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控制力包括三层涵义:1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发挥在于其竞争力、支配力;2国有经济为国民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保障力、协调力;3国有经济控制力还表现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发挥国有经济控制力,一要对国有经济实施动态管理,二要构建新型国企关系,探索更加有效的国有经济实现形式,三要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四要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是资本的所有。国家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对企业中国有资本的控制实现对国民经济的控制。而控制力是以资本及资本额的大小来进行界定的。国有经济的进退实质上是国有资本的进退。实施国有经济的资本控制必须为产权和国有资本流动创造条件,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实施国有资产证券化,加速国有经济的资本化和国有资本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国有经济是国家制度的产物 ,在市场经济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结合世界范围国有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 ,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和控制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基本内涵,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恰当的(也是必要的)比例,有较强的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又有合理的产业分布,并能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有的功能和绩效。文章分析了国有经济控制力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国有经济的质量。为此必须对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重组,同时加强产业整合,并努力为之创造充分竞争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所有制结构是现实中遇到的需要从理论上说明的问题.笔者对所有制结构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述评,并根据生产力标准提出了按社会化程度对企业划分层次,通过比较同一层次企业的经济效益找到这一层次企业适合的所有制,进而找到各个层次企业适合的所有制,建立起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合理的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结构的关键是国有经济的比例,要全面公正地看待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有经济改革理论与对策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以来,国有经济从过去的单线式改革转变为双线式改革.由于这种改革不再坚持先前设定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国企改革实际上奉行"能改便改,不能改就退"的原则,这就为原来几乎走入死胡同的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当前,国有经济改革面临着四大任务: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的任务艰巨,尤其是国有经济主动进入竞争性领域来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问题;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才刚刚起步,国有独资企业比重过大,已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的国有控股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股东会与监事会形同虚设,刚刚开始推行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前景不容乐观;多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有待探索,政资与政企分开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刚刚建立的保障制度面临着空壳化风险.  相似文献   

7.
国有经济战略重组势在必行。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国有经济战略重组可以从国有资产重组、国有企业重组及产业重组三个层次展开,同时兼顾三个层次的协调配合。只有如此,才能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8.
国有经济具有突出的宏观性,这些宏观性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调整与强化,因此,本文对国有经济的宏观性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国有经济与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的关系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国有经济在资产占有总量和规模上较为可观 ,但其控制力和竞争力较弱。分析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是布局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负担过重、管理薄弱、经营机制和体制因素等 ,提出了增强其控制力和竞争力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与问题 ,不仅渊源于微观层面上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政企关系和经营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天然缺陷 ,而且渊源于宏观层面上国有经济战略定位方面的不甚准确 ,尤其是规模定位上的不甚科学。因此 ,对转型期国有企业的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从微观层次上进行创新 ,还应从宏观层次上寻求突破口。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宏观上科学确定国有经济规模 ,并以此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 ,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一部分人对国有中型企业退出国有经济序列深感忧虑.其实,相当数量的国有中型企业退出国有序列,没有违反而是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没有削弱而是增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没有损害而是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西方混合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经济被定位为宏观调节的手段。从混合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和外在经济因素方面探讨这一定位的条件 ,指出国有经济的主要载体———国有企业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加大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力度仍具必要性。当前国有企业更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国有经济更集中于战略性产业、国家资本的高级化以及国家资本面临巨大的流失风险等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企业经历过一个亏损的阶段,国有企业的规模与经济利润并不对称.国有企业的行为目标的偏离,使得国有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并最终出现规模不经济.必须实行"政企分开",培育有效的竞争机制,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局面,让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分解成依赖市场交易的多个主体,缩小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15.
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其主体地位不会动 摇,关键是国有经济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同时,国有经济在融入 市场后, 生成了多种新的公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发展。另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经济规模偏大、国有资本行业分布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在企业布局上错位的现状要求我国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方向是退出竞争性领域.为使国有企业能顺利实现有序退出,应遵循科学的退出时序和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国有经济的配置角色及其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之前中国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与改造阶段(1949—1956)以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阶段(1957—1978)。国有经济的配置角色一直是影响国有企业作用发挥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具有普遍性配置角色的国有企业,对后来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双重的影响,它既奠定了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重工业基础,但同时造成非国有企业极度萎缩,经济效益不断下滑。要克服国有经济的缺陷,必须使国有经济从普遍性配置角色变为特殊性配置角色,即在规模上将是少数,在布局上追求优化,在经营上克服垄断。在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逐步退出也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吸收现有各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英美的公司制度,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经过制度创新,建立具有社会主义内涵的现代企业制度。(2)"产权明晰"并不等于私有化,"私有产权效率论"不仅在理论上有致命的逻辑缺陷,而且与世界范围内的改革实践不相符。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理论合理性和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实践可行性。(3)我国国有企业并非一种天然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其大量存在不仅有社会政治基础,而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率基础,新古典的效率标准难以真正把握国有企业的效率本质。(4)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应当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在中小企业中也有存在的合理基础,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在本质上是企业自主决策和市场选择的产物,政府不宜人为地设定标准。(5)导致对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行错误解读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在理论上没有真正把握国有资本作为资本的本性,在法权上错误地理解了国有资本的最终归属。因此,国有经济需要制度与理论的同时创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给予非公有制同等国民待遇,这意味着非公有制将有个大发展.为了清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本文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产生、发展、作用、地位及其发展趋势,阐述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非公有制企业主收入分析中得出,非公有制企业主不是剥削阶级,而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