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波  李佳珈 《民族学刊》2023,(10):94-102+157
岑参作为清代以前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深入西域地区并创作大量西域诗歌的诗人,其西域诗中记录了南疆地区的形象和他眼中的西域文化,这些诗歌对南疆地区的战略要地情形、自然景观和西域文化景观进行了书写,丰富了自汉代以来人们对西域、南疆形象的认知和想象,书写了唐代西域地区的文化形态。本文梳理了岑参两次出塞的时间与路线,认为岑参边塞诗中的地名书写传达了唐朝西域在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性,通过对沙漠、戈壁、天山、风、雪及其他“奇异”之物的书写,使西域文化以诗歌的形式流布。岑参边塞诗中对西域地区马、乐舞、语言及其他意象的书写,彰显了西域文化的精神特质,再现了西域地区社会文化生活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状况,将西域文化以边塞诗的形式保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以岑参为代表的唐代边塞诗人们开拓出来的边塞诗是我们理解西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之后历代西域诗人想象西域的文化记忆宝库。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 ,在简要论述蒙古社会传统状况的基础上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探讨蒙古人入驻西域后所受的西域文化影响。蒙古人在入驻西域时是以统治民族自居并希冀以本族文化影响当地诸族文化的 ,但在漫长的风雨沧桑中经几百年多民族交流、合作与互动以及西来伊斯兰文化的强烈影响 ,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当地文化影响而最终成为维吾尔民族的成员。这是文化互动、民族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吐鲁番在唐代被称为“西州”,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自汉代以来西域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当时,西州社会安定、商贸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而且这里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从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一些文物,我们可以领略到唐代吐鲁番居民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4.
论西域文化的重大变异及其对建设中华文化的启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西域经历的三大文化巨变,剖析了其主要原因及实质,认为西域文化变异的实质,是以先进经济为基础的进取型先进文化———突厥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战胜了缺乏主体民族意识、处于沦落状态的伊兰弱质文化,也是具有悠久古文明传统的希腊、波斯、汉文化在西域文化经营的失败。文章最后揭示出一般不被人重视的文化与边疆稳定、文化兴衰与民族命运这类重大问题的关系,对结合现实与历史教训研究中华文化,特别是对建设中华边疆文化的内容与方针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的来源是多元的。当然 ,文化的多元并不意味着政治的多元 ,更不是分裂的理由。古称“西域”的新疆 ,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极有特色的文化区。从表面上看 ,西域一向通行“胡语” ,特别是伊斯兰教传入并在那里生根后 ,西域与中原的文化距离似乎拉开 ,但实际上 ,汉化与胡化一直在祖国的这片热土上生动地进行着 ,特别是清王朝统一新疆后 ,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应看到 ,经过 2 0 0 0年的政治文化整合 ,西域文化确立了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我们应继承中华文化整合的优良传统 ,使新疆各族干部、群众 ,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达到“三个高度认同” ,即我们的文化是中华文化、我们的民族是中华民族、我们的祖国是中国。我认为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参照系的文化整合 ,应是祖国统一和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宋代以来留居广州的两个穆斯林家族──蒲氏家族。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西域血统的广州蒲氏家族后裔早已汉化。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该西域血统的广州蒲氏家族的变迁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该蒲氏家族的文化变迁中,崇尚儒学、回汉通婚以及固有社区文化的丧失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该家族从主观上忽视自身民族文化的建设,是其家族变迁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条件、西域的屯垦移民促使汉文化的广泛传播、西域教育使汉文化逐步植根于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论述了文化维系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境遇中,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着眼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重新定位,并为它的发展与繁荣开启了新的篇章。彰显我们的软实力,不只协合民心,振奋民心,并使我们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发出拯心济世的正能量。这同样也给回回民族带来了文化生机,命运转机。回族在56个民族中最是年轻,仅700多年历史。回族先民主体是来自境外西域的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他们主要是被元蒙俘虏,征调来华。征战四方,亡金、灭宋完成天下一统。归路遥遥,便落地  相似文献   

9.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敦煌文化以中原文化为主导,融入来自中亚、西亚各国以及西域、青藏、蒙古等地区的民族文化成分,呈现出博大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多元性。这既是敦煌文化的个性,也体现出了敦煌文化的特质。在莫高窟北区出土的大量民族文字文献,以及敦煌石窟中出现的宗教文化因素和民族因素,都表明来自中原的文化与来自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在敦煌和谐相处、交融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最终融合成为别具一格的敦煌文化。这是长期以来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时也是与各种外来文化互相融合而逐步生成的,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壮大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10.
论骆越文化孕育的灰姑娘故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唐代《叶限》故事为出发点,分析中国广西和越南北部的各民族灰姑娘型故事的母题,阐释其中潜藏的语言文化和民族及民俗文化内涵,推测骆越民族是东南亚一带灰姑娘型故事的首例者,肯定该故事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