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八五六年爆发的关系到太平天国革命盛衰的天京事件是什么性质?韦昌辉在这一事件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是太平天国史研究中长期争论尚末解决的问题。文化大革命之前,许多史学家都曾把这一事件看作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内部分裂”。但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尤其在“四人帮”影射史学流毒泛滥成灾的年代里,天京事件的“内讧”性质被否定了,变成韦昌辉为篡夺革命领导权而蓄意发动的一场“反革命暴乱”。韦昌辉成了“混入革命领导集团的阶级异已分子”、“篡权复辟的野心家”、“反革命两面派”、“屠杀革命战士的刽子手”等等,成为破坏太平天国革命的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把天京事件说成是韦昌辉所发动,并把这次事件看成是韦昌辉“反革命暴乱”的人,主要有两个论点:其一,天京事件是困韦昌辉妄图变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为地主阶级专政的反革命复辟活动而引起;其二,韦昌辉挥舞屠刀,滥杀无辜,使二万太平军战士惨遭杀害,是韦昌辉的疯狂阶级报复。笔者认为,天京事件的性质不是韦昌辉发动的“反革命暴乱”,而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  相似文献   

2.
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披着马列主义外衣,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处心积虑地妄图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这是他们顽固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基本特征;而搞复辟倒退、变无产阶级政党为资产阶级法西斯党、变无产阶级专政为资产阶级法西斯专政、变社会主义中国为资本主义中国,则是他们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主要内容。正是通过对他们这条路线极右实质的剖析和批判,革命人民认清了他们是极右派,是彻头彻尾的走资派,是穷凶极恶的反革命派!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文艺革命迈开了新的步伐,在毛主席亲自关怀下编演的八个革命样板戏,以及相继产生的一批革命现代京剧和革命现代舞剧等,标志着帝王将相、牛鬼蛇神被赶下了文艺舞台,工农兵英雄形象开始占领了文艺阵地。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实践毛主席文艺思想的结果,是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可是,“四人帮”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政治需要出发,竟敢贪天之功为己功,把文艺革命的一切成果全部攫为己有,统统说成是江青“亲手培育的”,把江青吹捧为“文艺革命旗手”。恩格斯说:对于头脑正常的人说来,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一个人”。江青在文艺革命中做了些什么?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事实最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指出:“反革命分子怎样耍两面派手法呢?他们怎样以假象欺骗我们,而在暗里却干着我们意料不到的事情呢?这一切,成千成万的善良人是不知道的。就是因为这个原故,许多反革命分子钻进我们的队伍中来了。”(《<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的序言和按语》)王张江姚反党集团,是一伙钻进革命队伍的反革命分子。长期以来,他们采取阴险狡诈、凶狠毒辣的手段,掩盖丑恶的历史,其手法种种,不一而足。现择其要者,予以揭露。隐瞒历史,伪装革命,是“四人帮”掩盖丑恶历史的骗人伎俩。毛主席指出:“以伪装  相似文献   

5.
“四人帮”为了实现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政治阴谋,一贯把自己装扮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拥护者,打着这个伟大理论的旗号来篡改这个伟大理论。他们在一九七六年二、三月间,公开地抛出了“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这是他们全面篡改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集中表现。我们必须认真剖析这个反革命政治纲领在政治上的反动性和理论上的  相似文献   

6.
“四人邦”是一伙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衣的阴谋家,他们装得比谁都“左”,时刻在窥测方向,妄图“冲破一些缺口”,达到他们的反革命目的。这些年,他们在资产阶级法权这个问题上,大造反革命舆论,搞乱理论是非,制造思想混乱,诋毁按劳分配原则,破坏革命和生产。这是他们推行反革命的政治纲领,进行篡党夺权罪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他们在贩卖这些反革命黑货时,总是打着“反复辟”、“总结苏联历史经验”的旗号,因而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和危险性,在深入揭批“四人邦”的斗争中,必须彻底揭露和批  相似文献   

7.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民族问题上,是坚持团结、维护统一,还是破坏团结、大搞分裂,这是毛主席革命路线与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斗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区别革命与反革命的一条界限。早在1957年,毛主席就把“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作为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中的重要一条,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可是,惯于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的“四人帮”,却公然对抗毛主席的指示,在他们一  相似文献   

8.
(一)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反封建的:“有反革命的暴力,就必然会有革命的暴力来反对它。没有革命的暴力,就不可能消灭反革命的暴力。剥削阶叛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就是一种反革命的暴力,就是代表剥削阶级实行镇压的特别力量”(红旗杂志编辑部“列宁主义万岁”)。这是一条颠撲不破的马列主义真理,封建社会当然不能例外。从它一建立起,就是一个地主、贵族和皇帝这些少数人剥削和压迫农民阶级多数人的社会。地主和农民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他们的矛盾是对抗性的,是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的最基本昀最主要的矛盾,它决定和制约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当这一矛盾趋于尖锐化的时候,就诉诸于革命的暴力——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9.
列宁《纪念赫尔岑》这一光辉文献,是在一九一二年五月八日《社会民主党人报》第二十六号上发表的。一九一二年四、五月间,正值赫尔岑诞生一百周年之际。资产阶级自由派、右派和民粹派慑于不断高涨的革命风暴,他们以“纪念”赫尔岑为名,极尽歪曲诽谤之能事,大造反革命舆论,妄图把俄国革命引上自由派改良主义道路,维护那岌岌可危的沙  相似文献   

