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贝多芬的(OP.15)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一首钢琴协奏曲.本文论述了该首乐曲的创作特点、创作背景、乐曲中涉及的钢琴演奏技巧的种类以及解决这些演奏技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贝多芬的早期作品《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虽然还较多地保留了古典主义的传统,但在钢琴声部的发展和乐队作用的加强方面已显出贝多芬自己的个性。如何在钢琴演奏中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到既不超越古典主义的传统又能体现出贝多芬的创作风格,是诠释好这部作品的关键。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该作品的第一乐章进行了简略的演奏分析,希望能对该作品的演奏和教学带来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贝多芬晚年创作的E大调奏鸣曲OP.109的社会历史为背景,对贝多芬创作这首幻想奏鸣曲时内在的心理进行探索,对作品深刻的哲理性以及浪漫主义的艺术思维等突出特点进行探讨,对这首具有优美如歌的音乐主题和六个风格迥异的变奏组成的自由变奏曲式结构的奏鸣曲,进行了全面的结构、曲式分析,显示出整曲洋溢着优美的诗情画意,它以最美好、最完善的外在抒情美形式表现了丰富的内容,体现了强烈而丰富的诗意天性,高雅而梦幻般的寂静气氛笼罩着全曲。较全面地阐述了演奏诠释这首甜美作品的关键和要点,精炼、富有诗意的主题令人吸引,结构自由、完美、紧凑,变奏的速度、气氛、性质具有鲜明的对比,可谓是别具一格的,具有精美细腻的钢琴风格。通过对作品诠释以达到在忠于原作基础上更好的表达和再现这首作品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试图从他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特点,乐曲结构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来阐述贝多芬在创作中的交响性思维.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音乐家,贝多芬在这首乐曲的创作上承袭了他的前人对奏鸣曲式的贡献,同时又追求最有效的方法来承载他的思想和感情.而在表现形式上又非常注重独奏乐器的音乐性与思想性.乐曲无论在形象的生动丰富方面,规模的宏伟以及构思的严谨集中方面都可以和他的交响乐相媲美.  相似文献   

5.
柯晓东 《宿州学院学报》2013,28(1):57-59,108
摘要:报告了目前国内对斯克里亚宾研究的现状,大多集中在研究他的晚期作品以及“神秘和弦”,而早期创作的练习曲Op.8的研究相对较少;简要分析了斯克里亚宾的音乐创作风格及12首钢琴练习曲Op.8,并重点分析了E大调练习曲Op.8No.5,认为其早期创作风格表现为对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继承与对肖邦的模仿,晚期则趋向创作宗教题材、神秘主义及无调性音乐;通过对E大调练习曲Op.8No.5技术特点、结构特点和节奏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斯克里亚宾调性与色彩的观点,深入探讨其音乐特点和演奏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演奏速度、情绪的把握以及练习指法和踏板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以“钢琴诗人”来赞誉肖邦的才华。肖邦创作的作品第38号《F大调第二叙事曲》是他所创作四首叙事曲中最短的一首叙事曲,也是它描写性和标题性最鲜明的一首。曲中的两个主题极端对比,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肖邦的演奏艺术随着他的离开而不复存在。所以我们在谈这位伟大的波兰钢琴家的演奏的时候,不得不主要依靠流传至今的当时听他演奏过人的评论。这些评论涉及肖邦演奏技巧的各个方面,使我们能够对他的演奏有一个相当清楚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田园风格与贝多芬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多芬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1)是一首大型的幻想曲,横跨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两个时期,它既有古典田园风格的严谨作风,又有浪漫主义的痕迹,超越了时代,达到了伟大作曲家炉火纯青的创作境界。田园风格是其主要特征,作品的写作背景符合田园风格盛行时期的历史环境,作品的写作方法符合田园风格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中有两首关于月光的钢琴作品,其中一首是贝多芬升C小调奏鸣曲,作品27号之2《月光》,另一首是德彪西钢琴组曲《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月光》.二者既有诸多相同之处,同时又各具特色.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对于钢琴乐曲的风格有着革命性影响,而德彪西的创作对整个20世纪的音乐创作起到了最为直接的启迪和引领作用,也由此成就了德彪西印象派音乐奠基人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C大调回旋曲》无论从体裁结构还是创作技法上都充分体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思想。本文拟从该部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呈现、典型的回旋曲式结构特征、以及把德奥民族传统音乐与高度的专业创作技巧很好的融合等方面,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该曲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对《二泉映月》几种不同演奏谱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是瞎子阿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毕生从事音乐生涯的创作结晶。这首乐曲不同于一般的抒情性的写景乐曲,它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意义,又在演奏艺术和创作手法上有着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二泉映月》早已成为当代二胡演奏家经常演奏的曲目之一。但是,许多二胡演奏家在演奏此曲时,根据他个人对乐曲的理解和体会,对原曲进行了不同的剪裁和压缩,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这首乐曲的中心和意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全曲独有的表情方式和气势神韵,包括每小节的演奏特点。  相似文献   

12.
