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形的 "文本"--梭戛生态博物馆的人类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10月31日,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该馆是中国和挪威两国合作的文化建设项目之一,其目的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长角苗传统文化艺术。2000年7月间,笔者来到梭戛进行为期一周的田野考察,发现该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矛盾现象。4年之后,笔者再访梭戛,看到当年的矛盾现象不但没有得到化解,反而更加激化和突出,进而走向“变形”。对梭戛生态博物馆运作过程中存在矛盾作人类学的观察和总结,分析和探讨当今传统艺术保护的理论问题,具有十分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苗族分布地域辽阔,内部支系繁多。为深入了解苗族的历史和现状,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支系苗族的具体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苗族内部支系区分的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1 关于苗族内部的支系,明清的史志中多有记载。陆次云《峒溪纤志》载:“苗人盘瓠之种……尽夜郎境多有之,有白苗、花苗、青苗、黑苗、红苗。苗部所衣各别以色,散处山谷,聚而成寨”。黄元治《黔中杂记》云:“饮食起居,请苗亦相若,惟衣  相似文献   

3.
1988年10月31日,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该馆是中国和挪威两国合作的文化建设项目之一,其目的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长角苗传统文化艺术。2000年7月问,笔者来到梭戛进行为期一周的田野考察,发现该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矛盾现象。4年之后,笔者再访梭戛,看到当年的矛盾现象不但没有得到化解,反而更加激化和突出,进而走向“变形”。对梭戛生态博物馆运作过程中存在矛盾作人类学的观察和总结,分析和探讨当今传统艺术保护的理论问题,具有十分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苗族历史久远,族源可上溯到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苗族人口众多,居住地域相当广阔,在我国南方的两湖、两广、云、贵、川、海南等省都有聚居地;我国境外也有不少苗族同胞居住生息,因此苗族又是一个跨界民族。在苗族历史中,大幅度、远距离、长时期的迁徙,造成了苗民族各部之间相互隔绝,少于交往,又与各地其他兄弟民族交错杂居,结果形成了方言差别大,服饰类型多,生活习俗各有差异的多支系民族。解放后根据语言、服饰、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共同性,与本民族人民自愿的原则,将族名统一称为苗族。  相似文献   

5.
贵州苗族居住在喀斯特洞穴分布广泛的山区,历史上有穴居和洞葬的习俗。苗族有穴居和洞葬的地方就有"跳洞"节日,其中以贵阳市花溪高坡乡、龙里县摆省乡、惠水县摆金镇一带的红毡苗的"跳洞"为典型。苗族"跳洞"通过对祖先穴居、避难和墓地的祭拜表达苗族的洞穴崇拜,核心思想是源于苗族的祖先崇拜。苗族的"跳洞"有助于重温祖先集体记忆,发挥族群联谊功能,有利于增强族群文化认同,保证族群繁衍。  相似文献   

6.
从"苗"到"苗族"——论近代民族集团形成的"他者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在中国素以历史悠久、苦难深重的民族而闻名.然而,事实上这一印象是进入近代以后才形成的.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中国苗族最初作为近代民族集团诞生的历史过程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具体探讨了在前近代时期,曾经是南方是非汉系族群泛称的"苗",在20世纪初叶兴起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中,是如何作为近代民族集团的"苗族",首先在汉文化这一"他者"的语境中被建构起来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民族集团形成的"他者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7.
苗族支系蒙人在世界范围内的迁徙流散,考其根源,与清代早期的国家疆域建构不无关系。在17-18世纪的清代,中央政府实际控制的疆域成倍增长,既是此时期清王朝面对西方殖民势力扩张所做的应激式反映,也是清王朝对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非汉族群实施中国化的结果。在对西南边疆族群推行中国化的过程中,武力征伐与文化教化成为清政府同时使用的策略。武力征服手段主要针对湘黔交界地区从未被教化过的“生苗”,直接导致后来该区域两次大的“苗乱”发生。“苗乱”被清政府镇压后,湘黔苗疆的部分苗族向更西部的广西西北部与云南东南部迁徙。他们的到来,迫使早先居住在此地的苗族另一支系蒙人越过中越、中老边界,向越南与老挝北部地区迁徙并定居,开启18世纪以来苗族支系蒙人国际迁徙流散之先声。  相似文献   

8.
论黔东方言区苗族服饰文化与其生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不能创造文化,但可以稳定文化,甚至可以模塑文化。黔东南苗族的服饰特点与其生 存环境的关系便是一个例案,该支系苗族历史上被泛称为“黑苗”,乃是其衣作特点的表现,这一特点又与 其生息于大山箐林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历史进程中,随着自然的退却,社会化的进一步实现,苗族服饰 又具有了诸多社会性特点,这乃是苗族文化适应社会环境,自觉创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丧葬习俗,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可为研究少数民族的经济生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提供宝贵的资料。中堡苗族,是南丹县苗族的一个支系,自称“仡磨”,因妇女穿花裙又称“花”。中堡苗族有4000多人,主要居住在中堡苗族乡和月里乡的化良、巴峨村。中堡苗族乡,地处云贵高原余脉,距县城126公里,北部和贵州省的平塘县、西凉乡、团结村接壤,西南与天峨县王保乡粉头村毗邻。中堡苗族乡属于高寒大石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中堡苗族生活习俗独特,特别是丧葬习俗仍保持着浓厚的古老的民族传统特点。  相似文献   

