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生态文学面临着受众与之隔膜、缺乏社会辐射力的现实困境。生态文学的宣传目标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冲突、生态文学的终极忧虑与人类现实生存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这种困境的内在因素,而传播流程中信源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不足、刊载媒介影响力弱、信息过载的影响等是生态文学绿色传播的外在限制。本文主张构建多样化的生态文学体系,形成多层次的生态文学创作群,利用融合媒介优势,转变对生态文学玄化的超人类倾向,促进生态文学的绿色传播。  相似文献   

2.
媒介嬗变影响着文学的生产与传播,由此手机短信作为新的媒介方式传输当下泛文学文本,加深了媒介与文学的互律互动.短信文学的媒介化生成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并通过新型传播伦理催生出文学的快餐创作以及修辞策略,进而使狂欢娱乐成为民间语境中大众消费的主导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3.
作为智媒时代文学生产新景观,公众号“林记出品”的文学生产与传播方式与传统文学迥然相异,其强化了属于家族场域的对话机制,依托于互联网新媒介的内容生产方式,形成老少参与的部落文风;其拓宽了传播路径,实现了文学的脱域化传播,建立起与读者的“互动仪式链”,打造了属于智媒文学团体的新阵地;其传承弘扬了和谐家风,传递了社会正向价值,为智媒时代全民文学欣赏与创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4.
媒介之于文学不仅是信息传输的渠道和工具,也是文学构成的重要维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在百年传承中历经了从口语媒介到网络媒介的多次变革,不同的媒介属性和多样的传播情景不仅促成了文本、戏曲和影视剧等众多传播形态,也决定了传播的群体性、私密性、大众性、当代性和超时空性,对文学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学活动是一定历史语境下的产物,文学作品的生成与传承受到多重元素的规约,其中媒介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媒介环境学认为,媒介作用于人类的感官,从而对意义世界进行不同比率的感官塑形和改造,口语、文字、印刷术的发展在赋予文学作品多元化传播的同时,也使得作品本身演化出多维度的审美转型。由口语到文字,再到印刷术媒介的演进,本质上是书面视觉媒介颠覆了文学作品传播既定的语言化格局,在推动文学文本视觉转化的基础上,对作品本身的生成途径、审美内涵、接受机制以及经典的评判模式,都带来了全局性的改写。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文学与现代传媒的对接,有着重要的历史传承意义,同时也对电子媒介语境下的文学研究有着现代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文学与媒介的关系经历了从"媒介文学化"到"文学媒介化"的世纪转换。在新世纪文学"被建构"的过程与序列中,"文学媒介化"现象格外引人注目,以"80后"文学为代表的文学媒介化景观,新媒介文学的"喧哗与骚动"都是显例。"文学媒介化"现象究竟会给文学带来什么样的终极影响,得经由时间来确证。  相似文献   

7.
麦克卢汉曾言,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会使整个人类社会进入"重新部落化"的时代。随着传播媒介的演变,人们逐渐生活在更为复杂和多元的媒介生态中,这种新型电子生态是一种部落生态,它将人类组织结构划分为一个个部落单元。社交媒体的崛起与其背后支撑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再定义更是加速了部落化社群的出现与维持,这种打破时空的媒介文化削弱了地缘社会身份的限制,成为打造新的文化价值共同体的中坚力量。但正是这种媒介本身所具有的技术特征,使得人的视野不断窄化,全球社会的分裂更加明显与剧烈,这种由于部落化传播造成的现象,其实是对"重新部落化"的一种异化。  相似文献   

8.
传播的历史是一切历史的基础,人类的一切活动及其文明成果的积累和传播,都有赖于传播媒介,媒介、媒介形态及其媒介的使用状况是人类社会众多变化的一个极其重要原因。传播媒介的性质决定着传播的特征和传播的实际效果,进而极大地影响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媒介形态即传播媒介本身比传播的内容更重要,对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根本、更深远。文化出版在人类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媒介形态与出版方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媒介形态嬗变必然导致出版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即生产力的发展——媒介形态的变换——表达方式的解放——出版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从"政治三元论"出发,追溯历史发现文学的伤痛缘于政治人为的狭义化,"政治"概念的含混是文学与政治关系争论不清的根源."政治文学"以政治生活作为作品"核心轴",审美地反映人类的美好政治理念和情感,具有理想性、否定性的特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阐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想象维度--乌托邦,实际否定了文学与政治在理念层面结合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消费的规律以及消费群体的变化,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传播有很重要的影响。随着媒介多样化和传播形式多样化,文学作品的发行、图书市场的导向、读者的消费倾向都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80后"文学现象,具有消费时代文学的各种表征,充斥着奇幻、时尚、疯狂、暴力、抗争、忧愁等描写。面对中国经济社会特殊语境中的新文学现象,文学批评界应了解它的出现和存在,发现它的内在运动规律,而不应该用旧的文学功能、文学本质、文学活动的观念看新的文学现象。"80后"文学凸现了消费时代所特有的生活特色和文化特色,是消费时代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1.
文学传播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传播学是研究文学媒介、作家宴集唱和、流派、结社以及文学作品的生产、流传和影响等方面特征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传播学的分支。文学传播学包括文学传播学理论、文学媒介、语言传播学、文体传播学、历史文学传播和跨文化文学传播五大部分。在研究方法上,除了运用文学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外,文学传播学研究还应积极借鉴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今数字媒介主导下图像时代的到来对文学产生了很大冲击,甚至有学者提出文学消亡的观点.实际上图像时代对文学的影响,是造成了文字阅读的式微、文学崇高定位的跌落.无论是从载体上还是从人类接受层面上看,文学都有存在的理由,文学存在有其深层价值.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学的载体——语言文字是人类思考的工具,这一切都决定了文学不可能也不应该消亡.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大众传媒已介入人类生活,人类几乎为大众传媒所控制。而属于象牙塔的文艺也不能例外,当代社会的文化艺术在整体上已经与传媒紧密相关。传媒直接地或间接地介入文艺的制作、传播、倡导、普及和推广。谁也无法不考虑文艺的传播接受,而做藏之名山的创作了。大众传媒改变了文艺的价值观,改变了文艺的创作方式、表现形式和接受方式。当代文学走向了与传统文学背离的路,经典文学转型为时尚文学,审美性的精神文学转型为娱乐性的消费文学。当下的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开始呈现出这样三个明显特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从深度模式到平面化;文学作品表现的内容从教化到娱乐化;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表现为好看与类型化。  相似文献   

