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命运问题,一直是诸多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在中国始终萌而不发、未能兴起的原因,马克斯·韦伯曾经作过全面的讨论。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还是现代国家构建的问题,都是他探寻这一命题的角度。论文试图在制度层面,从中国式的“家产制”出发,结合现代资本主义的内涵,探讨“家产制”的传统型统治对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基本影响,进而揭示家产制对中国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巨大阻力。  相似文献   

2.
韦伯以家父长制和由此转化而来的家产制来把握东西方各大文明在前现代社会中普遍处于的传统型支配。尽管如此,本文认为,他在使用家产制概念时,试图把握的首要现象正是大革命前后的绝对君主制,尤其是从它到现代国家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不只是一个行政理性化或技术革命所带来的自发转变过程。法国大革命前的绝对君主制虽然已经通过行政技术上的改革完成了现代官僚制的建立工作,但是它仍然受缚于家产官僚制的精神和内在困境,因而最终仍然无法突破自身,迈入现代国家。有关这一困境的思考在间接上有助于我们把握现代国家在构建自身时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多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结果进行整合分析,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能以简单的弱化或缺失来概括,而是呈现出疏离与担当并存的矛盾状态。导致这一矛盾现状的归因,既与社会转型时期的不良社会影响和"去精英化"教育带来的压力相关,也与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程度较低、社会角色迷惘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解决这一矛盾冲突的有效路径是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波斯帝国时期,“巴比伦之囚”的后裔回归故土犹地亚后,由于根源蒂固的宿怨,以及对土地、犹地亚特别是耶路撒冷政治控制权和宗教领导权的争夺,他们与占据犹地亚的撒玛利亚人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一矛盾和斗争几乎贯穿整个波斯帝国时期,是这一时期非常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
对于中国未能自发地产生现代资本主义这一问题,韦伯在文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典范性的回答。中国独具创造的科举官僚制,平衡了恣意的家产制君主支配欲求与地方望族的垄断欲求,代之以非世袭但享有社会特权地位的和平主义官僚阶层。士阶层与具有高度此世性、实践理性之官僚阶层的合体,决定性地将卡里斯玛日常化的方向塑造为以礼为具体呈现的现世秩序的神圣化,以礼与孝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又反过来为士阶层的支配地位赋予了观念上的合法性依据。这一平衡、自洽的思想与支配结构是中国文明长期保持稳定与静态的原因,也窒息了极富潜力的新因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游园惊梦》和《蝴蝶》中,中国传统文化因子与意识流结合后产生了两种景象:《游园惊梦》巧妙地将"人生如梦"的感喟,传统文化中积淀着历史的特殊事物与意识流结合,达到了中西合璧的效果;而《蝴蝶》,将现实主义与意识流结合时,用明确的社会意识消解了"蝴蝶"这一意象的迷惘和意识流的"非理性"。  相似文献   

7.
战国到秦汉是中国古史发展的转型时期,考古学的发展使这个时期的史料较之以往大为丰富,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传世文献与出土史料的矛盾问题,如经常普遍赐爵与简牍中大量编户民无爵的矛盾,王杖制与简牍中大批七十岁以上老人无杖的矛盾,土地私有为主导与简牍中国家大量赐田、假田的矛盾等.本文指出秦汉时期编户民与吏民的关系与差别,主张只有吏民才与爵位有关;依据简牍新史料主张秦汉时期土地国有占支配地位,土地买卖其实不过是占有权和使用权的交易.本文探讨了导致秦汉编户民具有皇权思想的原因,主张这才是皇权主义的真正基础.  相似文献   

