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历史是昨日的新闻,是人的社会实践的记载。描写真人实事的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联姻的产儿。我国渊源于史籍的传记文学,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略具雏形,到司马迁笔下达到成熟,放出异彩,后代史籍中不乏优秀传记,而唐宋以来的古文家更是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传记名篇。如果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歌是以抒情诗为主流而缺乏荷马史诗般的巨著,那么,源远流长的传记文学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取得了堪与西方名著比美的辉煌成就。现实是历史与未来的中转站。探讨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价值,对现实对未来都不无启迪作用。限于学识与篇幅,本文仅在求真精神、道德原则、情感导向等方面略阵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传记文学以其包容着巨大生命内蕴和历史内涵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研究者。韩兆琦主编的《中国传记文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陈兰村主编的《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出版社,1999)、李祥年的《汉魏六朝传记文学史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等等,大都是对古代传记文学发展的一个回顾和总结。而在传记创作更为自由与活跃,传记作品更为丰富的当代,没有一部系统的著作对之加以梳理和总结,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全展的《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就是众多传记研究者和爱好者期待已久的力作。它填补了当代传记文…  相似文献   

3.
张默生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卓有成就的传记文学作家。他在传记文学平民化、传记人物性格刻画以及传记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张默生传记文学创作至今却少人给予正确的、恰当的评价。基于此,对其传记文学作品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创作进行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源远流长。从第一部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历史著作《史记》问世起,传记体就以其辉煌的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席重要的位置。如果从文学的角度审视这部历史巨著,它在中国传记文学中的奠基作用固然不容置疑。但司马迁写《史记》毕竟旨在反映历史,而不是着意于文学创作。传记文学发展到唐代、特别是到了柳宗元手中,情  相似文献   

5.
胡适与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适一生提倡传记文学,理论与创作并举,对发展、推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和实现中国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适是从发展“新文学”和革新旧体传记文体的要求中把“传记文学”独立出来的,而他提倡传记文学的目的不只是介绍西方传记文学思想。而是“发现”中国的传记文学传统乃至建立中国的传记文学。传记文学应是“胡适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我国5、60年代的传记文学基本上属于"英雄传记",到新时期则呈现出多元的发展势头,除"英雄传记"外,开始多有写普通人及历史上有争议的复杂人物的传记.一般而论,传记文学的价值与传主的人生价值和知名度不无关系,但又不能将这二者简单等同."英雄传记"自然能从正面积极影响世道人心;而那些写普通人和复杂人物的传记,则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多方位地考察人生的可能性,也许更能启迪人们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入思索.易竹贤同志的新著《胡适传》(1987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在传记文学多元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并不是一位以写作传记而闻名的文学家,但在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传记作品.在接受启蒙教育和“自由”读书的过程中,他积累了良好的传记写作素养,逐渐形成了对中国传记文化的认同感.随着政治革命、教育革新等活动的展开,他更是积极写作各种人物传记,其中的革命家传和亲友传最具特色.晚年在胡适的影响下用年谱体写作自传.尽管蔡元培的志向并不在传记写作及研究上,此外亦无十分深刻的传记理论见解和非常自觉的现代传记文体意识,但对中国传记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具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传记文学研究在十几年中取得新的实绩,具体体现在:传记文学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传记文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传记文学研究中国际对话格局业已形成;传记文学研究队伍壮大,新人辈出;传记研究者对当代传记现状更加关注,力图产生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虽以诗和小说闻名于世,但他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和繁荣也作出了独特而多样的贡献.他既是传记文学作家,也是中国现代传记理论的奠基者之一.郁达夫的传记文学创作不拘一格,种类繁多,很难用中国古代传记体式──史传、杂传、散传、专传和纪传体小说──来规范和分类.从其创作实际看,主要有自传、文人传记、回忆录、日记书信和纪传体小说等五种类型,其间都有优秀作品传世.郁达夫对现代传记理论也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写有《所谓自传也考》、《传记文学》、《什么是传记文学?》、《日记文学》和《再谈日记》等文章,对现代传…  相似文献   

10.
唐代古文大家柳宗元在传记文学思想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柳宗元认为 ,传记的写作宗旨在于辅时及物 ,经世致用 ;传记作者的神圣职责在于敢于秉笔直书 ,以撰写一代史事为己任 ;在传记材料的搜集上 ,强调实地调查 ;而在传记文学的立传标准上 ,柳宗元主张拓宽传记文学的创作空间 ,并以一批优秀的人物传记实践了他对传记文的创新与开拓。  相似文献   

