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编辑出版了名为"党书"的《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三大党史文献,对推动整风运动和党史研究与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考察延安时期"党书"的编辑与整风运动的历史,可以看出这二者之间呈现出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的关系。"党书"的编辑出版,为学习党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提供了最重要、最基本的材料,也对形成《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具有重大影响,同时在党史文献编辑史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和奠基者,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艰辛探索和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历史性贡献。从历史起源来看,面对近代西方现代性侵袭造成的民族历史性劫难和社会历史情势,毛泽东树立起强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意识,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社会条件,以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向和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姿态自觉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性基调,以统筹兼顾推进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开创了符合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统筹发展路径。新时代新征程,要充分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智慧,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制度变迁中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旧中国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成功探索为中国社会选择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社会开启了社会主义制度之门,奠定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传统社会主义制度危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历史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从宏观上考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从政治前提、领导核心、群众基础、精神动力、目标模式等方面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由历史要求向历史自觉转变的中介点,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时期,它对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山东师范大学政治法律学院张福记教授撰写的由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出版的《近代中国社会演化与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根据研究》一书 ,其主要价值就在于以历史事实为根据 ,从社会现代化演变与革命运动的互动关系的视角 ,论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先进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是近代中国社会演化的必要结果 ,是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理 ,从而有力地回答了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及革命运动的历史合理性 ,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填补了这一方面研究的空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合理根据本来不成什么问题 ,但由于 2…  相似文献   

6.
重视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和优良传统。百年党史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教育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准确把握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对象;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三者高度统一的根本原则;坚持宽广的历史视野,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等。考察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进程并总结其基本经验,对促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同宗教的消极方面进行斗争、宗教的破除是"政治经济斗争胜利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以及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人士建立统一战线等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宗教理论在当今中国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早在1917年就注意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亲自组织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论证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关系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农民运动的重要地位,为研究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奠定了基础。30年代后毛泽东对中国国情与历史的分析,对中国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特点的全面系统论证,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同富裕作为理想愿景,服务于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社会各阶级参与革命斗争、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共同富裕作为话语引领动员人民广泛参与集体化、合作化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与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共同富裕的理论化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发展。新时代,共同富裕从理论蓝图转化为战略目标,旨在解决现代化成果何以为全体人民共享的难题。纵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共同富裕的历史演进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样态,根据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发挥特定的功能作用,其内涵向度不断得以深化拓展,始终以中国共产党为探索主体。新发展阶段,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立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奠定了一系列社会历史条件;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向纵深方向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创新不断实现由"哲学—方法论"创新——"实践—方法论"创新——"理论—方法论"创新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七大是民主革命时期党召开的谋划“建设新中国”的一次重要代表大会。七大不仅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现代化奋斗目标,而且论证了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构建了全面发展的中国“现代化社会”的蓝图,指明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道路和重要政策,初步回答了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课题。七大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贡献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历史学各个领域作出一系列开拓性研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策和策略的制订,提供了历史依据。从1949年到文革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虽然取得某些重要成就,但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没有找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使命的正确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进行新的大胆探索。纵观历史、应该看到,人类文明史既是阶级斗争史,又是阶级统一史,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建设交替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是我国近代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主党派选择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历史进行研究,总结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发展的规律,重新领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个真理,对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史界近几年在大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上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展开了颇为热烈的讨论。本文试从中国新旧民主革命两种领导权的交替转换这一历史角度,对大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提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一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界,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别担任了前后两个时期革命的领导者。毛泽东早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理论著作中,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世界历史的变化及中国“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  相似文献   

15.
“党建引领”是我国基层治理实践中的重要现象和领导策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城乡关系,以及乡村治理的目标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乡村治理理论。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调整,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乡村治理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面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时代环境和治理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扬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锚定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在“变”中延续“不变”的价值追求和实践遵循,推动乡村治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化追求是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形成的,但西方社会的矛盾又使近代启蒙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相联系,形成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命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扫除了现代化的政治障碍,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但计划经济又使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不相兼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改革开放启动了现代化,实现了社会主义思维方式转变;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传统理想创新相结合,使之扎根于中国现代化实践中;以人为本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实现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宋东亮“现代化”理论①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一门新兴边缘性学科,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运用这一理论审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不但有助于更加清晰地说明其艰难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顺应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和世界现代化浪潮的推进,形成了关于中国现代化的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该文试图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现代化理论的动力进行多视角分析,以期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依据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建党以来,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党领导的农村社会治理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动员与政治认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组织整合与制度奠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赋权放活与治理重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组织振兴与协商共治四个阶段。党领导农村社会治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新时代继续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继续发扬这些宝贵经验,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适应新时代的新特点不断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然而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不时传来"废止中医"的呼声,直到今天中医的危机依然存在。通过对"中医危机"由来的分析,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对医学提出的新要求和中医自身特点这两个纬度出发,阐述了中医在中国近代不断遭受人们责难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