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光旦是我国现代家谱学的创立者之一。他率先对家谱学史予以梳理,并从家谱与宗法的关系、家谱的效用、家谱方法论三个方面提出了新的家谱学理论。同时,他从人文生物学的立场,利用家谱资料和谱学方法进行了历史上人才问题的研究,阐释了优生和遗传因素的重要作用。其家谱学理论和研究实践,对当前家谱学研究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家谱、宗谱,古代称之为谱牒,今也称作家谱档案。家谱档案资料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应该重视家谱档案的修篡、保护和利用。但从目前的状况看,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通过对宁波史氏、楼氏两大家族的研究,就利用家谱档案解释这两大家族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徽州家谱是中国家谱中的重要遗产。关于徽州家谱的研究始于上世纪末,近年来愈益受到学人的重视。学术界在馆藏徽谱资源的揭示,徽谱文献的特点与价值、谱法与谱体的理论阐析以及徽州家谱文献的个案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家谱与宗族社会研究、家谱的专题内容研究、民国徽州家谱研究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清代以降,意识形态的变化逐渐深入至中国基层社会,有力的挑战了地方士绅与知识分子原本的家族认识体系。安徽绩溪作为近代中国早期开放区域的延伸,这种挑战此时已然出现。家谱为传统家族社会意识形态的集成,不可避免对这种挑战有所反映,并在家谱谱序中表现出来。这些基层社会统治阶层所撰写的谱序直接代表了基层社会运行机制的应对,并从侧面反映出的当时基层社会深层的复杂变化。  相似文献   

5.
满族家谱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若干满族家谱资料的分析研究,探讨了满族修谱的原因、满族家谱的演变过程及抢救满族家谱的意义。重点分析了满族家谱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各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李维桢是晚明名士,目前他的诗学成就学术界已经有人进行了为数不多的研究.基于李维桢<大泌山房集>中留下的谱序进行研究,以期发现他的谱学观点,同时探讨李维桢家谱评价思想及这一思想的渊源,并通过李维桢谱序中的材料问接推论李成梁的籍贯问题.  相似文献   

7.
"叙录"在徽州家谱文献资源的揭示方面起着较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能够深度揭示馆藏徽谱资源;其二,全面地展示一谱文献的体例与内容;其三,充分地揭示徽州家谱文献的具体价值。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有欠缺,叙录性的研究成果较为稀少。因此,进行徽谱文献的"叙录"研究,既有开展的必要,也有着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8.
弘治十二年会试 ,李东阳、程敏政为考试官。给事中华昶弹劾程敏政鬻题与举人徐经 ,敏政、经俱下狱 ,祸连及江南才子唐寅。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资料 ,对诸史所载该风波涉及人员进行考辨勘误 ,并得出程敏政未曾鬻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清代徽州谱禁始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并延至嘉道年间。谱禁的内容包括避讳、抬写、改正违碍荒诞字句等。徽州家族在执行谱禁规定时更为严苛,对徽州的家谱编修既产生了消极影响也有积极作用。谱禁将专制文化渗透至民间私人领域,是清代专制文化强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家谱中的文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正史、方志和家谱,可说是构成中华历史的三大柱石。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正史和方志得到了普遍和有效的利用,而家谱由于私密性和印数稀少,尚存在着有待开发的广阔空间。可以预测,未来若干年内,家谱必将成为学术研究中的另一热点和重镇,这从当前许多学术论文的写作倾向也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但是,在正史、方志和家谱中,家谱的可靠性最差,使用家谱中的文献,必须细心甄别真伪。一般而言,家谱中较为可靠的文献是其人口资料,特别是世系图表中自本支始迁祖而下有明确生卒年月日的家族成员情况,对于研究人口学、遗传…  相似文献   