11.
胡适是五四时期倡导传记文学第一人,自称既有“历史癖”,也有“传记癖”.他主张写传记文学要有真情真爱,要纪实传真,要用生动的白话写作.他创作了大量传记文学,其特点是不为达官豪绅树碑,甘为平民学者立传;立传既为立人,更为立意;传记重事实,不虚构;文字生动、语言直朴.  相似文献   

12.
以沈从文为代表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叙事的共同特征及审美趋向。我们甚至可以说,被丁玲反感、否定的沈从文式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正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现代性”属性中最为明显的特色之一。因为“趣味化传记叙事”的平视角叙事方法,既不把传主当作神(仰视)也不把自己视为帝王(俯视),这样就解决了传记作家与传主之间存在的叙事矛盾,更有利于展示传主那有血有肉的复杂人生。传记诗学理应在理论上为沈从文式的“趣味化传记叙事”正名,以促进当代中国传记文学创作的繁荣与理论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消费文化给传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消费文化影响下的传记呈现图像化、媒介化、商品化、娱乐化的特点。在当代语境中寻找和建立消费文化与传记文学二者之间互动互补的内在关系,是传记研究的新课题,更是传记美学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传记文学是纪实的,它不同于以虚构为生命的小说.然而,传记又往往是传记作家用文学手笔去还原且凸现传主的历史,这似乎又应了张爱玲的一句话,"历史如果过于注重艺术上的完整性,便成为小说了."①传记作者便注定了在纪实与虚构中突围纠缠不已.如若作者既写传记更写小说,那就真正是难解难分了.  相似文献   

15.
传记写作是林语堂“文化翻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跨语际的传记写作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中不仅价值独特,而且触及了传记叙述主体的自我塑造,传记叙述中文化“差异性”的影响等诸多理论问题。通过对林氏传记作品的解读,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他颇具文化使命感的身份自许,而且还领略了其超越的叙述智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数量巨大,体裁多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一系列著名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这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最优秀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之林而无愧色。《新大英百科全书》关于“传记文学”条目中说:“在东方(包括穆斯林国家),尽管文学的历史悠久,传记文学却没有显示出西方传记那样的发展进程和重要性。在中国,直至近代,由于司马迁和班固的“史传”的传统影响,传记就一直是学者们写历史和潜心研究治国术的附属物和副产品。”从这段话看,条目的作者对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了解是片面的。中国古代传记文学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它的发展过程,有它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传记文学作为古典传记到当代传记之间的过渡,其对古典传记的继承与对当代传记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史料的推崇、对史鉴功能的强调和对作品抒情性的注重是其承前的具体表现。而当代传记作品中涌现的数量可观的革命英雄和政治伟人传记、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自传繁荣景象,以及当代传记创作对西方传记的借鉴,则是现代传记文学启后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胡适是现代传记文学披荆斩棘的开路人,他最早用科学的概念规范"传记文学",从体例、写作内容等方面比较中西传记文学的差异,指出中国传记文学的缺憾,论述传记文学的特殊功用。他提倡写传记,并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从理论上总结了传记文学写作的原则。胡适的传记文学理论完善了中国的传记文学理论体系,也对当代的传记文学写作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发展的观点审视中国传记文学,提出它是一个发展着的文类。首先对传记文学的概念、属性及其基本特征作出解释。其次对古今传记文学作了分类,尤对古代的杂传、散传等名称作了说明。再次指出了中国传记文学发展中带有规律性的四个问题:传记文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传记文学与对人性认识的关系,传记功利性与真实性的关系,传记文学自身各因素的发展与整体审美价值提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5、60年代的传记文学基本上属于“英雄传记”,到新时期则呈现出多元的发展势头,除“英雄传记”外,开始多有写普通人及历史上有争议的复杂人物的传记。一般而论,传记文学的价值与传主的人生价值和知名度不无关系,但又不能将这二者简单等同。“英雄传记”自然能从正面积极影响世道人心;而那些写普通人和复杂人物的传记,则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多方位地考察人生的可能性,也许更能启迪人们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入思索。易竹贤同志的新著《胡适传》(1987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正是在传记文学多元发展进程中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