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汉生 《社科纵横》2010,25(1):96-99
中国早期一个音节一般表示一个概念,也即表示一个词,后用一个字加以记录,于是形成了一字一词的格局。声韵调高度融合的汉语音节对记录自己的文字具有特殊的要求:一个汉字最好纪录一个完整的音节,汉字满足了这样的特殊要求。形声造字解决了象形字等难以尽相尽意的问题以及书面语中同音词难以区分的问题,并使汉字发展成一个严谨而庞大的系统,具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古代汉语一字一词、现代汉语一字一素,这是汉语与汉字和谐共振、同步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说明汉字一直是记录汉语有声语言的最优秀、最精干的助手。汉字与汉语一起,只应渐变不能突变。  相似文献   

2.
文体上,清前期的剑侠女性沿袭了唐人小说的叙事手法,蒲松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使这类形象更具可塑性.清末侠女形象渐与烟花粉黛合流.章回小说的侠女分为"英雄儿女类"小说的佳人化侠女与"英雄传奇类"小说中的妖寒女子.她们的社会身份和性别特质,决定了小说的情节模式和婚姻主题.清代小说显示了从剑侠向女性气质和传统的性别角色回归的趋势,明清社会妇德观的改变是人物演化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顾国华 《江右论坛》2007,8(9):68-70
唐传奇侠女大致可分为酬主报恩、矢志复仇、宫禁盗宝和助人彰己四种类型,她们的出现与民族融合、社会动乱以及作家崇奇尚怪的创作观念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杰 《社科纵横》2008,23(12):111-113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门人讲学问答的实录,其间保留了大量字面普通而义别的常用词."舞蹈"、"节拍"等词都是<朱子语类>中出现,现代汉语依然使用的常用词.这些词看似简单平常,很多研究者往往不太关注.仔细考察,描述其历时的使用状况和词义的发展演变,可为近代汉语辞书的编撰考订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张萍 《学术交流》2006,(5):141-143
现代汉语新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和变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新词语形成方式发生了变化,现代汉语新词语在对汉语造词方式继承的同时,还不断地创新,如类词缀的出现使汉语出现语群现象,字母词的增多,方言词挺进普通话等。新词语通过各种构词方式大量出现,使现代汉语词汇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构词方式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词义。同时,新词语在构建上也相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运用附加模式造词形成的新词语日益增多,缩略词仍保持着活力,一些造词法因各种原因基本不用。对新词语的全面分析和正确使用、积极引导,必将使我们民族的语言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6.
由唐初魏征等人编纂而成的<隋书·经籍志>(以下简称<隋志>),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隋志>继承和发展了汉魏六朝的目录学成果,在分类体系、体例结构和编制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已为众所公认.但<隋志>的学术价值远不止于此.<隋志>实质上是一部官修的学术史,它继承了<汉书·艺文志>"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对唐代以前的整个学术的发展作了全面和概括的总结,对于经学史、史学史、子学史和文学理论史等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即是从史学思想史的角度对<隋志>所作的一些初步的研究和阐述,疏谬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张莹 《唐都学刊》2008,24(1):55-57
在近代当代文学的"文化热"中,不少作家从民族远古的或者近代的民俗文化中汲取创作素材,出现了民俗文化向纯文学的强有力的渗透乃至交融.当代作家文化意识的觉醒,使我们的当代文学出现了一些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同时能以20世纪开放的世界性眼光艺术地把握显示的优秀作品.陈忠实的<白鹿原>、<梆子老太>、<四妹子>、<蓝袍先生>等一系列作品便为我们展示了关中民间人生仪礼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长班"一词,当世几部颇具影响的辞书,如<小说词语汇释>、<诗词曲小说语辞大典>、<近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源>、<聊斋志异辞典>等都予以收录,所释亦皆大致相同,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服务范围、法律地位以及工作职能等三个方面.从明清时期的大量实际用例可以看出,"长班"一词的释义至少应该包含如下四个方面:存在时期--明清时期.服务范围--官府以及个人.法律地位--隶属贱民阶层,但拥有支配自己人身自由的权利.工作职能--雇佣等.从而得出如下解释:长班,亦称长随,泛指明清时期贱民阶层中为官府或个人服务并且存在雇佣关系的人员.  相似文献   

9.