11.
徽州家谱作为记载徽州宗族主要历史的著作,有着自己的一套编纂理论与方法。通过探索编修者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对编修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可以看出清代徽州家谱在体例继承与创新、编修材料考证与甄选、体裁多样的文献辑录、家谱功能宣扬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绩溪城西周氏宗谱》的编修秉承了前代的编修理论与方法,并有所发展。深入探究清代徽州家谱的编修特色与具体内容,对研究清代徽州基层乡土社会的变迁与转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明代徽州民间长期藏有大量的公私文书,这些文书被明代徽州家谱编修者所用,成为书写族人生平、描述宗族发展的重要史料。在载人篇章方面,编谱者多用公文书证明族人的任官履历或个人身份。而在纪事篇章上,编谱者则以收录全文或节录内容的方式利用公私文书,展现宗族所占有的资产,以及举办的活动。文书入谱现象是在编谱者求真思想、家谱编修体例演进以及地方社会情境三者共同作用下出现在明代徽州的,它是中国家谱编修史上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3.
国有史,家有谱,家谱即是一个家族的历史。满族修谱之风极盛,超过汉族,后人续修家谱为满族的传统。现存的满族家谱已成为满族以至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瓜尔佳氏(即汉姓关)是满族中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位重要的一个宗族。目前我们在辽宁搜集的四百余份满族家谱中,瓜尔佳氏就有三十部,数量最多。其中大部分具有学术价值。《凤城瓜尔佳氏宗谱》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它记载了凤城瓜尔佳氏的来源、迁徙、人口、阶级关系、风俗、语言等,详细程度为其它谱书所不及,提供了史书所不载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30个屯堡家谱为文本个案,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贵州屯堡人的家谱编撰与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屯堡人家谱是在屯堡族群建构背景下形成的,超越了宗族的需求.屯堡人的家谱编撰通过对屯堡族群与国家关系的选择性记载,勾连了家庭、族群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主动利用来自国家的权威力量,以促进屯堡人的身份建构与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15.
徽州家谱是徽学中极具特色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时期的徽州家谱更是以数量大、名称多、分布广、质量高著称。本文从家谱的范围扩大、区域分布、编纂者的变更三方面对明代徽州家谱的特征作出简要分析说明,以供学者有初步的整体印象。  相似文献   

16.
历经10年的续修,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家谱———《孔子世家谱》即将交付印刷。这部延续时间之久、保存之完备无出其右的谱牒经孔子后人编纂,成功化解断续危机,使入谱总人数超过200万,见证了孔氏家族的传承史。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77代  相似文献   

17.
乾隆《重修新安东关济阳江氏宗谱》是新安东关济阳江氏宗族对万历《重修济阳江氏族谱》的续修。该谱中存在明显的"溢真"现象,反映出宗族与社会的变迁情况,凸显了徽州家谱修撰的丰富理念。这些理念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或来自官方政策的影响,或来自统宗收族的需要。江氏续谱时对宗族叙事的重构并非个案,因此在使用家谱资料时,尤其要注意资料可信度的考订。  相似文献   

18.
宁波东乡下应街道的史氏、陆氏,乾嘉时期开创了家谱的编纂。开创家谱编纂的是族中读书人,如秀才,甚至举人,尤其是塾师。两村开始由族内人员承担编纂工作,晚清始聘请职业谱师或著名学人来主持宗谱编纂工作。史氏、陆氏家谱开始多为稿本、抄本,晚清以后开始有印本,印刷数量有限,这是保密意识所致。两族形成家谱编修传统后,坚持续修达六次。民国后期的家谱编纂,在外经商的村人参与了编纂,体现出中国由农耕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型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世谱、宗谱、家谱,总称谱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史、方志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此文着重分析了绍兴《姒氏世谱》的史料价值,认为该谱所载史事与正史、地志基本一致,对先人业绩并无夸张过誉之辞,所以可靠性较大;该谱叙述世系清楚完整,为他书所未见,可补正史、地志之缺;该谱还蕴含人口学、民俗学、社会学、民族学方面的资料,更可拓宽越文化研究的领域。由此可见,搜集、整理和研究大禹后裔宗谱,任务急迫,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对对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时,以为自己完全支配着对象却未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如果这个对对象的观察思考画面被一面镜子照到并置于我们面前的话,我们就会觉得自己观察控制对象这个行为本身也作为认识对象被审视着。那么我对他者、对自己的认识也可以被当作对象,从而建立起对对象的认识,形成对认识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