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际人才交流》2005,(12):41-41
1994年南京在全国最早建立了金陵海外学子创业园。这一园区的设立成为南京引进留学人员创业人才的有效载体,南京开始成为海外留学人才关注的城市。经过11年的发展,“金陵海外学子创业园”已经从一区一园发展到“一区九园”共建、资源共享的模式。2004年,又争取到教育部和人事部与南京市政府共建“中国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为创业园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资源、信息资源和渠道资源创造了条件。目前,南京的留学生创业园区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创业空间得到拓展,融进了农业园和高校科技园,从最初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拓展为包括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相似文献   

2.
徐英 《人才开发》2008,(3):49-49
2007年12月8日,江苏省“创业之星暨残疾人创业就业论坛、征文颁奖大会”在南京举行。45岁的残疾人鞠九江,凭借题为《爱拼才会赢,我用智慧轰开致富大门》的精彩演讲,在大会上博得了台下阵阵掌声:他以自己创业经历写成的《“垃圾王”成为“千万精神富翁”》征文也喜获一等奖,从而夺得此次征文竞赛最高奖。省委副书记张连珍接见了他,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说:“好样的,你为残疾人争了光!”  相似文献   

3.
承忠  彭平 《人才开发》2007,(11):37-38
扬子石化—巴斯夫通过"员工对话"这一核心平台系统,以不同的发展模型,实施"苹果计划"和"职责授权",在双方母公司中国石化和巴斯夫的大系统之间整合资源,确立起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一、人才战略沿承核心理念2000年12月8日,全球化学巨头德国巴斯夫与其合作伙伴中国石化于1994年设立在南京的第一家合资公司6  相似文献   

4.
近日,"2012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评选揭晓。上海、北京、深圳、苏州、昆明、杭州、南京、天津、厦门、青岛获选"2012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除了引才十强城市,本次活动还评出了"2012魅力中国—外籍人才最关注的八大城市",分别为:"政策环境"最受关注城市——济南、成都;"政务环境"最受关注城市——沈阳、合肥;"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来华工作创业的外籍专家和人才越来越多,如何让他们“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南京这座城市找到了“秘诀”。记者从南京市科技局了解到,南京市科技局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目标的指引下,“量身定制”人才政策,支持个体引进,又鼓励团队“作战”,既补贴“人”又资助“法人”,同时在方式上求“新”。  相似文献   

6.
姚媛媛 《人才瞭望》2014,(12):51-51
在南京地名中,至少有20多个含有“桃”字。从婉约浪漫的桃叶渡,到留下香君传说的桃花涧,其他还有桃花塘、桃花村、桃花山、桃花坞、小桃园、桃园路、桃园居、桃园人家、桃园新居、桃苑……南京与“桃”实属有缘。桃花涧:李香君葬在此地 桃花涧在南京栖霞山,谓之“古桃花涧”,一到春天,桃花吐蕊,“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景并不比梅花山逊色。  相似文献   

7.
4月25日,第六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留交会"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大会共吸引了1016名海外留学人才参会,其中,博士占七成以上,海外留学人才共提交创业创新项目1074个。  相似文献   

8.
日前,美国加州皇家信息咨询公司与南京一民营“猎头公司”合作创办的江苏省首家中外合作人才服务中介──仁人经理人咨询有限公司在南京诞生。与此同时,英国、美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日本以及国内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人才中介公司,也纷纷派出业务代表与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才服务机构广泛商谈合作事宜。洋中介抢滩国内人才市场“风高浪急”。 洋中介:朋友们不请自来求“身份” 不久前,从南京结束的“2001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 上传出消息,200多家境外人才中介机构已通过认定,获得由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资格…  相似文献   

9.
吴为山教授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雕塑艺术家,他在2007年怀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创作了"南京大屠杀"大型主题雕塑,该雕塑群共分4个序曲:《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以惨烈的姿态,栩栩如生地再现南京大屠杀历史场境。该纪念性雕塑成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新馆里凸显主题的点精之笔,荡涤灵魂,撼人心魄.观者无不为之感染.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真实的反映了历史与人民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中,"供给侧"改革必须要进行,他改革的基本方法是提升基本效益和方法,高校"供给侧"改革应当注重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目前,大学生在就业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而"供给侧"的改革可以提供给大学生很多的帮助。为此,我国借鉴了关于外国培养创业大学生的方法方式,提供整体的创业大学生的有利环境;在观察外国的教育方式上,研究出属于我们社会主义的教育制度、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1.
组建应急队开展技术攻关,火力全开生产紧缺医疗设备,慷慨解囊捐赠高科技产品……南京这座"创新名城"的企业各展所长、各尽所能,为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贡献"创新力量"。"药谷"企业火力全开保障一线1月30日.  相似文献   