冯莉 《学术交流》2012,(9):166-169
现代汉语中的"相对"一词具有词汇化、语法化、语言接触及其相互关系等多维度研究价值。通过基于语料库的历时与共时分析,考察"相对"一词的语义和句法功能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发现该词从上古到近代经历了从短语到动词的词汇化过程。在现代汉语阶段受到间接语言接触和语频作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从动词发展到形容词,并且形成向介词、副词和话语连接语多路径虚化的多向语法化和构式语法化发展的复杂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金玉良缘"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奇缘,与"木石前盟"不同的是它以语言和符号的形式直接出现于宝、黛、钗的恋爱婚姻故事进程中,从而对小说中人物产生了或强烈或微妙、或显现或隐蔽的心理暗示作用.用暗示心理学的某些理论来解读"金玉良缘",会给我们带来不同于以往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作家在心理描写方面的独特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ABB的状态形容词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玉明 《唐都学刊》2003,19(2):121-124
从功能上看 ,动词重叠后可以是动词 ,还可以是状态形容词。前者 ,人们已经给予了足够的注意 ,后者 ,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ABB在表义和句法方面都有明显的状态形容词功能 ,语音形式上也有与动词功能的AA、ABAB式不同的特点。对双音节动词重叠式AABB状态形容词功能的考察 ,有利于对动词重叠功能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知识观其非确定性的理论来源,在古代、近代、现代等传统知识观中都有迹可循,特别是继承和张扬了现代知识观中一些主观性和相对主义等非确定性的思想.它并非完全摒弃了以往的知识观,对近代知识观有一定程度上的继承,不仅在发展中出现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较多的吸收了现代主义中的因素,在早期以否定性面目出现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也有继承性一面.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们的共同倾向是对力图构建一种有着确定性和统一性的理论和知识大厦的基础主义进行批判.后现代知识观和传统知识观之问是一种否定性的继承关系,在否定的基础上进行某些继承,继承的结果是远离了现代性,表现为一种断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烁 《社科纵横》2004,19(6):137-138
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XA式状态词是很有特色的。本文从结构形式、语法功能等各个方面对《儿女英雄传》和《红楼梦》中的XA式状态词作了详细比较 ,从而可以看出《儿女英雄传》中的XA式状态词在继承《红楼梦》中的XA式状态词的特点的同时 ,又有一些新的发展的。这对于认识近代汉语的实际面貌 ,探索近代汉语 (尤其是北京话 )的发展脉络 ,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4.
经学在汉初正式形成,大约与此同时,史学也崭露头角.而<春秋>则寓"空言"于行事"之中,一直兼具经学与史学的双重特件.<公羊>、<嗀梁>乃<左传>侧重继承<春秋>义法,显示出经学的特点:<史记>也继承<春秋>,但其所凸显的却是史学的特点.显然,正是<春秋>兼具经与史的双重特性,促成了经史之间有着始终的关联,但也正因为继<春秋>者所侧重的特点不同,最终促使了经史在学科上的分离.在经史分离的过程中,<史记>无疑处于其间的关节点,它于著述宗旨、著述路数以及著述体例上都发凡起例,从而使史学真正独立于经学,而这些正凸显出<史记>在中国古典史学上之承前启后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蒋华 《社科纵横》2008,23(11):150-151
本文主要以<现代汉语>中的复句和辞格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在<现代汉语>的教学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在复句和辞格教学中,教师应精选富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的例句,既让学生懂得了相关的语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深味相关例句深刻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情操的陶冶,真善美的抉择,是非的明辨和审美的享受,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在思想品德上向积极、健康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是自觉引进和传播西方逻辑方法、在中国确立逻辑观念的第一人.他的逻辑观是近代西方逻辑方法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相契合的产物,集中反映在<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两部译著中.严复逻辑思想凸显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自觉反思、自我批判以及主动创新意识,表现出借原著译介开启民智、以案语独白言说意愿、用逻辑话语融通中西等托译言志的语用特征.其价值指向是为思维变革提供有效方法、为文化革新寻求基本方略、为促进哲学变革锻造有力工具、为强国富民导入科学精神.严复将西方逻辑方法带入国人视野,并与中国现实的社会境遇相关照,这对当下中国逻辑发展走向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西方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艾儒略、卫匡国等人,刻苦学习中文汉语,攻读<四书>、<五经>,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熏陶下,用中文撰写了<交友论>和<逑友篇>,阐明了怎样交友、如何做人?把中国的儒家学说和西方的名人哲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综合,把友谊和至善至爱提到人类社会相互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地位.<交友论>和<逑友篇>不但为中西文化的交流铺平了道路,而且它也是17世纪中叶中西友好关系的见证.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现代诗歌音节诗学具有三种形态,即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然音节论、郭沫若的情绪节奏论和新格律诗派的音节调和论。自然音节论与情绪节奏论分别从外在律与内在律的不同侧重点上探讨早期白话新诗的音节问题,形成了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现代诗学观,奠定了新诗文体诗学的理论基石,对后来音节论诗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格律诗派在理论的探讨上则更加全面、系统、深入,涉及包括格式、音韵、节奏、声调、平仄、双声、叠韵等诸多因素在内的音节论诗学范畴,又较具体地讨论了新诗音节与传统汉语诗律的关系以及与英语诗律的部分关系。20年代的音节论诗学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诗歌新旧体式的衔接与转换,直接影响了30年代包括诗歌音乐性问题在内的纯诗理论的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周敏 《学术交流》2013,(1):153-157
词汇变异存在着深层的动因:语言的经济性以及追求陌生化、新奇效果是促使词汇变异的语用动因;人类思维的隐喻性和转喻性是促使词汇变异的认知动因。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着词汇发生变异。当代汉语词汇在变异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音、形、义、功能四个方面:(1)新词汇多音节化发展趋势明显,三音节词汇逐步取代双音节词汇占主导地位;(2)词族化现象比较普遍,成批的新词大量出现;(3)语义逐渐泛化,旧词赋予新义现象十分明显;(4)词汇组合自由化,表达更加形象、生动。研究汉语词汇变异的规律性不仅有助于有效地理解新词汇的生成和演变,同时对我们把握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全面认识当今社会语言交际的变化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公报》的教育广告与近代中国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会  张文洲 《社科纵横》2008,23(3):129-131
<大公报>是近代中国报纸中的代表,其中的教育广告反映出近代教育的变迁轨迹,是我们研究近代教育事业不应忽视的重要史料,本文通过对教育广告的演变及特点进行分析,从中寻找近代教育改革、发展与这些广告的关系,以求对中国教育史的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