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日》中的鹿意象是行猎的对象.《鹿鸣》保留着早期狩猎祭祀以鹿为“牺牲”、合族聚餐以鹿为美食的余痕.作为主要猎物和“牺牲”的鹿,在《灵台》一诗中又成为王权的象征.上古鹿崇拜在周朝礼仪化过程中渐次脱去其原始、神秘与血腥的色彩,并以碎片化方式存留.  相似文献   

2.
在《灵魂之湾》中,蛇意象具有"女性"和"邪教"两个主要特征:"女性"特征在麦克尔的悲剧中主要扮演着媒介的角色,而"邪教"特征则直接引发了麦克尔不可避免的悲剧。梳理《灵魂之湾》中的蛇意象,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罗伯特·斯通的文学创作艺术,深化我们对美国后现代社会文化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鹿鸣》诗为中心揭示鹿意象的文化内涵鹿在上古时期与女性有着类比关系,它是女性和权力的象征,也与婚嫁有着种种联系。  相似文献   

4.
中外诗学之“意象”论辨微熊笃“意象”,是我国古典诗学关于创作和鉴赏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它与“意境”同是衡量诗作优劣高下的最高标准。西方十八世纪开始,诗学中也出现“意象”说。广义上,“意象”几乎与一切艺术品种的创造和欣赏都相关。这样,中外“意...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一切知行活动离不开“思维”,而“思维”又始终以“意象”为内容。它初由“观察”与“记忆”的两大支柱丰富“意象”,再由“联想”与“想象”的两大翅膀拓展“意象”(多),然后由“形象”与“逻辑”(二)的两大思维运作“意象”,最后由“综合思维”统合“意象”(一(○)),以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如此周而复始,便形成“多”、“二”、“一(○)”的螺旋结构,以反映“意象系统”。而这种结构或系统,不但可在哲学层面寻得它的依据、文学层面考察它的表现,也相应地可在美学层面找到它的归宿。  相似文献   

6.
图腾信仰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最早的原始信仰。“鹿”、“鸟”崇拜是在我国北方先民和阿尔泰语系民族中广泛存在过的原生型信仰形态。“鹿”、“鸟”二兽也是阿尔泰语系萨满教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神偶和标志。纵观考古学、民族学、历史文献学资料,古今阿尔泰语系诸族的“鹿”、“鸟”崇拜具有较多的图腾信仰典型特征,如“图腾祖先”、“图腾徽记”、“图腾牺牲”、“图腾禁忌”、“图腾艺术”等。但是,由于地域和族群的不同,“鹿”、“鸟”崇拜在阿尔泰语系诸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显示出一定的地区、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7.
“蛇”意象是独具岭南特色的动物意象。“蛇”意象在岭南诗歌中多次出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蛇”意象的审视角度与态度都不同。通过对外籍诗人与岭南本土诗人两大群体诗作中“蛇”意象的比较,分析其差异点,并探究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研究界里,父亲形象一度被深入地研究探讨。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鲁迅的生平遭际和其行为方式使得“父亲”成为隐蔽的意象。“父亲”意象及与之相关的行为方式、思想理念却始终夹杂在鲁迅的哲学命题中,并不断地激励和召唤着鲁迅前行。以鲁迅世界中的“父亲”意象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与其相关的缺失、放逐、寻找、复仇和构建等行为方式,从动态角度阐述鲁迅世界中“父亲”意象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的生存是诗性的生存,而意象又是诗歌的生命特征。道家精神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构成,势必由一种生存美学发展为艺术美学,而积淀于中国诗歌的意象上。本文将从“道法自然”与诗歌意象审美选择的自然化倾向,“大道无形”与意象的模糊性,以及“道生万物”与意象的衍生性三个方面,作以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红山诸文化中鹿崇拜现象频繁出现,如:鹿首玉龙,饰有鹿首、猪首、鸟首灵物的陶制礼器,各种鹿形纹样的器物、装饰品,殉鹿墓葬等。而在北方古现代猎牧民族中,“鹿文化”也十分发达,并延传至今,如著名的鹿石、鹿岩画和北方萨满教的鹿神、鹿崇拜礼仪及民间尚鹿习俗等。鹿崇拜是北方草原文化独具特色的传统和典型的图腾崇拜遗存。这两种文化虽然在时空上相隔千年,但在地城关系和文化特点上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1.
自来研究意象的学者,大都只注意到“个别意象”,而忽略了“整体意象”;即使有的注意及此,也仅提出“意象群”或“总意象”、“分意象”的说法,而无法梳理出“意象系统”来。文章有鉴于此,即以“个别意象”与“整体意象”为基础,试图借着由“层次逻辑”而形成之“章法结构”,将自“个别意象”逐层提升至“整体意象”的“意象系统”作一呈现,使深埋于意象与意象间的内在逻辑或“纽带”,得以开挖、显露出来,进而用“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作考察,以见“章法结构”与“意象系统”不可分之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预言》集为代表的何其芳的早期诗歌创作中,“爱情”是其最重要的主题,诗人始终把“爱情”放置在一种犹如“镜花水月”般的审美空间中去观照。“月”“露”“花”和“秋”是四个在其早期爱情诗中最常出现的自然意象,诗人运用这些自然意象,使它们成为情感的外化象征。通过对“月”“露”“花”和“秋”四组自然意象的分析,从而来解读何其芳早期诗歌中那种超脱了热意与忧伤,那是如“镜花水月”般空透、宁静的爱情。  相似文献   