10.
清水江中下游苗族村寨留存的近十万份苗族契约中存在丰富的苗汉语互借的文字记载,尤其是"汉字记苗音"地名的苗汉语互借现象非常突出,这些现象反映了从清初到民国近300年的时间段里汉语和苗语互借情况,也导致苗语地名的历史渊源和隐涵的文化背景出现"失语"。本文对平鳌、文斗2个苗族村寨大量契约中"汉字记苗音"地名的苗汉语互借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汉字记苗音"地名的类型及规律,以探明苗汉语互借的机制和缘由。  相似文献   

11.
苗族是当今世界上罕见的分布地域较广、人数较多的跨国民族。除其大本营中国外,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法属圭亚那等国家都有分布。中国域内的苗族共有7398035人(1990年),分布于世界其他国家的苗族(大多自称Hmong)有200余万。苗族不仅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迁徙频繁,支系众多,而且文化特有,世世代代追求和平,崇尚自由,并以其富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活跃于世界各地。近百年来,苗族及其文化引起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学家、史学家、旅行家、政治家们的重视和关注。本文试就苗学研…  相似文献   

12.
在长角苗人的传统生活中,自由恋爱是其较为普遍的恋爱方式。然而在婚姻缔结的问题上,绝大多数则体现为包办与买卖式的家长制婚姻。此种婚恋观的悖论后面隐藏的是什么呢?这需要以长角苗人所聚集的梭戛乡陇戛寨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此悖论出现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她的人口众多,分布面广,各处苗族的风俗习惯和使用的语言不尽相同。苗族内部有着许多不同的族称(或支系名称)。在本文中,笔者拟对苗族内部不同族称的来历及其影响略抒粗浅之见,就教于读者。一、苗族多种族称的来历苗族的不同族称出现于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43年,胡庆钧先生不畏艰辛亲赴川南叙永县后山乡开展苗族社区调查,翌年胡先生发表了有关这次调查的研究报告,其中列举出后山乡苗族婚礼的消费状况。1987年,我和龙正学先生赴川南进行民族社会调查,笔者特意在叙永县枧槽乡苗族村寨调查了与胡先生当年调查的类似问题。后山乡到叙永县城有50华里,枧槽乡到叙永城近一百华里,枧槽乡距离后山乡45华里,中间被长秧乡所隔,相比之下,枧槽乡更显偏僻。两地苗族的经济文化特点基本一致,因此从空间看两次调查的内容完全可以进行比较性研究。时间上相隔44年,更  相似文献   

15.
腊尔山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的西北部,是湖南苗族居住最为集中,苗族特色保留最为完整的地方。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著名的苗族农民大起义就是发源于这一带。腊尔山行政区划上为一个区,由腊尔山、两林、禾库、柳薄、米良五个乡组成。境内最高海拔为1075.4米,最低海拔为450.7米,一般海拔为650~1000米,地势上明显呈一高山台地,因地处高寒山区,天气多变,冷冻期长,且强度大,所以与山下东部地区相比,要相差一个左右的生产季节。全区人口中95%以上为苗族,通用苗语,绝大多数人不会讲汉语,没到过汉族地区,汉族除少数州、县干部、生意人和考察者外,一般也很少有人到那里。  相似文献   

16.
浙江的"乡"、"节"、"会"与区域形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的"乡"、"节"、"会",在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他们大多还处于区域形象的自然生成阶段.经济全球化、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建设文化大省的需要,迫切要求浙江省的市、县、乡、镇进行区域形象的重新定位、策划和设计.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区域形象的人文精神,应成为区域形象浪潮的新追求.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态博物馆是将文化遗产进行就地整体保护,而传统博物馆是将文化遗产征集到博物馆中收藏或陈列。生态博物馆实际上就是当地的社会文化区域,社区内的居民是生态博物馆的拥有者。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博物馆于上世纪70年代建立于法国南部的一个工业小镇。如今,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已建起300多个生态博物馆。我国于1998年11月在贵州省一个古朴的苗族山寨中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刘建中  相似文献   

18.
贵州黄平的苗族是苗族中的一个支系,本文概述了他们奇特而历史悠久的刺绣纹样.美丽的几何造型,丰富的色彩变化使我们看到了外来物质文化、地域、自然物象对其刺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个民族的认知方式,是该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该民族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各个方面。这里仅以杉坪寨苗族为例,试图说明该支苗族对自身、社会和自然的认知方式。杉坪寨的居民属于苗族南系的一个支系,通用苗语西部方言惠水次方言东北土语。该支系的分布区位于苗岭中段山脊上,地处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行政归隶看,分布区跨越了贵阳、龙里、贵定、惠水、平塘等一市四县。行政归隶虽然不同,但整个分布区却是连成一片的苗族聚居区,总面积约九百余平方公里。杉坪寨位于分布区的西北…  相似文献   

20.
苗文化与楚辞关系管见文启宇楚苗关系争论已久,屈原的族属也有汉族、苗族的之争。范文澜等学者早有楚苗渊源、文化一致的论断,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又从楚地出土文物中找到苗文化的遗迹。苗族史学家也肯定了荆楚曾是苗族先民长期居住的地区,苗族的宗教信仰、神话、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