉。这些诗作的艺术成就,惊动过南朝诗评家钟嵘,被赞之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即使有了盛唐之诗光焰万丈的辉耀,明清时代的诗论家一提到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和希腊这两个古老的民族,在各自的童年时代都产生过十分丰富的神话故事,何以中国没有产生出象《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那样的史诗来?荀子有云:“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劝学》)不同民族的发展进程,不也应当这样吗?中国和希腊这两个民族,当他们呱呱堕地的时候,睁开双眼,身边的一切都觉得新鲜,他们用同一种方式表述了自己最初的智慧的闪光,这就是神话。可是,当他  相似文献   

13.
元代文人比较重视中国传统的古近体诗。他们态度严肃、谨慎,把诗歌创作看成能“与天地相流通”的盛事。元人对诗歌创作的高度重视,自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多重因素,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从不同角度坚持了金元大诗人元好问力倡的“诗为尤难”的美学观点。那种“壮夫不为”的傲慢态度,在元人文集中,的确不易见到(笔者不学,仅在元后期吴莱诗中找到一例)。元人的“诗为尤难”,其理由往往因人而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元人在创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物  相似文献   

14.
龚自珍《梦中四截句》的第四首是一篇名作 ,诗云 :“黄金华发两飘萧 ,六九童心尚未消。叱起海红帘底月 ,四厢花影怒于潮。”其中“六九”一词究竟该做何解 ?钱仲联、钱学增选注的《清诗三百首》(岳麓书社 1994年版 )注“黄金”两句云 :“自己这一生 ,财富未能积聚 ,白发已经飘萧 ,但童年时代纯真奋发的雄心依然没有消失。六九 :指六岁到九岁这段童年时代。”将“六九童心”释成“童年时代纯真奋发的雄心”显然不太确切 ,“童心”的内涵与“雄心”并不一致 ;“六九”说成“六岁到九岁”更不合适。刘逸生、周锡的《龚自珍编年诗注》(浙江古…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换,思想文化开始进入一个多元共生的文化综合时代。思想价值的剧烈变动催生出了一代颇具叛逆色彩的“摩罗”型青年作家。他们不同于上世纪70年代以北岛为代表的一代“愤青”,更不同于80年代以王朔为代表的一代“顽主”,在向旧的社会秩序发出“我不相信”之余,精神却并没有从旧秩序中脱身。  相似文献   

16.
“他们”诗人不事张扬,只是默默地创作。正如“他们”诗人于坚说的那样:“我活着,我写诗。”这种姿态与“他们”一词所透射出的那种“被隔绝同时又相对自立的情绪”①,使得这些诗人唱出了当时诗坛的最富特色的音符。“他们”诗派并没有像当时其他诗派那样制定什么诗歌宣言与理论来供我们分析研究,而是更多地以其创作实绩向世人昭示着他们的存在与诗歌精神。一、诗歌本体论的建构文学是语言艺术,诗歌以语言的特殊的编码方式和操作规则成为其中的精品。“他们”把诗看作“语言和语文的运动”所生发的生命形式,充分体现了语言的自觉和对诗歌本…  相似文献   

17.
蛹与蝶--解析中国当代女性儿童小说作家笔下少女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起,儿童文学领域内的女性作家群崛起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书写风貌。她们笔下化蛹为蝶的少女,在自我与他人的磨合交锋中走向成长。这些文本既有成年女性作家的生命体验与童年情结,又有对当下少女成长的关注,透露出童年梦想及诗人梦想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前虽然没有留下论述史诗的专著,然而在其许多哲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却对史诗发表了一系列精辟见解,对前人的史诗研究进行了科学总结,全面论述了史诗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认识价值、艺术价值和繁盛消亡等重大理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史诗学的基本原理,从四个方面对史诗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理论概括。 (一)史诗产生于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民族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它由民族、部落发展而来,伴随社会出现阶级和国家而产生。马克思说:“在氏族社会组织中,氏族是基本组织。它既是社会体制的基础,也是社会体制的单位。”①血缘家庭是第一个“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9.
在诗经学中,史诗概念的出现比怨刺诗、情诗、农事诗和燕飨诗等概念的出现要晚得多.《诗经》中的史诗是“五四”以后学者们运用西方的诗歌艺术理论研究《诗经》的新的发现.自从有人提出《诗经》中存在史诗以后,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和极大兴趣.这不仅是由于这些诗歌的重大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直接关系到在世界范围内对于中国文学的看法.西方学术理论界曾经流行一种偏见,认为中国没有史诗.这种偏见以黑格尔为代表,他认为在东方各民族中,只有印度和波斯才有一些粗枝大叶的史诗,“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式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已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英诗歌中,有许多的关于“有的人”(somebody)或者“没有人”(Nobody)的词句。中外诗人们在这两个词中寄予了深刻的含义,他们代表着不同的人物。“有的人”或者“somebody”用来喻指诗人所要探讨的人物,所以是“大人物”;而相形之下,“没有人”则指代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本文通过分析代表性诗人的诗歌中对“有的人”和“没有人”的描述,指出他们的不同指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