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在上海沦陷区文坛的异军突起被人们誉为"横空出世",这"横空出世"与好莱坞电影有密切关系.至1930年代,观看好莱坞电影已成为上海市民难以或缺的文化生活方式.张爱玲的出现及时填补了抗战爆发后好莱坞电影退出上海后市民文化的空白;抗战胜利后好莱坞电影的卷土重来也使张氏失却原有的辉煌.张氏的创作之所以能替代好莱坞电影缺席后的位置,是因为其文本与好莱坞电影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张氏创作不同于五四文学的现代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一九四六——四七年在上海大革命失败,郭老避居日本,是从上海出发的,十年之后,“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郭老回国抗战,又是从上海开始的。所以经过八年抗战,郭老又到上海,上海人民都有对他重回故地倍增亲切的感情。郭老是一九四六年五月上旬到上海的,我在五月二十一日上午去拜访了他,是吉少甫同志陪我去的。那时老吉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也从重庆迁移到了上海,有出版全套郭沫若文集的计划,我曾把几本郭老过去在泰束、光华、现代等书店出版的早期著作,送给他们备用,当我知道敬仰已久的郭老到了上海,很想见见他。老吉征得郭老的同意,满足了我的要求。当时他住在虹口区溧阳路,是沿马路有木栅门的一座日本式小  相似文献   

3.
<正> 臧克家的诗歌语言风格有个发展变化过程.粗略地划分一下,抗战以前他比较注重语言的雕琢,抗战以后,开始追求语言的朴素美.与此相联系,他的诗歌体式,在抗战以前比较整齐谨严,趋向格律,抗战以后,"比较宽畅了一点",趋向自由体.由雕琢到朴素美臧克家是在苦吟中找到"自己的诗"的.他在《我的诗生活》中回忆早年写诗的情况说:"为了八句诗,我曾整整想了一年."我真象东坡眼中的盂郊一样,成了天地间的一个诗囚了."那时他对语言所下的工夫集中于两个方面:精炼和形象化.  相似文献   

4.
宋美龄抗战时期论述了中国妇女的职责,其核心思想主要有:后方妇女有"进行男子原有工作"的义务;妇女有"救济救护的责任";妇女"也有参战的义务";妇女有对当代史作贡献的义务;妇女求解放必"先能负起责任";知识妇女有"教育大众"的职责;回避抗战责任"要受到人民的鄙夷和唾弃".宋美龄模范带头,领导中国各界妇女切实践行这些战时职责,主要表现在:组织妇女投身抗战;培训妇女服务抗战;亲赴前线激励抗战;社会募捐支援抗战;努力生产供应战需;救助伤兵慰问伤员;救助难童,保教合一.宋美龄领导中国各界妇女尽职尽责,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1937年抗战爆发,北平天津上海津沪等地的文人为了避免成为亡国奴,毅然踏上流亡的道路.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如妻离子散、身染疾病、经费无着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发动民众抗战的同时也无形中造成文化传播的后果:广大民众的知识架构得到了"重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知识层次得到了提升.老舍就是他们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6.
抗战初期,民众的社会意识表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除了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激昂的抗战思潮等"正"的一面外,许多民众在战争环境下表现出困顿与消沉的一面.本文以浙江省为个案对这另一面进行研究,随着战争的进展,普通民众在初级形态的社会心理方面出现了"战(灾)后行为异常",如超常力量的产生、良知的显露与恶性的爆发、正常人的精神病和"精神病人"的正常等;在相对高级的"抗战意识"方面,则显得淡薄且有异化的现象,如民间的抗战意识并不普遍、许多民众没有认清抗战的性质与意义、部分民众的抗战意识与行动带有迷信、娱乐色彩等.究其原因,主要与现实环境中的种种因素密不可分.国民政府战时的一些不恰当做法,再加上传统社会心理因素的深层次作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民众抗战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发表于日本<改造>杂志1938年3月号报导摄影作品--"上海,,为个案,探讨"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日本方面所展开的战争合法性的视觉表述、上海作为日本侵华战争话语中的对象和内容所被呈现的样貌以及战争、视觉传播与上海这三者的复杂关系.同时也讨论作为传播样式的报导摄影在宣传战中的运用与角色问题.  相似文献   

