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依族地戏大部分明显受汉族屯堡地戏的影响,表演的剧目与屯堡人的剧目相同;但一些戏班也传演与屯堡汉族地戏班不同的剧目.来源于汉族屯堡人的地戏及其剧目,已融入了布依族的民俗生活,并成为布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于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的布依族地戏,其表现形态与安顺屯堡地戏有很大差异:主要表演祭祀性歌舞.总之,布依族对地戏的发展和保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布依族地戏的独特价值,逐步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地戏作为贵州民间流传的一种很重要的戏曲形式,不仅受到屯堡人的喜爱也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欢迎.以往学界对地戏研究主要针对汉族地戏(即屯堡地戏),范围也只是局限于安顺及其周边地区.而很少将边缘的、少数民族的戏剧艺术纳入视阈中.文章着重探讨贵州少数民族地戏剧目分布情况,以布依族地戏为主体对贵州少数民族地戏剧目的特点和表演风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拥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布依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演剧目。文章围绕题材、内容、人物等维度对布依戏剧目的审美蕴涵予以深入诠解,指出布依戏剧目均紧紧围绕布依族人的生存状况、生命价值而敷演,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人性复归”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4.
介绍安顺地戏的历史源流及生存现状,进而从地域分布、艺术形态、审美观方面分析汉族地戏对布依族地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传播学的理论知识,着眼于地戏的传播主体,从传播主体的存介形式、文化身份、动机与活动方式等方面探究汉族地戏在布依族地区成功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布依戏是布依族民族民间的特色戏剧,其存在不仅与布依族的民歌、舞蹈、民间文学及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也与布依族的民族民间信仰密切联系,因此可以说布依戏是多元文化的结晶。本文以“过渡仪式理论”分析布依戏神圣空间的构建,以及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的转换、沟通,从而实现布依戏的神性和世俗性的意义。在这样的过程中,布依戏不仅仅是戏剧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布依族精神文化的载体,并且在布依戏中通过一系列的仪式构建的神圣空间来传递布依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所以布依戏是一个娱人娱神的戏剧,这也是它有别于传统中国戏剧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阳戏主要流布于黔、渝、川北和湘西。辑录西南各地阳戏剧目发现:川北阳戏剧目较少,内容多为颂神词和有简单情节的神话故事戏;湘西、黔东南阳戏剧目较多,内容多为世俗性民间小戏,是与古典戏曲以及其他地方曲艺形式积极融合的结晶;黔、渝阳戏流播范围广,剧目丰富且多样,既有包括颂神词和神话故事戏的仪式戏,也有极具区域特色的世俗戏。不论从阳戏流播区域,还是从其演出形态、剧目数量和内容来看,贵州地区都是阳戏文化传播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对贵州省安顺市开展安顺地戏的基本调查以后,重点以该市西秀区龙宫镇下苑村为调查点,通过对该村吴派面具雕刻传人杨正洪夫妇的访谈以及面具雕刻的演示;同时还特请该村地戏班子跳演了当地传统剧目<薛丁山征西>片段<大破锁阳城>.之后,我们广泛收集了有关安顺地戏特别是有关安顺地戏面具制作及其传承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写成了这篇调查报告.该报告主要由屯堡文化与安顺地戏;地戏面具艺人传承及其制作工艺;地戏<薛丁山征西>片段演出纪实;结语四个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8.
黔地傩文化资源丰富,形态多样,典型类型有撮泰吉、傩堂戏、端公戏、阳戏、梓潼戏、庆坛、地戏、布依族面具戏等。多样化的傩文化形态在黔域的地理版图上构造出一幅条块清晰的傩文化地图,每类傩文化形态在一定区域内呈现独特性的同时又与其他类型略有融合。黔地傩文化主要有域外文化源和域内文化源两大主流。域外文化源又分为"周边文化源"和"中原文化源",域内文化源则单指"本土生发源"。  相似文献   

