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中,2008年11月8日至10日,“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学术会议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美国《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杂志、江汉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承办。  相似文献   

2.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2004年由聂珍钊教授针对当下文学批评浮现的诸多问题提出的极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方法论,至今已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广泛影响。文学伦理学批评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具备理论的创新性与统一性,“文学文本论”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础理论之一。在对文学本质的研究中“文学文本论”将文学定义为“文本艺术”,创造性地提出了“脑文本”等文本概念来解决文学形态等基本理论问题。但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文本”主要指狭义上的“文字文本”,忽视了发生学意义上以语言为基础的“口头文本”,限制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同时文学伦理学批评将“脑文本”看作口头文学的文本,一定程度上不完全符合口头文本的产生、传播、接受规律,不能科学全面地描述文学现象、揭示文学本质。利用跨学科方法与视角,运用“口头诗学”等理论分析“文学文本论”对“文学形态”“文本类型”“文学本质”等问题的理解,或许可以弥合文学伦理学批评“文本”和“语言”的断裂,促进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文本论”理论完善,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3.
自《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主编聂珍钊教授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后,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很多知名学者也纷纷撰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讨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内涵、目的以及范围,希望这一新的文学批评方法能够被更多的学者接受。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10月11日,《当代外国文学》杂志、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了“‘双碳’背景下当代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高层论坛。本届论坛议题丰富,不但涵盖了“当代外国文学中的气候危机书写”“当代外国生态文学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书写”等前沿议题,还设置了“当代生态文学研究中国话语体系构建研究”“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外生态文学比较研究”等议题,以期推进生态文学研究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为打造中国学派生态批评话语体系贡献学术智慧。  相似文献   

5.
“回顾与展望:跨世纪的世界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炎冰“回顾与展望:跨世纪的世界文学”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9月20日至9月24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行。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青岛大学和青岛海洋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  相似文献   

6.
<正> 六月十四日至十八日,由汕头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外国现当代文学研讨会,在汕头大学的学术交流中心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外国现当代文学的主流和走向;外国现当代文学对我国思想界、文艺界和学术界的影响;当前在开放改革的形势下高等学校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交流外国文学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首次“犹太文学”研讨会在庐山举行 由我校“犹太文学研究中心”筹办的、我国首次“犹太文学”研讨会,于7月10日至19日,在庐山举行。 来自上海师大、华中师大、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和《外国文学研究》等单位的20多位教授、专家、编辑、出席了这次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8.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第一个属于本土的文学批评方法.该研究方法跨学科地将文学和伦理学相结合,强调伦理身份在文学文本分析过程中的过程和作用,既契合了当下对身份研究的热潮,又迎合了文学文化研究的伦理学转向这一特征.文章试图以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泰尔耶·维根》为例,揭示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文学文本分析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导致“五四”新文学运动诞生、成功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笔者认为,“国语的文学”与“文学的国语”之互动是其中重要的一条。文章从晚清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外国文学和国语的历史、对文学本质认识的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国语的文学”和“文学的国语”之互动的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10.
"士风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风送爽,桂子飘香,2004年9月17日至20日,“士风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由中南民族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北京、上海、默龙江、辽宁、江苏、广东、广西以及湖北等地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80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大会举行了五场讨论会。来自苏州大学的王钟陵教授首先作了主题发言,他指出“士风”的概念是指一个时代的士人(知识分子)的普遍行事方式、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与之相联系的文风,指文章的风气而不是创作的风气;对士风的研究是社会学范畴中的一个研究课题。王教授还从三个角度论述了士风概念的三个层面,即普遍士…  相似文献   

11.
文学伦理学批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就是从伦理的角度批评具体的文学作品;如果只重伦理问题的发现与探寻,则不符合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本义;文学伦理学批评不能离开批评家的审美过程、审美发现与审美判断;要注重对伦理与艺术表达之间的关系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理论、批评和历史三个视角简要探讨了翻译文学体系建构的可能性,指出翻译文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理应有它自己的理论形态,因而很有必要更新翻译文学观和翻译文学史观。文章指出,时下的“外国文学研究”在本质上不过是翻译文学批评体系中的次要成分。  相似文献   

13.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以“自我关怀”为目的通达“社会正义”的手段之一,它理论建构的后续展开必须既有文学观方面的思考,也有方法论建构方面的具体阐述,同时还应考虑到该批评的功能与价值所在,因为这j个方面的成功推进是该批评健康成长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中山大学中文系、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传统文学与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9月 2 3日至 2 4日在广州大学举行 ,来自海内外的 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 5 0余篇 ,与会专家围绕“传统文学与现代性”对“治学方法与学术范型转换”、“中国文学的历史现实与学术视野”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本次会议的关键词是学术研究的“现代性” ,专家们就此各抒己见 ,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研究领域给予“现代性”以不同的诠释。这些理解可分…  相似文献   

15.
将湖南文学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有其特定的概念规范和学术要求“湖南文学”有其时空不同的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外国文学”指近代形态下的中国以外其它国家的文学;将两者比较,应以深化对湖南文学及其规律的认识为目的。区域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的着眼点表面看似矛盾,但从本土出发的比较文学研究有利于区域文学精神的把握。这一课题对于清理湖南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总结认识湖南文学的演变规律,透视湖南精神,形成湖南比较文学研究特色都具有重要意义。课题可以从“个案研究”和群体研究两个层面设计若干子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文学伦理学批评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新世纪以来中国文论研究"走出去"最为活跃、影响最大的中国学派之一。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旨在让充满中国元素、中国特色、中国实践的原创理论体系走向世界,积极助推中国文论"走出去",增强中国学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为此,广州大学副教授张连桥采访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创建者聂珍钊教授,就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重要术语脑文本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重点探讨了脑文本的定义、机制、转换、作用和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文学巨匠茅盾是一个多面手,他既是卓越的作家、理论家,又是杰出的批评家、翻译家。在中外文学史上,象茅盾这样集作家、理论家、批评家、翻译家于一身的是不多见的。无怪乎有人称茅盾为中国的“别林斯基”。在翻译与介绍方面,茅盾不仅在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外国文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0月11日,由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人文学院主办的"地域文学:中国经验与当代书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汉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斯洛伐克科学院、《文学评论》《文艺报》《江汉论坛》《江汉学术》、美国杜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延安大学等海内外高校、  相似文献   

19.
2013年6月22日至23日,文学人类学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结合研讨会主题及文学人类学近期研究动向,综观研讨会全程,可归纳为超越文字限制的跨学科范式,N级编码理论,玉石文化,神话(兼原型)、族群(兼民族)、仪式(兼民俗)、生态、宗教信仰等文学人类学研究热点以及文学的人类学批评等五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当下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的探讨应该注意该批评自身之中存在的诸伦理形态之间的关系,即如果该批评理论的建构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存在于“叙事伦理、创作伦理、文学伦理、社会伦理与批评伦理”五者之闯的复杂关系,不能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整体与辩证的把握,那么该批评理论的建构将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