13.
《二十四诗品·沉著》的意象蕴涵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动”与“静”的完美结合。司空图正是“立象以尽意”而对唐诗之一重要风格作了精确的总结。此外,“沉著”意象与佛教也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莫言小说中的“白衣盲女”这一意象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由文本呈现的美学元素来看,这一意象是真和美的化身。这一意象同时包容了关于生命、文化起源的追溯与预设,而融会于其中的时间意识尤堪重视。以这一意象为主体的“女神再生”的建构则是解决“种的退化”这一文化命题的必由之路,在这一意象之上,蕴含着生命、文化涅檗等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取“整体描述”的方式,在中西诗学传统的理论背景上,考察了中国现代诗歌意象形态上的“风格化转变”:主体化艺术取向,并通过对中国现代诗歌主体意象的主要营建样式(原创、变异和譬喻)的详尽归纳与分析,呈现出了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朝向西方诗学的“异质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蒯通言于高帝曰:“秦丧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杨树达先生云:“余谓鹿、禄同音,此以鹿双关为禄也。”①近年仍有以此为双关之例者②。我认为:此“鹿”字不必强解为“禄”。《史记》集解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也。”确解无疑。那么,“鹿”的这个比喻义是怎样产生的呢? 先民们以渔猎为谋生的重要手段。鹿在中原一带很多,成为他们狩猎的重要对象。今河北省多有以鹿为名之地。如涿鹿、钜鹿、束鹿、束鹿岩、获鹿、鹿泉等。③无不与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中“意”与“象”矛盾统一构成意象,在“情”的推动与“理”的制约下形成模糊而不确定的意象,众多单个意象相互影响,互相配合,共同构成庄子意象系统。系统中虽消弱了每个意象的表现力,但增加了意象系统的丰富性,进而传达庄子难以言明的哲学思想和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8.
本书以易学意象美学为纲领,系统论述了《周易》“意象”、“刚柔”、“蒙养”、“素”、“贲”、“神”、“妙”等范畴的美学特征,以及这些范畴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影响。并从易学意象学关于“物”、“象”、“意”的关系入手,分析书画艺术“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审美观照理念的整体特征,分析易学意象思维模式、观照方法、时空结构、神变特征等方面对传统艺术,特别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影响和推进。  相似文献   

19.
戴望舒诗歌的象征意象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望舒诗歌的象征意象群落常立霓中国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从《诗经》中已见端倪,有人用现代术语解释“兴”与象征大体相近,兴与象征虽不能等同,却到底有相通之处。到了屈原则自觉地运用象征性意象,后来,象征性意象便被普遍采用。戴望舒被归入“现代派”,他的创作倒...  相似文献   

20.
本书以易学意象美学为纲领,分析易学意象思维模式、观照方法、时空结构、神变特征等方面对传统艺术,特别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影响和推进。《周易》所提出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美学命题,成为中国美学“意象”和“意境”体系的根源,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取象、象形的准则。“意象”不断丰富其内在规定性和审美想象的精神空间,使之成为一个最具有标识性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