9.
自1983年至今,贵州地戏研究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的问题:论述地戏的本体因素,如地戏的形成、剧目、面具、音乐、表演动作等;讨论地戏的形态;探究地戏的多种价值和“非遗”保护问题;由张艺谋《千里走单骑》涉及“安顺地戏”署名权的官司之争而衍生的系列论题。新时期,要开新地戏社会价值和学术意义,使之既能充分发挥承载屯堡文化功能的作用,又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作为我国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整个黄梅戏演出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黄梅戏演出市场体系完善,演出形式多样,传播渠道多元化。其发展虽然迅速,却依旧弱小,同时还面临着重重困境:创作人才匮乏,专业团队有待整合;优秀剧目不足,时代新剧有待挖掘;演出票价过高,行业法规有待健全;资金投入不够,政府支持有待加大;产业发展滞后,市场竞争力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黄梅戏演出市场的发展,需加强人才培养,促进黄梅戏队伍完善化;建立剧目机制,促进黄梅戏作品优质化;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黄梅戏发展科学化;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黄梅戏发展产业化。  相似文献   

11.
竹马戏与白字戏历史上都是流行于闽南粤东地区民间的乡社祭祀戏剧,海陆丰的竹马戏、白字戏至今依然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典形态。作为祭祀小戏的竹马戏是形成白字戏的核心要素之一,对白字戏的声腔、剧目以及表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郑燕欣 《南都学坛》2011,31(5):44-46
河南濒灭剧种中的曲牌体剧种有大弦戏、北调子、锣戏、羊羔戏、嗨子戏,保留着很多俗曲曲牌和音乐伴奏,多数源自于明代中原弦索俗曲,融合了高腔、青阳腔、昆腔、乱弹调、罗罗腔等剧种的曲牌、剧目及唱腔,具有风格比较一致、诸腔并存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3.
侗戏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剧种,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侗族南部地区,其文化可谓丰富多彩,目前侗戏剧目约有500多个。《珠郎娘美》是侗戏众多剧目中的一个传统侗剧,在侗族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仅就《珠郎娘美》的文学价值及其影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古籍文献指以文字(方块布依字)为载体,抄写或印刷成书的典籍文献。布依族古籍文献藏量丰富,分布广泛。文章在布依族古籍文献的区域分布、馆藏分布、编目分布、出版分布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分布和代表性区域藏量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梳理出布依族古籍文献的分布与布依族人口分布、布依族语言使用和发展、布依族民间信仰、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基本一致四个方面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太谷秧歌的发展离不开晋商的兴起与繁荣,因此太谷秧歌剧目中有大量关于商业的题材,这里称作"商戏"。"商戏"集中反应了商人以及商人家庭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展现了特定时代的风俗人情。本文就太谷秧歌商业题材的剧目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布依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人民生活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随之一起发生改变的还有布依族母语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孕育布依族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以及布依族母语人的传统观念。在城镇环境中,布依语的交际功能逐渐衰退甚至丧失,布依族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如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使布依族母语得到保持,使布依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文章在全面分析城镇化建设给布依族母语应用带来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美是一种主客体平等、和谐共生的美。布依族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保留着许多具有生态意识的民俗风情。文章主要从流传于民间传说中的山水情结、布依族原始先民对动植物的崇拜及布依语三个方面,探究布依族民间文学中的生态意识,以期为应对当代生态危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清代民间“关戏”可概括为三个特点 :剧种多、剧目多、名家多。京剧诞生之后 ,在继承和借鉴花、雅二部“关戏”的基础上 ,对于“剧目多、名家多”的特点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并将“关戏”在演出中推向了高潮。“关戏”作为关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其独具特色的内涵和表演形式 ,跨越着时空和地域 ,继续在红氍毹上表现着它的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有些昆曲剧目因为原本湮没 ,来历不明 ,艺人口传心授时又常加改动 ,误标戏名。这里对《铁冠图》、《五代兴隆传》和《西川图》等 15个剧目进行探考 ,阐明原委。  相似文献   

20.
布依族青少年学生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健康体适能,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生活方式逐渐影响了布依族青少年学生健康体适能。如何提高和发展布依族青少年学生健康体适能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新问题。文章对布依族城市与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健康体适能现状进行调查,对影响布依族青少年学生的体适能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今后提高布依族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