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2000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局部性变化。如人口迁出和迁入的分布都呈一定集中趋势,且迁入集中趋势尤为明显;人口迁出呈"多极化",迁入则更加集中化;一些重要的人口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迁出和迁入强度表现出强者恒强、强者更强的特征。人口迁入重心北移,长三角都市圈取代珠三角都市圈成为21世纪以来省际人口迁入的主要地区。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及其变化,主要是迁入地城镇收入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吸引作用明显增强所致,并与空间距离等恒定因素的影响相对弱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方法林 《西北人口》2011,32(4):71-76,80
为了摸清江苏旅游人才资源总量、结构和素质状况,总结和分析旅游人才资源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十二五"旅游人才规划,实施人才强旅战略、推动旅游强省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对江苏旅游就业人口人才密度、人口人才密度、面积人才密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指标分析显示,江苏旅游人才的空间分布状况,苏南地区人才各项指标多于苏北,但人才利用率较高的是苏中和苏南的个别地区。数据凸显江苏旅游人才空间分布呈现巨大的不平衡性。这种格局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等诸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导因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上升,空间异质性较为显著。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省份在东部集聚,低水平和较低水平由西部集聚到中部集聚。(2)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均等化程度增强,但区域差距依然明显。三大区域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基尼系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3)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及就业水平对本地基本型民生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依次递减;人口密度对基本型民生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财政分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要注重基本型民生发展的区域均衡,增强基本型民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通过加大基本型民生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4.
人才流动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 ,加速中国经济的腾飞 ,必须把人才流动和培养问题的研究放在重要地位。人才流动的本质是人才的选择行为。以天津市的北方人才市场为代表对人才的流动状况进行典型分析 ,流动人才学历高、年龄以 35岁以下青年人为主。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同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人才的求职意愿与收入、福利待遇及工作条件密切相关。以抽样调查资料为代表对天津专业技术人才流动状况进行典型分析。收入水平是人才去留的关键因素 ,争取专业对口、发挥个人潜力、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改善人际关系是影响人才流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厦门市流动人口婚姻家庭抽样调查”的数据,描述流动人口择偶模式的主要特征,对流入厦门的流动人口的择偶意愿、目的、时间、标准以及途径等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流动人口择偶模式的对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在对择偶模式的选择和实践上越来越重视自身的需要和体验;在各种假想的影响因素中,教育、性别和年龄的作用最大,流出的时间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却相对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6.
影响女性人才埋没的经济因素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 ,女性人口占全部人口的 1 / 2 ,但女性人才资源却十分贫乏 ,其原因有社会和自身两方面 ,致使在现实中仅有极少数女性人才脱颖而出 ,而相当一部分女性人才则被埋没 ,使其学识和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实现 ,导致女性人才资源浪费 ,这对国家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 ,研究女性人才埋没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经济的角度对女性人才埋没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开发女性人才资源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同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经历的特征一样,中国年轻一代的初婚年龄也呈现日益增加态势,在当前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背景下,考察中国个体的初婚风险及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2012年、2013年和2015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时间相依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中国人口初婚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因素在不同性别和区域中的异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女性初婚风险显著高于男性,农村初婚风险显著大于城市;(2)个体层面的受教育程度对女性初婚的延迟作用比男性更大,个人收入水平会降低城市样本初婚风险;家庭层面的住房拥有情况会增加城市样本初婚风险,母亲受教育程度会降低城市样本初婚风险;社会层面的商品房销售价格会显著降低城市样本初婚风险,且对女性的抑制作用要大于男性,政府人均公共服务支出会显著增加女性样本初婚风险,而对男性无显著影响;(3)城市样本和农村样本初婚风险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异质性: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因素对城市样本初婚风险影响日益明显,而农村样本初婚风险依然更多受个体层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宁本荣 《西北人口》2007,28(3):12-16,21
研究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与使用的前提条件与基础。当前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源分布特征主要体现在人才资源分布的趋同性、多样性及人才资源的竞争性与合作性三个方面。影响长三角人才资源分布背景因素主要包括长三角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经济背景原因;长三角区域内部人口发展现状、就业人口现状、在校学生规模等人口背景因素以及行政区划、行政分割、人事政策差异等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外出农民工总数的70%以上,务工地点分布广泛。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特点的影响,其收入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也各有特点。本研究基于4 268份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收入的调查问卷,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收入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建立其收入的影响因素模型,检验异方差问题,选择最优的回归方式以检验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绝对收入差距最大,西部地区最小,中部及东北地区的绝对收入差距处于中间位置。在相对区域差异分析中,东部和中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对收入差距比较大,其次为东北和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本方面,东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务工收入受到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中部地区主要受到务工年限和拓展性人力资本的影响,西部地区受到人力资本因素的正向影响,东北地区主要受到除学历外的基础性人力资本的正向影响,技能数起到正向影响。