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和实现途径,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更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校内教育均衡化发展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学校落实均衡发展理念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应该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化发展;二是文化是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化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维度;三是民族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化发展应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同一层次的学校,在硬件设施、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等方面的相对均衡,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均衡化,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初步实现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公平。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首先要结合地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相关法令政策。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优化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选取2000—2017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区,运用基准面板模型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新型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运用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验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新型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无论是经济发达省份还是经济欠发达省份,新型城镇化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均具有促进效应;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经济发达省份和欠发达省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影响差异较大;经济欠发达省份新型城镇化和金融发展存在后发优势。门槛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上升,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增强,而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金融规模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优于金融效率,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阶段,金融效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优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门槛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关于城镇化、县域经济与教育体系互动研究,国内外学者从教育投资、教育成本和教育收益,城镇化的内涵及发展模式,城镇化与教育的关系,县域经济与教育发展关系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析,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总的看来,真正从城镇化视角对县域经济与教育发展互动关系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还相当缺乏,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城镇化发展是在政府作用下发生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决定了地方政府根据各地方不同的资源禀赋采取不同的经济支持计划,导致了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及城镇化发展的差异。研究表明,随着与中央政府关系的调整,在以1978年及1994年改革为分界点的不同时期,地方政府适应性地采取了不同政策,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及城镇化水平发生了相应的变动。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及就业比重作为经济结构的度量指标,对1952年—2012年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假说。因此,中央政府应当及时进行深入的财政体制改革,调整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使其政策有益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51.27%,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转折时期,正进入城镇化中期发展阶段,未来仍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发展中的一些原因,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本文回忆了国内外城镇化的研究,阐述了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中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说明了发展城镇化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可持续推进中国城镇化提出了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丹东房地产市场均衡化发展进行分析,分别从总量均衡化、结构均衡性和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预测了未来几年丹东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指出未来一段时间丹东房价不会出现非理性的上涨。坚持"沿江开发区""新城区"两个增长极对丹东房地产市场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引进国内较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带动全市房地产市场走向健康平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经验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重要的相互推进作用。采用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和协调系数测度模型定量分析了1990年以来福建省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影响关系和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长期上升的均衡关系,城镇化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因,但目前城镇化水平还远远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协调性逐渐升高。基于此,提出了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走一条城乡协调、工农互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此,在分析中部地区城镇化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城镇化三种典型模式和国内城镇化的三种主要模式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若干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心理等诸多因素。黑龙江省城市化的进程中,在三大产业结构、资源型城市及城市居民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所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现代化素质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文章分析了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条件,针对我国发展知识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指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必须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进程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拥有完善而先进的教育设施、发达而全面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具备一流水准的高等教育是构成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相协调,可谓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因而高等教育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体现出来,城市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不仅要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提高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更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镇居住、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和污染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中心主题。文章以1978~2008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就业比重和城市化率的统计数据为样本,对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与第一、二产业的产值结构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而与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化率与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城市化推进是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的原因,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增加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搜集北京市朝阳区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了朝阳区产业内部结构关系以及三次产业人口结构关系,探讨了朝阳区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测算了朝阳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研究表明,朝阳区总体产业结构呈现出三、二、一态势,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第二产业中,工业制造业产值居于第一,符合国家优先发展制造业的战略;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有力支撑了现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人口产业分布结构呈现为三、二、一态势,各产业就业人口比重逐渐趋于稳定;人均GDP受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大,符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渐次转换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城镇化综合水平和产业结构综合水平呈现出基本相同的增长趋势,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发展态势;朝阳区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的关系已步入优质协调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农村教育存在学校布点分散,条件简陋,教师队伍流失严重,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农村教育城镇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途径。集中财力、物力在县城、集镇修建教育园区、寄宿制学校,把全县的高中和大部分初中学校办在县城或条件较好的集镇,以吸引优秀大学生在此任教,使广大农村学生享有与城镇学生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城镇化对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近些年我国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但衍生出诸如大中城市普遍出现的交通日益拥堵、人口不断膨胀、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差距拉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问题,而且也出现了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缓慢、城乡二元格局不断拉大、农村的"空心化"以及留守人口等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审视和思考,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也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