8.
上海的朋友在将我的论持久战翻成英文本。我听了当然是高兴的,因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民主国家如英、法、美,有广大民众,包括各个阶层的一切前进人们,都是同情中国抗战,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的,除了一部分顽固党反对中国抗战。关于顽固党,有些是顽固性成一向同情日本军阀的,有些则是不明白中国抗战的必然规律,——经过艰难路程日本必败,中国必胜这个必然规律,——因而由悲观而失望而不愿意援助中国,这类人,我想也会有的。倘能因我的书给予这类人以明白事情真相的机会,当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30、40年代,上海的中外人士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包括中国抗日战争在内的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中互相支持,使这个东方大都市成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的一个重要战场.中国人民、上海人民大力支持世界各地的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以实际行动救助来到上海的各方难民.同时,中国人民、上海人民的全民抗战,也得到了在沪、在华外国侨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支持.研究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上海的活动及其取得的巨大成果,不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还具有以史为鉴、温故知新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抗战一起,我离开上海,到内地兜了一转,再经香港回来,仍旧在澄衷中学教书。因为收入不够维持生活,就约了李楚材、季雪云、陈恭则、陈学綦,连我五个人,在业余办了一个不成其为书店的书店——万叶书店,出版一些小学校用的美术和音乐方面的教材,生意倒也不错,于是就站住了脚。由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7,(10):167-171
抗战爆发后引发的新的政治结构变化,影响到了文史观念的塑造。发轫于抗战期间的抗战小说,自然也受到史学观念变化的影响。从抗战结束到"文革"之前,在唯物史观的逐步影响与支配下,革命叙事的写作理念成为主流,抗战小说呈现出革命至上的创作理念与英雄主义的人物塑造原则,至今还在影响着抗战题材小说的史观构建和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流亡关内的东北军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展以"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的东北救亡运动.它不仅参与、策划"逼蒋抗日",为全国抗战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而且还作为一支生力军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支持抗战,推动国共合作,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震惊中外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号称日本"皇军"中最优秀的坂垣、矶谷两师团之主力几乎被摧毁,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鉴于台儿庄战役在国内外的影响,对其胜利的原因曾引起国内外众多知名人士和学者去分析、研究和探讨.在国民党方面最有权威性的说法莫过于李宗仁先生在《台儿庄之战》一文中总结的四点:(一)31军在津浦南段运用的得宜,使我在鲁南战场有从容部署的机会.(二)庞炳勋部与张自忠部密切合作下的临沂之捷,成为台儿庄胜利的先决条件.(三)违背统帅部的意旨,拒绝将长官部迁离徐州,有利于运动和指挥.(四)日军孤军深入,犯下了"骄兵必败"的大忌.以上各点,固然是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但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内一些作品中,也  相似文献   

14.
上海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中心,蒋介石对其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从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到1937年的"八·一三"抗战,蒋介石基本是执行了"以战求和"的策略,但是仔细考察这一策略的前后,可以发现他两次"以战求和"的程度有所不同,1932年他对日策略消极成分更大;1937年蒋介石感觉到已经无路可退了.在仓皇中决心应战,虽然其策略依然是被动的,但已有积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2005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国家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对抗战时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各发了一枚纪念章。我的父母也在其中,我的爷爷也是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近日,我去抗战纪念馆参观,也间接地了解了一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和“九·一八”纪念馆,认为有一个  相似文献   

16.
周仲海 《社会科学》2006,2(5):83-91
抗战爆发前,上海工人薪金收入大多数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标准;抗战爆发后,上海工人生活状况更是每况愈下;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实行“胜利加薪”,上海工人的工资收入有过短暂的上调, 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上海工人又陷入了饥饿或半饥饿的生活状态。建国初,中共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上海工人的生活状况较建国前有明显地改善和提高。从抗战及内战时期走过来的上海工人,对新中国建立以后的生活状况基本上是满意的,因而比较容易接受和拥护中共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至1938年1月间,中国发生了是否对日宣战的讨论与争论。一开始,蒋介石打算宣战,随后赞同不宜宣战主张,乃发表应战谈话。日军发出最后通牒前后,蒋介石又计划宣战,汪精卫集团强烈反对,抗战阵营一些人士及英美法等国也反对,国民政府乃将应战发展为抗战。此后,中国各界再次讨论,认为不宜宣战,蒋介石也赞同,自卫抗战的基本立场进一步确立。综合来看,讨论是出于宣战到底宜不宜的角度,一些人士和中国共产党主张绝交宣战,蒋介石、王宠惠等人也一度主张宣战,何应钦、程潜、徐永昌等人以及另一些人士认为不宜宣战,抗战阵营最终达成共识,"抗战"作为具有深刻含义的词汇载入史册。与汪精卫集团的争论,实际上是一场抗战还是投降的斗争,汪精卫企图夺取行政院长职位,不但反对绝交宣战,甚至主张"和"。1月18日发表的《国民政府声明书》将这场讨论与争论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二战题材电影有三种面相:"英雄传奇类抗战电影"、"回归历史的抗战电影"、"反思类二战电影".传奇类过强而反思类不足是中国二战题材电影的特点.欧美国家的二战电影取得了反法西斯的丰硕成果,而我国导演反思"二战"的视角还不到位.只有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本质,并从根本上揭示其形成法西斯观念的内在原因,才能触及"二战"的本质从而达到反思战争的目的.抗战-反法西斯-反战,是认识这场战争的三个有序过程,既切合人们对"二战"历史的认识规律,又符合一般观众思想运行的内在逻辑.对于中国观众的接受心理来说,"反法西斯"环节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赵霞 《江汉论坛》2022,(12):107-113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三省,进攻上海,进逼平津,侵略华北,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具有爱国传统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纷纷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一个有作为的政府和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关键,包括上海律师公会在内的各律师公会在社会动员与组织抗战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舆论宣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与暴行,动员民众,推动政府组织抗战;二是积极参与国防建设,配合国家军事备战;三是不遗余力为抗战提供经济援助与后勤保障;四是竭尽所能反对租界当局破坏抗战。上海律师公会对动员和组织抗战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0.
《推背图》是古代预言国家治乱的著名"图谶"。在日军侵华的危机下,新编本《推背图》因商家营销而广受民众青睐。尤其在一·二八事变前后,上海很多市民希望从该书中寻求时局"天数"与心灵安慰。抗战期间,读书人较为关注民众迷信《推背图》的现象,并进行多向度的引导。一些会道门则利用《推背图》蛊惑人心,破坏抗战,中共对此行径着力批判,以增强民众的社会主体性与革命认同感。这表明该书反映的"天命"观念与易占传统仍深刻制约着当时城乡民众的政治态度。他们普遍保持着臣民心态,期待"真命天子"拨乱反正。这种心态在潜意识层面阻碍民众觉醒,成为抗战胜利后中共仍须面对的深层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