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宋泉州桥梁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时期,泉州港的对外交通贸易臻于极盛,成为世界著名的最大贸易商港之一。适应于货物吞吐量大量增加和沿海陆路交通的需要,而产生的南宋泉州的各式桥梁建筑,成了今天我们追寻这段辉煌历史的遗迹,也为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宝库,增添了一颗闪光的明珠。  相似文献   

2.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以丝绸贸易为象征的、曾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中外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及与之相伴随的经济贸易关系。明清时期 ,是其发生演变并最后终结的时期。虽然从形式上看 ,中外海上交通的道路并未如古代陆上的“丝绸之路”那样因阻断而荒废 ,反而借着西人的东来殖民而更趋畅达和兴盛 ,然而中西之间贸易关系的性质却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传统模式的“海上丝绸之路”正日渐让位于隶属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近代中西贸易关系。  相似文献   

3.
晚清海关与洋务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海关简介 中国古代海关的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海关,历史悠久,它的起源可以上溯至三千年前的西周。秦汉以后,关卡增多,开始征收关税,海关制度逐步建立,但大都偏重于陆地关津。唐宋以后,随着海上交通贸易的日益发展,在沿海城市和港口,陆续设立管理船舶进出的市舶司,奠定了中国古代海关的初步基础。清初康熙年间,清政府在广州、厦门、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西藏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出发,分析了青藏高原古代地域经济的特点,论述了自然资源、交通环境对西藏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与中原及长城以北不同的是,西藏高原是一个既有农业又有牧业同时又有农牧兼作的独特的混合型经济区,加上政教合一的政体,因而形成特有的三大领主制庄园经济,与中原农业经济区存在天然的互补关系。与内地的互市贸易和内部的盐粮交换是促进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也是研究西藏古代经济史重要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吴景山 《青海社会科学》2012,(2):136-140,156
多年来,专家学者曾就青海省的古代道路交通及相关问题进行过有益的研究与探讨,并且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对青海省古代交通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概括性的评述,同时还对某些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以期能够使青海古代交通的研究水平再登上一个台阶,研究领域和视野能够更加深入与开阔。  相似文献   

