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并没有像分析家们最初预期的那样很快风平浪静,反而愈演愈烈,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进而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本文对次贷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转变为经济危机的传导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政府监管防范金融危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炳光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4(1):9-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属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经济”则属经济制度,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而社会主义社会则既有公有制又有非公有制的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不能用前者理解后者,也不能用后者理解前者;同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还有商品生产也并非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就有不同的社会属性。所有这些,都应当辨析清楚,才不致思想和理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主义经济危机的一般理论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伯文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3):49-51,56
根据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点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这为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社会主义无危机发生的思维定势提供了认识基础。应当说 ,经济危机并非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交换 ,就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但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需要一定条件。社会主义也是如此。在社会主义计划、市场两种经济体制中 ,由于供求失衡、决策失误等原因 ,也会发生经济危机。社会主义经济危机既有可能性 ,又有现实性。社会主义经济危机与基本制度无关 ,它具有或然性的特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国际化 ,经济危机可能性的客观条件进一步具备 相似文献
4.
陈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6-42
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对资本主义体系缺陷的反思。文章在定义资本主义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为计划体制,即传统意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代替市场并主导投资的基础上,探讨了两种体制的优缺点:如果资本主义的问题在于经济危机,那么社会主义的问题在于通货膨胀。市场经济出现经济危机情况下,政府以直接参与投资的方式干预经济则应是有节制的并要及时退出。 相似文献
5.
姚树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11
提出一种新的经济理论来解释危机的形成和一个重大危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的根本原因。市场参与者对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称的心理反应是造成危机和危机恢复时间慢长而痛苦的主要原因。对经济恢复的三种不同形状:V、U和L进行了定义和解释。在当前的金融危机形势下,一些国家如中国和印度,可能会经历一个V型复苏,而英、美等国则可能是U形复苏。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反周期性的经济政策,以期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以及危机发生后所造成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2008年秋爆发金融危机已3年有余.至今仍不见底。危机给西方国家和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思考.也启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相似文献
7.
赵百英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2-45
本文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特点,并且用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实质,指出了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论金融危机中的中国模式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美国的信贷领域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全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从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国家对金融危机的消解以及中国在这场危机中所受到的冲击和积极应对的策略三个方面指出金融危机从本质上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起的,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效防止金融危机。在对金融危机反思之后,中国更应该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前途及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论证和实证材料分析,考察了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及金融危机给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造成的影响,认为:金融危机给资本主义以很大打击,但并未导致其崩溃;资本主义进入金融资本主义阶段,仍具有生命力;金融危机源于资本主义制度,并成为其危机的常态.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克服金融危机的冲击,并在危机中获得认同和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条件并不充分;中国社会主义成功地抵抗住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中国模式还不成熟,因此,取得普遍意义和优势地位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10.
11.
郑宇泽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74-77
判定事物在本质上是否是真实的必然,是否具有科学知识的性格,这种证明在于要考究知识是否具有一般可靠性。知识所要求的一般可靠性、合法性,就在于要用科学的认识论认知,对所得知识的基础事实性的描述有理性思考,并且知识要具有潜在的实践环境。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路径就符合这个科学判断的定义,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科学运用所得的结论,同时是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经济建设过程的事实性的选择作出理智思考后的结晶,并且也充分考虑这些选择的现实实践的合理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路径具有合法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科学的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2.
虚拟经济、实物经济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其总体规模已超过实物经济。实物经济的发展、运行效率的提高均与虚拟经济的扩张发展密切相关 ,但当虚拟经济完全脱离实物经济极度膨胀时 ,就会形成经济泡沫 ,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因此 ,及时研究虚拟经济的内涵及与实物经济、金融危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金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39-240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金融危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当前金融危机下,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选择进入一个新的探索和努力时期,面对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共产党面对资产阶级的危机爆发不能独善其身。各国共产党在稳定自身的同时,要联合世界上的共产党、革命政党和一切进步力量,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全球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世界 相似文献
15.
传统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制度性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但经济危机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现象。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形式会产生不同类型的经济危机表现形式。社会主义在其自身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但社会主义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和规避。从动态和本质的视角分析社会主义与经济危机的内在关系,不仅是对马克思危机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与政府调控的良性博弈明确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经济危机下日本的劳动和社会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迅速陷入了大萧条。起初被专家认为受影响较小的日本经济也遭受了重大打击。日本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面临诸多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就业结构在经济急速恶化的背景下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社会的诸多问题对不同社会集团的影响不同。一般而言,当经济增长时,大多数社会集团都会从中受益;而当经济面临危机时,不同社会集团之间会出现差别,问题集中出现在特定的社会集团中。 相似文献
17.
罗婵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0(4):13-1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一场经济危机、深度的思想道德危机和社会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小的冲击和影响,但同时,又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我们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通过大众化、生活化、主流化、形象化和制度化的道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要求转化为我国人民的自觉追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强大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受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延安农民的农业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涉油收入、退耕还林补贴收入以及转移支付收入的增收难度普遍加大。但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也给延安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带来了政策机遇、培训机遇和创业机遇。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促进延安农民持续增收拟采取以下对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大后续产业培育力度,降低石油工业一业独大带来的风险;加快城镇建设和农民市民化进程,实现减农增收和进城增收两大效果;借鉴改革开放经验教训,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工就业和创业。 相似文献
19.
林文康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25-33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客观上为美国共产党带来了新的现实机遇和困境挑战,也赋予其新的时代任务。立足金融危机以来新的时代境遇,美国共产党主动作为,围绕国内民主斗争、国际团结合作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等社会主义实践展开了新探索,彰显了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自觉。这些新探索构筑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社会主义的美国篇章,对于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新动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与转型时期过剩经济的出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9,(4)
马克思剖析的经济危机实现条件可区分为内生性制度因素和外生性物质技术条件。对价值增殖的无止境追逐和对抗性分配关系构成危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爆发的内生性制度因素,而规模化生产方式、技术进步促成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以及固定资本的周转周期等外生性物质技术条件,并不从属于某种特定的经济制度,它同样是推动生产过剩在转型时期产生的客观基础。分析转型时期的经济运行可以看出,借助于分权化改革战略,地方政府和企业事实上替代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私人资本,承担着扩张生产规模的主体;而与此同时,收入不能顺利转化为消费和投资则替代了收入贫困化因素,导致了需求萎缩和市场狭窄。所有这些为转型时期买方市场的出现和生产能力过剩铺垫了体制成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