在社会资本方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务工收入主要受拜年人数及外地同学亲友数目的影响,而东北地区则主要受拜年人数及本地同学亲友数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90年代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差异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年代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 ,本文通过对比 1 990年和2 0 0 0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 ,分析了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现状及其在 1 990年代的增长幅度的区域差异模式 :2 0 0 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呈现东高西低 ,西部地区北高南低的基本格局 ;1 990年代的人口城市化增长幅度的空间格局为北方自东向西逐渐递减 ,南方自东向西高低峰谷交错递减。各地区 1 990年代人口城市化及其增幅除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所处的阶段有关外 ,2 0 0 0年普查统计口径的变化也是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分异特征,揭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差异扩大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在“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文化教育程度的差异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解释变量作了定量研究,认为农业与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扩大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最重要原因,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人力资本的差距拉大是根本的原因,过去若干年来所推进的就业结构转变和城市化,客观上起到了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而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差距的扩大起到了一定的遏制效果。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提出了政府在城乡政策制定上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非政策因素对我国生育率影响的量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西方生育率变动理论为依据,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区截面数据,采用路径分析法对影响中国生育率的非政策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目前对生育率直接效应最大的非政策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妇女的受教育状况次之,避孕节育对生育率的影响已经减弱;同时还发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是直接或通过教育因素间接对综合生育率产生影响,而教育对综合生育率的影响除了直接或通过避孕节育间接发生作用外,还有一些影响是通过模型以外的其他要素来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代际间居住模式的选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比中国其它地区而言,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文化观念更为完整地保留和传承下来,其代际间居住模式有着怎样不同的特点,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值得深入探究。基于此,本文针对潮汕地区18-45岁的青年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stic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已婚青年选择与父母同住和小家居住的比例大致相当,未婚青年则更倾向于婚后选择小家居住的模式。从代际间居住模式的影响因素看,年龄、户籍、性别、学历和童年经历以及父母和配偶对潮汕地区青年思想观念有较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婚后代际间居住模式的选择。文章针对居住模式变化带来的社会养老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利用"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调查研究"课题的调查数据,分个人背景、流动经历、婚育状态、配偶背景等几方面对流动人口的避孕知识了解状况、避孕知识获取渠道以及避孕措施实施状况进行描述分析、对比分析和多因素影响分析,并建立多分类有序logistic模型对流动人口避孕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总体避孕知识水平一般,受教育程度、流动经历、职业、孩子数量、避孕措施实施等方面是流动人口避孕知识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亟待进行合理规划.本文用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退休年龄的9大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包括经济变量因素分析与非经济变量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最为重要,人均受教育年限、我国城市人口就业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在其后.国家在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时应当关注这些问题,并制定和执行配套措施,以确保延迟退休政策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迁移流动规模的日益增加,流动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显示,流动老年人口的规模不断增长,老年人口发生迁移流动现象已经成为常态。流动人口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公共卫生服务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之一,而流动老年人口由于年龄因素,身体健康状况更加备受关注。如何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险方式使老年人享受异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流动老年人口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三个层面对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进行描述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相关因素对流动老年人居留意愿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个体特征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流动老年人口居留意愿均有影响;从流动特征的维度来看,流入区域、流动范围、流入时长与流动原因四个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均对流动劳动年龄人口的居留意愿产生了显著影响;社会经济因素中,除了再就业变量以外,其他变量的全部类别或部分类别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动老年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和促进社会融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许传新 《南方人口》2013,28(3):26-37
新生代农民工择偶标准正处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表现出高标准和多元化趋势。从影响因素来看,男性择偶标准高于女性;家庭背景对择偶标准的影响在减弱;流动经历、城市融人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择偶标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但大众传媒却对新生代农民工择偶标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大学毕业生失业派生风险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阐述,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做简要的述评。然后,利用作者对我国失业大学毕业生进行的相关调查获得的数据,具体分析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派生社会风险的影响因素。得出失业期间的生活压力与心理压力、就业困难出现时的无奈、社会的不公平程度、通过网络发泄不满情绪、期望走捷径解决就业困难、政府就业扶持计划的缺乏等都会对失业大学毕业生产生抗争策略起到显著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