6.
段渝 《天府新论》2016,(1):封二-封三
先秦时代,成都平原古蜀文明高度发展,逐步演进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高地,进一步通过西南夷地区(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向西开辟并发展了与缅甸、印度、中亚和西亚的交通线路和经济贸易关系,一直延伸到欧洲地中海地区,向南开辟并发展了与东南亚大陆的交通线路和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并将古蜀文明传播到南中国海。这几条国际交通线和贸易通道,学术界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纵贯欧亚,是古代欧亚大陆途程最长、历史最悠久的国际交通大动脉之一。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对外贸易线路,是中国与西方交流史上最早的陆路交通。经由南方丝绸之路进行的贸易,最早让西方了解中国,也最早让中国了解西方,丝绸、蜀布、邛竹杖等产品畅销海外,让中国享有“丝绸之国”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具有悠久的交通文化。自步行时代至马车时代,中国古代交通技术在人类交通史上都处于领先地位,蕴涵其中的交通伦理亦经历了从部族伦理的自为存在到民族国家伦理的自觉反思之转变。继承与批判的统一,是研究中国古代交通伦理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我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 ,港口数量显著增加是其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宋代以前 ,贸易港基本上是零星的点状分布 ,相对而言 ,宋代贸易港呈现出广南、福建、两浙三个自成体系的区域 ,各区域中有主导港、辅助港、附属港 ,主次分明 ,相互补充。其中两浙路港口数量最多 ,密度最大 ,机构设置也最完备 ,福建、广南又依次稍逊。这样的布局是由当地的经济、交通等自然条件所决定的 ,同时也与宋王朝的行政调控很有关系。宋政府还根据形势需要调整港口的开闭和机构设置。宋代在码头建设、货物屯放、港口安全等多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宋政府对港口布局的调整和港务的管理体现了其对贸易既鼓励又控制的态度 ,也反映出宋代贸易制度较之前代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9.
况腊生 《兰州学刊》2008,(5):147-150
茶马互市在古代是以穿行于今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的茶马古道为基础,以茶马交换为主要内容,以马帮为运输为主要方式的一种贸易方式,也是一条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古代交通大动脉,又是一条民族融合的文化大动脉。茶马互市在宋朝军事、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要作用,使得宋朝中央政府直接介入茶马贸易制度,设立专门的法律和相关机构进行管理,严格控制茶马互市。这些政策被后世朝代所延续并创新,但是茶马互市更重要的作用是在观固西南边疆安定,维护多民族的团结上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这对于今天的民族团结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前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朝贡贸易是古代中国长期沿用的一种寓政治和经济为一体的特殊对外政策。在促进古代中国与海外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明代立国后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又有新的发展。作者从朝贡贸易的实行措施、鼎盛表现和历史意义等三个方面对明代前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进行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易学史上颇为重要的学术命题"先后天学说"为例,从儒道互动的角度,揭示这一学说在学术史上的影响.全文先论"先后天学说"源于儒家经典<周易>的<文言传>,以及与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密切契合;次述"先后天学说"在发展过程中学术义蕴的衍扩,尤其注意揭示宋代"先后天方位"说所体现的儒道思想融通互动的学术特色;最后阐明"先后天学说"之"体"盖源于<文言传>,其"用"着重展露于宋人的"先后天方位"之说,并指出"先后天学说"的本质,是以超越时空的博大思维理念,考察宇宙、大自然、人类社会的化生之道,此间穿插着儒家以有为本而有无相生的互补精神,与道家以无为本而无所不为的超脱宗旨.综此三端,得出本文的结论:中国易学史上出现的"先后天学说",是儒道思想互动的至为典型之例.文中评述"道法自然"的哲理取向,揭明宋代学术界潜藏着"儒道互动"的人文精神,比照"先后天方位"互转禅代的哲学内涵等,皆属作者较为精到的学术创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不仅国家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而且各地区也加大发展科技的力度 ,科技城建设就是一种方式。本文以我国省级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二维聚类分析基础上 ,对我国省区科技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描述 ,并分别从全国和省区两个层次分析了科技的区域集聚现象 ;还对比了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科技分布状况 ,并分析了其成因 ;在概括区域科技发展的几个基本问题后 ,就合肥科技城的建设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会展教育与实践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展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但是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通过总结会展教学与实践工作,我们梳理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特征,指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而努力为中国会展教育与实践的科学发展进言献计.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的教育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美的教育,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景华 《兰州学刊》2007,(10):181-184
通过对陶渊明家庭人伦关系的考察,充分揭示以往陶渊明研究中那些习焉不察的情感世界:陶渊明的孤独同其缺乏异性的精神支持有相当关系.陶渊明诗中对古代列女的钦慕显示了他对女性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自远古时代起,海南岛就一直受到我国华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远古文化的影响,尤其壮侗语和南岛语等在海南岛的相遇,奠定了黎族形成的基础。由此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形成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决定了黎族历史文化既体现百越族文化传承的特点,又体现在海南岛这个地理环境条件和历史发展背景下形成的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流派、范式及中国的组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顶层设计。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各国家和地区在客观上形成的各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诸多学术流派,可梳理归纳为均衡和非均衡两种战略范式。从实际经历考察,一个国家或地区始终奉行一种发展战略并以一贯之并非明智之举,也鲜有成功的;相反,依照国家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合该阶段的战略往往成效显著。就中国而言,过早放弃非均衡发展战略范式并不明智,尽管这一战略实实在在引发了诸多弊端,在国际均衡发展范式压力下显得与世界发展格局格格不入,另一方面还在侵蚀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行带来的成果。这意味着,中国不能简单地放弃一种发展战略范式又简单地选择另一种发展战略范式,而是应该选择一组发展战略范式集合,利用这种发展战略范式的组合实现最佳发展战略成效。  相似文献   

18.
自然与必然是贯穿戴震哲学体系全部内容的两个范畴。戴氏以自然而然和自由自在规定自然,以"至当不易之则"规定必然,以"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规定自然与必然的关系,进而将物的生长及人的成己均视为一个自然→"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的循环发展历程,倡导了一种理与欲、德与福、价值与事实相统一的、活泼充实的、直面生活的伦理。从而恢复了在宋明理学那里遗失的先秦儒学的原初精神。  相似文献   

19.
从2004年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走过了快速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三个前所未有”和“四个基本确定”的成就。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和教师强力推动、学科基础建设和学科支撑的互动、教学改革的合力是成功经验,但还有很多要做:面对课程教学本身、媒体舆论环境影响、社会现实挑战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学科课程建设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国家严格的督察下,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创新,增强和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以实现该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力图从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对肯定的理性的批判与对否定的理性的张扬中,探讨二者的成功与失误,以及如何实现对二者的超越问题。这种研究,对于确立正确的理性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推动科学、文化、社会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