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青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2):115-118
处置效应是一种典型的投资者行为偏差,目前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很多观点和结论。文章从处置效应实证研究、成因和度量方法三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指出国内的相关研究在方法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研究成果上存在一些空白,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较早卖出盈利而较晚卖出亏损的行为。2005年股改开始后权证被重新引入市场,权证有更大的涨跌幅且能够T+0交易,这为我们研究处置效应提供了独特的样本。通过对某证券公司个人投资者2005—2009年40.8万笔权证T+0交易记录的研究发现:(1)亏损交易的平均持有时间比盈利交易的平均持有时间显著多出13.2%,在控制相关因素后处置效应仍然显著;(2)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盈利权证被卖出的可能性是亏损权证被卖出可能性的1.129倍;(3)不考虑交易费用情况下,投资者权证T+0交易略有盈利,但是扣除交易费用后整体亏损。 相似文献
3.
刘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03-107
投资者情绪是反映投资者对未来投资意愿或预期的市场人气指标,通过选择“央视看市”投资者情绪调查数据作为投资者情绪指标的依据,运用统计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分析投资者情绪指标和衡量市场活跃度的指标———成交量、成交金额、换手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和股票市场的活跃度有非常直观的联系和比较一致的运行趋势,有较强的相关性,而且也相互影响。投资者情绪指标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投资者心理与行为模式的工具,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调节和引导投资者情绪来调控市场运行节奏。 相似文献
4.
韩泽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2):10-14
以深、沪两市1997~2002年间主要指数的日收益为样本,考察了沪深两市天气与股指日收益 的关系。结果表明,日照与股指收益存在稳定而显著的相关性,但基于天气效应的投资策略 能产生统计上显著而经济上较温和的组合夏普比例提高,仅对低交易费用的交易者是有利可 图的。以上结论难以用完全理性的价格行为来解释。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金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基于交易帐户数据的持续期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美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122-128
本文建立既考虑“内在时间”(inherent time)影响,又处理了样本数据审查(censored)问题的持续期模型,采用4只投资基金的31万多帐户交易数据作为样本,系统研究了我国基金投资者的处置效应。结果表明:尽管基金的周转率远低于股票交易周转率,基金投资者仍然存在明显的处置效应;在控制投资者持有基金的时间对其条件卖出概率的影响后,证实基金投资者的处置效应不但与投资者的累计盈亏有关,而且与基金近期的涨跌有关。本研究还发现:机构投资者的处置效应要弱于个人投资者,前景理论效应并不明显。在相同条件下,年龄越大的投资者持有基金的时间较长,处置效应也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盈余公告效应异象在各国资本市场普遍存在,行为金融理论中的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能较好地解释该异象。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与盈余公告前后短期内累积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与盈余公告后长期累积超额收益率显著负相关;其中,低盈余质量强化了这种负向影响。投资者异质信念程度越大、盈余质量越低,长期累积超额收益率越小。 相似文献
7.
盈余公告效应异象在各国资本市场普遍存在,行为金融理论中的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能较好地解释该异象。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异质信念与盈余公告前后短期内累积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与盈余公告后长期累积超额收益率显著负相关;其中,低盈余质量强化了这种负向影响。投资者异质信念程度越大、盈余质量越低,长期累积超额收益率越小。 相似文献
8.
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2):64-68
采用Odean模型对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倾向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对不同年龄、性别、开户时间、交易频率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倾向差异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普遍存在过度自信倾向,且男性较女性更倾向过度自信,年龄、开户时间和交易频率不同也会对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倾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后市场结构的变动进行博弈分析,建立了QFII与本地机构投资者(DII)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并对QFII、DII、PI(个人投资者)和证券交易所(SE)任意两者之间的博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QFII拥有对股市的分析判断能力、对信息掌握程度及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优势,QFII将成为证券市场的主导力量,并引导市场投资理念由外生导向的资金驱动型转向内生导向的价值驱动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证券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楚尔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46-51
一般理论研究认为证券市场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但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货币政策只有通过货币供应量作用于证券市场的效应明显,而传导过程中的“q”渠道和“财富效应”渠道等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注重从宏观环境改革入手培养和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1.
公民投资者由于其固有的特点,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对于优化上市公司治理可发生不可替代的综合评价、舆论监督、使合谋成为不可能等重大作用,但他们的利益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在证券市场发展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应修正监管目标,积极推进公民投资者集体治理制度与民事赔偿优先制度,开展投资者教育以培育“负责任”股东,切实保护公民投资者的利益,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2):100-104
中国证券市场中,政府是主要的制度供给主体,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其主要变迁形式.其存在着"立法行政,行政立法"的现象长期存在、法律供给的不连续性、行政分权体制下证券执法难、证监会与法院的职能接口不顺等缺点.需要用立法理念的完善、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加强执法强度和明确司法与行政监管的边界等方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发展,针对投资行为开展的实证研究方法也愈加成熟。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归并为四个主要类别,即分类研究法、统计量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以及生存概率分析法。分类研究法可以用来了解投资行为的基本特点,统计量分析法可以针对投资行为形成基本结论,但必须注意各种统计量的应用条件,回归分析法与生存概率法能够进一步针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生存概率法更进一步考虑的投资行为的时间序列特点,因此结论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证券市场的博弈平台太高,以及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不高,导致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难以获利。有效降低证券市场博弈平台,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可以减少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15.
隆宗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44-47
中国证券市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 ,但由于建立较晚 ,目前在很多方面还不规范 :股权结构杂乱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信息披露方面问题多 ,机构投资者违规违法严重 ,证券市场运行机制、监管体制不健全 ,等等。其原因是整体经济转化与证券市场超前发展、政府推动模式与证券市场运作机制、证券市场发展的法制要求与立法滞后、市场主体错位及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不对称等诸多矛盾存在。提出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化运作与发展应解决国家股、法人股上市流通问题 ,规范股权结构 ;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运作 ;培育并监管机构股资者 ,减少股市的投机行为 ;加强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 ;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引用德博特和撒勒的研究理论 ,采用中国证券市场的样本 ,选定 1999年 5月 2 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为中心事件 ,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是否过度反应作了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 ,我国股票市场近年来总体发展是趋向于规范而有效的 ,证券市场不存在过度反应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今的国情下,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制度(QFII)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是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中国实施QFII制度的影响,在短期内能增加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供应量,提高国内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比重;在中长期可以提高中国证券市场的素质。为更好的引入外国机构投资者,应当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信息披露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处置效应"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每半年公告的投资组合变动情况,分析其卖出行为所反映出的投资行为特征,可发现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作为一个整体并不具备"处置效应"特征;相反的,他们更愿意卖出亏损股票.这种特点突出表现在持有期较长的股票上.通过不同的实证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稳健性分析进行验证,所得出的结论是基本相同的,从而证实了这一特征是普遍的.这一研究对于建构相应的理论模型以解释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淑惠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84-88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由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构成。不同的投资者结构对一国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和定价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讲,投资者机构化是成熟证券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对中美两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进行了对比,指出了由此产生的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定价效率和价格波动性上的差异。最后,对如何完善我国投资者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超额收益法对深圳和上海证券市场的股利政策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析不同类型股利的市场效应及投资者行为。结果表明,中国证券投资者在投资决策过程由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于不同类型的股利政策做出了不同的市场反应,并表现出一定的股利偏好行为,即证券投资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尤其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表现出明显的喜好行为,而对于不分配股利政策却表现出了漠视效应行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