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其旅游资源协作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全面推进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的基本途径,包括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管理体制,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管理运营模式,成都旅游经济圈、川西北旅游经济圈、重庆旅游经济圈等旅游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充实区域旅游文化内涵正成为增强区域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干预方式。目前区域旅游文化在空间组织及布局优化模式上已形成休闲依附型、聚合串联型、附会植入型、会展节庆型等多种路径。作为旅游非优区的合肥经济圈,可以借鉴这些整合优化表达模式,发掘包公文化、地方戏剧、科技文博、会展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提炼区域文化核心价值,重构旅游文化产品营销表征,植入区域文化元素,重组区域相关要素,形成新的旅游服务链与供应链。实现区域经济和旅游形象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建立徐州都市经济圈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全国全省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的分析入手,对构筑徐州都市经济圈的历史背景、现实条件、框架结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就徐州都市经济圈未来的发展走向、战略重点、战略措施提出了若干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构建河南武术旅游经济圈的优势、劣势以及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有关研究,拓宽思路,整合资源,使河南武术旅游能更好地持续发展。应树立河南武术旅游形象,充分挖掘巨大的市场潜力,提高河南武术旅游竞争力,力争使河南武术旅游圈成为实力较强的品牌区域。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合作是近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发展区域旅游是我国当前最为重要的旅游业政策之一,发展区域旅游合作也是现时期我国各地方积极探索的旅游热点事宜.通过区域旅游合作推进汉文化旅游的发展,是徐州发展汉文化旅游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徐州的汉文化旅游区域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点—轴”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以及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等为依据,对“西三角”经济圈中旅游区域协同和空间一体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成都、重庆、西安为三个增长极,以西成高铁、成渝高铁、西渝高铁为三轴,以自然生态、历史遗迹、民俗文化、都市休闲为内容的“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模式。同时,由西安往北、重庆往东、成都往西三个方向,拓展出“西三角”的外向空间。从旅游资源错位开发、旅游产品及线路一体化和旅游区域合作协同三个方面提出“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路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一体化所辐射到的地理空间被称为“经济圈”,此种经济协作模式所产生的效应已被社会各界认可。黔湘桂边区,可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及现在快速发展的旅游经济、逐渐完善的交通网络建立节日经济圈。这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为研究对象,认为区域旅游整合模式受到旅游资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通道等因素的影响。区域旅游整合离不开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因素、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通道等条件的支撑,文章对长株潭地区整合的条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13个地市2009年旅游总收入、旅游增加值等六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通过与省内其他城市的对比,定量分析了苏北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全省的地位。结果表明,苏北五市旅游经济远落后于苏南各市,连云港和徐州旅游经济相对较高,而淮安、盐城和宿迁则位于全省最后列。在分析导致苏北旅游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旅游资源禀赋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区位和交通条件不利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苏北地区应加大政府支持和宏观调控、加强旅游交通建设、挖掘旅游资源潜力、加大旅游宣传和营销力度以及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东陇海产业带区域旅游资源特征、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对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东陇海产业带区域具有空间整体性、文化同源性、资源互补性、交通便利性等基础条件。目前,区域旅游整合开发时机成熟,应确立"政府引导,规划保障,企业连锁,协会沟通"的开发体系和"区内组合、区间联袂"的开发模式,不断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泛长三角旅游圈一体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区域旅游的合作步伐逐渐加快,泛长三角地区旅游一体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泛长三角旅游圈逐渐形成。通过回顾泛长三角旅游圈的发展历程,从旅游资源互补、旅游市场共拓、旅游交通畅通、旅游教育协作和旅游安全保障等方面分析了泛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现状,指出了泛长三角旅游圈一体化发展尚需进一步完善的诸多问题,为泛长三角旅游圈的长远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旅游对扶贫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为旅游打破贫困地区生态文化资源丰富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两难悖论,给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带来收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带去消费,提高当地人口素质,突破贫困、人口、资源恶性循环等方面。旅游扶贫的减贫效应,主要包括经济减贫效应、社会减贫效应、生态减贫效应和文化减贫效应等。  相似文献   

13.
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为我国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巨大潜力,目前全国各地都把旅游业当作主要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在这繁荣旅游经济的背后,却出现了旅游环境的大量污染破坏现象。笔者拟在可持续发展视野下,从建立反哺机制的法理和现实基础始论述,注重旅游环境内在价值良性循环,坚持“从旅游中来到旅游中去”的原则,最终提出反哺机制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旅游业仍是一个以低价竞争为主的低级旅游服务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文章对旅游市场低价竞争的内涵及表象、低价竞争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以及如何走出低价竞争的怪圈、形成多赢格局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有利于改变我国旅游市场现状,进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自然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明显地提升了,其经济价值和其他价值之间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的比较优势来发展旅游业,就可以实现自然文化遗产所在地经济良性增长的目标,并使环境资源冲突与环境代价降到最低限度。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既要重视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在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更要在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充分认识到这种珍贵而稀缺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不可再生性,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其安全和延续。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黄山要在新一轮发展高潮中,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迎合国际旅游的新趋势,大力发展黄山旅游经济。结合黄山体育旅游资源状况,提出黄山市发展体育旅游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调查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分类标准对其进行汇总和梳理,并运用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方法,从资源价值、保护现状、旅游开发条件及潜力三个方面,筛选出16个指标,构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判断矩阵,得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对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苏锡常都市圈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苏锡常区域文化与旅游资源整合的总原则与总目标是 :以苏锡常区域的旅游资源为基础 ,以日益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城镇为依托 ,以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为支撑 ,深入挖掘吴文化的内涵 ,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 ,促进苏锡常都市圈合理的旅游空间体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大力实施旅游倍增计划 ,促进苏锡常三市旅游业从三产支柱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跨越 ,将苏锡常区域旅游业打造成我国旅游业的形象区、精品区和高效益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我国森林公园数量逐渐增加,大多数森林公园具有良好的风景资源,却受区位非优影响,发展严重滞后。以广东帽子峰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从资源区位、交通区位、市场区位、认知区位、经济区位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该森林公园资源优势明显,但因周边存在同质景观,以致资源区位优势度不高;内外公共交通不发达;周边景区竞争大,客源市场分散;开发商与市民认知度不高;投资环境差,游客消费能力低等问题。提出挖掘新型旅游发展模式、提高同质景观资源影响力,重视道路建设、建立与热点景区之间的交通网络,开发新的旅游圈、扩大周边市场,加大品牌营销、增加各界认知度,积极吸引企业合作、共同提升经济区位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