14.
在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经典存在方式由神圣高雅走向交互通俗。这为文学经典在当代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导致了文学经典去经典化与被边缘化的隐忧。文学经典在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出现交互化、影像化、碎片化特点,进一步导致了文学经典的泛审美化。这呼唤着我们明确文学经典的标准,坚持正确的文学审美原则,并充分利用电子媒介的力量,为文学经典的存在与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与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从延安文学传播看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延安时期,文学生产和传播活动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新的社会形态和结构的构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促成了延安和谐社会的形成.这一时期,文学创作和文学传播活动蓬勃发展起来,文学担当起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一方面,延安文学积极为革命呐喊助威,奏响抗战救亡、赢得解放的时代主题,无论是报纸、期刊、图书,还是电影、歌曲、戏剧、口头文学等,都充分发挥了媒介自身的优势,对延安文学的精神内涵进行有效传播,为延安文学社会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延安文学的创作和传播产生了强大的教育功能,鼓舞和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对延安时期文学艺术生产、传播以及与社会建构的互动关系进行探究,有利于认识文学艺术的生产和传播活动在当前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理解和把握文学艺术的发展规律,对今天如何解决文学所面临的社会责任感缺失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电视文艺传播的角度对90年代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进行了解析,认为90年代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在很大程度上与电子媒介传播———主要是电视文艺传播的兴起有相当的关系。除了最基本的经济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就比较而言,电子媒介———电视在主动性、易解性、娱乐性、快捷性方面都占有很多的传播优势,所以它从某种程度上侵蚀掉了文学文本传播中的受众。从传播学意义上来说,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媒介本身,受众,传播内容)负面影响,如图像传播的扩张,受众个性的被销蚀以及其自由选择权的丧失,传播内容的低俗化等。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传媒理论认为,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转型是和传播媒介密不可分的,媒介在其中甚至起到关键性、主导性作用.检视文学的发展即可印证这一点.从口耳相传到刻在甲骨之上,文学克服了声音稍纵即逝的局限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从而成为历史性存在,纸张的使用和活字印刷的出现又使文学在共时性维度得以大面积传播,从而扩大并巩固了文学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影响.上世纪中期,电视的出现标志着电子媒介时代的降临.而电子媒介在半个世纪不到的时间里就迅速奠定了传播霸主的地位.就文学而言,影像代替了文字,"读图"代替了"读书".传播媒介优劣强弱的抗衡结果让人为文学的命运哀怜叹息、惶惑迷茫,"文学终结论"和"文学性蔓延"论联袂而出,看似命题相反,实则都是对文学边缘化状态的焦虑表述.  相似文献   

18.
媒介载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文学的影响都具有根本意义。在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的当下,研究媒介在社会情境的营构上,创作身份转换上,传播的途径、渠道、方式上和修辞效果等方面对传统文学及文学性冲击作用的意义明显,文学从表现形式多元化、传统功能的现代化、文本的开放化和思维方式的立体化等方面采取适应性策略更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9.
唐君毅认为中国文学与中国哲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将中国文学分为八大类;同时,他还认为文学与历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对文学意识与历史意识作一比较,才能了解文学意识的本性;而文学意识的价值意义则体现在其真、善、美三者的结合上.他在对中西文学之比较中,虽然习惯于用本民族的文学标准去观察和评判西方文学,不免带有文学评判价值上的主观片面性,然而他的文学观却有着独到的理论创新、理性判断和审美情趣,对于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是亲历和见证了五四新文学发生、发展历史现场的中国共产主义革命早期的领导人。反思瞿秋白蔚为系统的五四新文学论说,以及他一系列关于五四新文学的回忆与观照,不论从五四新文学史观生成的角度,还是从还原历史的现场感的层面,对于重新认识五四新文学的时空错位、泛文化现象、面相多元与革命史意味的演义与提纯等问题,都相当有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