12.
《国际人才交流》2013,(8):64-64
6月23日,江苏省盐城市召开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授予10名外籍专家"服务盐城发展优秀外籍专家"荣誉称号。盐城市今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创新创业的"八条新政",针对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人地生疏的情况,量身定制了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措施,努力让海外人才来得开心、干得称心、留得舒心。市、县两级每年按照不低于本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0月25日,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圆满落下帷幕,共有4000多海外留学人员、海内外投融资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出席盛会,并促成70多个高科技“绿色项目”有意落户南京。  相似文献   

14.
张兵 《人才瞭望》2013,(3):86-86
近日,为了鼓励全民创业,甘肃省出台《甘肃省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若干政策规定》,对于创业人员实施资金补助和允许事业单位人员离岗两年创业成为亮点。(据新华网)这是个好消息。众所周知,资金问题往往成为跑完创业长跑的"最后一公里",甘肃省这次对创业人员的资金补助等政策的出台,对"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应届高校毕业生等创业困难人群无疑是一个福音,一定程度上免去了以往资金、  相似文献   

15.
人才建设是组织发展的重要环节,有人说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可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很多主管领导认为人才培养工作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分内之事,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这是极其错误的——在人才的发掘、培养及应用上,各个闸口主管的责任其实更重,作用更直接。但由于思想上认识不够,很多主管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犯两个错误:放任和抛弃。不放任:放任是最大的不信任一些主管领导表面上说对部下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2月5日,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46个城市的3.4万多个考场同步开考。2011年度最终参加考试的报考人员比2010年度少了1万人,对此,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司负责人表示,随着人们在报考上更加理性,"国考热"已经出现了降温的苗头。但也有不少媒体和专家对此提出质疑,简单依据考试人数下降来界定"国考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有外国人力资源专家称,如今"红领"已取代"白领",成为中国年轻人最青睐的工作,"国考热"折射出中国民众对权力与利益光环的向往和过度求稳的社会心态。相关评论指出,首先,要改革公务员运行管理机制,弱化公务员身上的权力色彩。其次,应积极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改变目前公务员与企业员工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二元体制。再次,全社会要营造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减轻严峻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知识产权局与浦发银行天津分行"千人计划"人才持有的专利产业化"政银合作"签约仪式近日举行。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中科蓝鲸创建人许鲁教授所持有的专利为该企业获得1000万元的专利质押贷款,是获得此类贷款第一人。据了解,天津市知识产权局与浦发银行的"政银合作"旨在为天津市委、市政府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帮助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通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诗学中,"象征"与"兴"有着某种的相同,"兴"与"象征"都具有"依微拟义"的相似性,同时,兴象之"象"与象征有着相近似的关联。但两者应文化背景与诗学价值不同,又有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热议"中国梦"最近一段时间,在美国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提到一个词:"中国梦"。一些关注中国事务的美国人和美国媒体,也跟随议论"中国梦"。如果以为,中国梦只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跟美国人没多大关系,不需要美国人来理解,那就错了。因为现时早已不是中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的时代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然大步迈向世界,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名成员。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彼此都不能相互离开了,如果中国离开了国际社会,不仅大国经济将难以为继,国际社会及其经济也将受其影响。所以现在不论中国人做  相似文献   

20.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中国第一本研究海归群体回国创业及发展的蓝皮书《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于7月23日在北京发布。蓝皮书显示,超过四成中国海归人才拥有外国国籍或永久居留权,他们已经未必是彻头彻尾的"海龟",而是业务跨越东西方、在中国内外飞来飞去的"海鸥"。蓝皮书指出,在中国海归人才中,20.8%已成为外国公民,23.2%持外国永久居留权,24.4%拥有长期居留签证,31.6%拥有短期居留签证。对回归中的创业群体调研显示,中国海归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