8.
维稳对象不是涉稳的矛盾,而主要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矛盾;我国当代的涉稳问题是一种"半司法问题";涉稳矛盾的核心不是具体利益冲突,亦不能简单定性为官民矛盾。社会主体多元、分化、流动性增强,弱化了传统矛盾化解机制的社会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并导致其矛盾化解纠纷能力出现明显下降;市场经济带来社会集团与行政机关同质性的消解,从而使传统矛盾化解机制的制度权威呈现出下降趋势。以程序公正来实现稳定;增强国家与社会组织的互动,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党委政法委主导下的维稳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马润凡 《晋阳学刊》2011,(6):104-107
当受益于民主政权失败的"负面合法性"的袁世凯担任国家元首已成定局时,出于对袁世凯个人政治品质的不信任及为了重新获得全国的统治权,国民党通过《临时约法》构建了一种"总统的表面特权"(尊严)与"内阁总理的实际权力"(效率)并存的二元体系。由此,权力与体制的冲突构成了民初共和宪政的内在矛盾,在这一矛盾和冲突中,袁世凯曾拥有的政治资源处于不断流失的状态,其权威重建的政治困境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0.
义利观是传统伦理思想史重要的范畴。王安石的义利观既扩大了"义"的范畴又突破了"利"的内涵;既解决了公利和私利的矛盾又强调了先利后义和义利统一。这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进步意义,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元代回族诗人萨都刺生活在民族文化融合最为活跃热烈的时期,深受汉文化的濡染熏陶,其诗作中体现了汉文化和游牧文化融合共生的突出倾向,在元代文坛上,独具魅力.作为杰出的少数民族诗人,他的诗中多次出现雁这种意象,将雁作为一种较特殊的审美对象进行吟咏,体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09,22(6):81-84
阴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漠南交通要道和适于牧放的肥沃之地。明朝为了控制这一重要地区,以形成有利于明朝的边地防御态势,与北元及蒙古贵族进行了长期征战。于是,阴山地区随着不同的归属,在不同的时期设置了不同行政建制。明代阴山地区的行政建制是元代阴山地区行政建制的继续和发展,为清代阴山地区盟旗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元代屯田规模庞大、组织严密。甘肃行中书省下的亦集乃路,虽为下路,但地处边陲,是西北军事重镇,该地的屯田开发亦受到元政府的重视。亦集乃路的屯田开发在元代屯田的大背景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屯田类型囊括了元代的全部类型,屯田户种类及民族成分复杂等。本文仅就亦集乃路的屯田面积及户数、屯田类型、屯田户的构成和屯田的管理机构等问题略加阐述,力求向读者展现亦集乃路屯田开发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黑水城出土汉文文书中出现的一件有关元代亦集乃路官府管理酿酒业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元代官府造酒生产中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逐渐发生了变化;并初步揭示了元代亦集乃路官府自用非商品酒生产由官府集中生产转变为官府管理下的分散酿造,体现了封建官府变相多样的求利手段以及国家宏观、有效控制酿酒业能力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马建春 《社会科学》2006,(3):164-171
本文通过翔实的资料,详细介绍了元代居留江浙行省的西域人及其活动,说明当时东迁西域人因任职、从商、屯戍,传教等,而广泛地分布于江浙行省,并已颇具势力。  相似文献   

16.
元代的畲族     
元代的畲族@屈文军$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相似文献   

17.
邓淑兰 《学术探索》2012,(1):124-127
以书、画、诗、文闻名于世的赵孟頫,因以宋室王孙的身份出仕元朝而备受争议,关于仕元也一直是其研究的焦点。本文结合赵孟頫《松雪斋集》及其经历,对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异议:赵孟頫是贰臣抑或逆子?赵孟頫是主动出仕还是被动出仕?赵孟頫力求外任是甘于淡泊还是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略论唐宋饮食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朴兵 《殷都学刊》2008,29(3):50-54
唐宋饮食文化有着许多显著的不同。唐代饮食文化深受游牧民族和异域风情的影响,具有鲜明的“胡化”色彩,宋代饮食文化的“胡化”色彩则大大减弱。唐代饮食文化显得豪迈粗犷,宋代饮食文化则显得细腻精致。唐代饮食文化的贵族化色彩显著,宋代饮食文化的平民化色彩突出。唐代饮食文化的发展基本上局限于自然经济的范畴,而朱代饮食文化中的商品经济因素则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9.
许衡为元初大哲学家、名臣。著述颇多,影响后人。主张知行并重,认为学之目的,应以治生为本,不为求官谋利所驱动;反对聚敛,提倡生产;主张取之有度,用之有节;重视农、工、商、贾;同时指出古今治乱的辩证关系。这些观点为元代多民族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使程朱理学再行于世,由私学变为官学,取得正统地位,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元太宗十三年(1241),窝阔台正式下令设立太医院,作为全国最高的医药管理机构,自此有了医药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与医药相关的法律条例,我们称之为"医法"。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元代没有形成独立的医法机构,在医法上也一直存在边实行边补充、调整的现象。但不管怎样,它是元代法律系统的一个环节,也是元代医史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