《第二钢琴奏鸣曲》是德国最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贝多芬·路德维希·范的早期作品之一。贝多芬的早期作品较集中地显示了贝多芬的古典传统。但也可以看到在曲式结构及和声的变化、八度和弦技术的旷泛运动、突然的转调手法、深奥而丰富的慢乐章——这一切都预示了贝多芬艺术观的转变,那就是在传统基础上的突破、创新、发展,进一步创造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分析这首《第二钢琴奏鸣曲》对研究贝多芬的早期作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这首作品被明朗的音响世界所支配,贯穿着青春的快乐和爽朗之美,充满青年人的希望与直率的感情。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13.
从肖邦夜曲内在的矛盾性特征入手,论述了《F大调夜曲》的矛盾性因素,探究了作品矛盾性的渊源,依次对乐曲备部分进行了音乐分析.得出此曲以其独一无二的形式表现了作曲家内心无比矛盾的情结——肖邦秉持的创作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他的这一悲剧性内容的表达要求与夜曲的传统形式产生了激烈碰撞,最终形成了极具矛盾性的作品特征。作品因其完美的结构力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同时也阐明了其内在的矛盾性因素,详细论述了演奏这部作品的具体方法,以及如何恰当地表现出作品的矛盾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是一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家。在他的钢琴文献中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世界钢琴艺术史上高峰,理论界把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中期和晚期。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中广泛采用了赋格的创作手法。而其赋格的采用既延续前人的风格又有贝多芬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成功地采用了循环发展曲式,将各乐章既独立而又完美的统一在一起。其旋律“崇高清晰”,和声“异乎寻常的丰富”。该作品不仅体现了弗兰克在古典传统基础上所具有的独特创作风格,同时也具有十九世纪末叶欧州音乐新旧风格并存的典型特征。演奏中合理运用右手运弓(弓段、触弦点、弓速)及左手触弦(重心、力度、速度、高度)等技巧,是准确诠释作品内涵与表现作品风格的关键。通过对该作品演奏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分析,可以较深入地把握演奏浪漫主义后期法比学派音乐作品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风格弦乐四重奏作品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演奏好中国风格弦乐四重奏作品,需要对作品和演奏技法进行深入的探究。通过研究中国风格弦乐四重奏作品的历史形成和创作途径,以及作品内容和内涵,明确作品要表达的风格;通过对演奏方法、技巧的探索及各乐器演奏者内部的协调配合,达到全面、到位地体现中国风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学习钢琴的演奏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钢琴的演奏技术必须服从于音乐的创作风格和音乐的思想内容,任何一个钢琴演奏者只要一接触乐曲,就会遇到音乐的技术问题和音乐内容与风格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我们认为,钢琴演奏中技术的运用必须服从于音乐作品的风格和思想内容的需要。西欧钢琴音乐史上早就根据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把它们划分为古典派、浪漫派和印象派等不同的风格类型,各乐派之间的音乐风格是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8.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音乐主题。“主题的旋律具有特殊的音乐内容、表情特点和形象集中性。主题不同于一般的旋律,它是在特定的音乐发展的条件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独立特点的旋律;在整首乐曲中负担着并决定着音乐发展的主要内容。主题的含义不应该脱离具体的产生条件,抽象地、一般地广泛应用。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中,主题在乐曲中各方面所表现的特点才与一般旋律区别开来”。永儒布的《交响乐作品六首》中每一首作品的音乐主题都富有极强的民族文化根基。作品主题的来源及发展都体现了作曲家独特的创作思路、风格、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杰出的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早期钢琴作品《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的论析,探讨了文化背景和特定社会条件对音乐创作的影响,剖析了作品的创作风格、艺术表现手法;同时还对乐曲进行了细致的曲式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音乐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音乐家个人生活状态、音乐作品的结构和艺术风格以及演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贝多芬的几首著名的大提琴曲《第二、三、四号大提琴奏鸣曲》、《F大调第五号大提琴奏鸣曲》进行综合性的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