10.
钱玄同与刘师培既有世谊,又有政治上、学术上的相通和认同,二人相识后,过从甚密。但刘师培1908年以后背叛革命,助袁复辟,反对新文化运动等,也为钱玄同所指责。钱玄同以1908年为界,把刘师培的政治和学术分为两个时期,认为刘“前期趋于革新,后期趋于循旧”。钱玄同从尊重历史出发,对刘师培的政治思想和学术思想做出了十分客观的评价,并在晚年编辑刘师培遗书,为中国学术界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钱玄同与刘师培的交往反映了清末民初知识分子在近代化过程中所走过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1.
在彩色故事影片《决裂》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曹仲和、赵副专员暗地商量,决定让坚定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共大松山分校党委书记兼校长龙国正,带队去参观全国各地的“名牌大学”,幻想让他去“开开眼界”之后,“变”成他们的人。好一个“变人”的妙计!联系今天教育战线上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很能发人深省。世间的一切事物,变,是绝对的。教育阵地上的每一个人,无不时时刻刻在变。从影片中我们看到:龙国正在变,不过不是变成曹仲和等人所想像的那样,而是紧紧地依  相似文献   

12.
刘师培之诗歌,是其思想和行迹的记录。早年的刘师培,投身革命。他曾更名光汉,是与光复会“光复汉族,还我山河”的宗旨相合。而其当时发表的大量诗作,则多宣扬排满的主张。当然,作为民族革命的理论基础,“国粹”之说在他的诗歌中也得以弘扬。嗣后,刘师培首鼠两端,投靠端方,其诗歌则反映了他叛变的思想动机。而刘师培在诗歌中,也抒写了其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所在,当然还有他没有公开宣示于人的学术评价,包括对自我的评判,这或许更接近其真实的想法。阅读刘师培之诗集,更可以体会刘师培的诗学宗趣和诗歌风格。再通过梳理他与诗友之间的交谊赠答,判断其在晚清众多的诗歌流派中受湖湘派和同光体的影响,从而确定刘师培在近代诗坛之地位。  相似文献   

13.
工农兵文学的创作主体不是一般的文学作者,而是须取得思想认同的专业文学工作者和工农兵业余作者。他们从事的不是个人的写作,而是工农兵的阶级写作。他们作品产生的动因不是情感动因,而是思想动因。同时,他们必须十分重视作品的社会效果。他们实际上不是创作的主动者,而是创作的被动者。这是由倡导者的政治文学观所决定的。这种文学观的创作主体观,导致了文学的趋同化现象,但又对当时的革命起了积极的作用,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同时,建国后的工农兵文学创作主体,也在努力改变创作的被动地位,创作了一批有文化意蕴的作品,完全否定它们是不公  相似文献   

14.
毛主席曾经针对刘少奇一伙利用小说反党,指出这是“一大发明”。“四人帮”大抓文艺搞阴谋,不仅继承了这一“发明”,而且大有发展。他们曾叫嚷: “这是政治,不是文艺”,可谓泄露了“四人帮”的阴谋文艺的反革命实质。如果开始他们还用种种伪装把他们的阴谋文艺打扮成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杰作”,那么随着他们加快反革命步伐,其阴谋文艺的反革命本相,也就来了个大暴露。  相似文献   

15.
王张江姚反党集团为了实现他们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阴谋,长期以来,推行着一条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可是,这帮无耻叛徒,竟然吹嘘自己是什么“正确路线的代表”,到处招摇撞骗。今天,在清算“四人帮”反党集团滔天罪行的时候,我们必须剥掉他们的这张画皮,还其“假革命的反革命”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6.
“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早就把他们的黑手伸进了学校,进行了长期的干扰破坏,大肆推行其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他们打着“教育革命”的旗号,经常以“左”的面貌出现,肆意歪曲和践踏党的教育方针,篡改教育革命的方向.他们颠倒黑白,诬蔑十七年的教育是黑线专政,抛出了反革命的“两个估计”,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套上精神枷  相似文献   

17.
李伟 《今日南国》2007,(22):68-68
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没有诚心,没有希望,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坚强的决心,没有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巨大潜能。除非一个人的进取心遭受到巨大的挫折,或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在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否则他是不会失去生活的乐趣,也不会对工  相似文献   

18.
"正名"问题贯通了刘师培"变节"之前的思想脉络。刘师培一方面看到中国的意义系统在西方冲击之下需要依照"公例"来修正,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在西方所主导的世界格局中,此一公例只会将中国置入这一霸权性关系,因而他的"正名"冲动意在同时"克服"中西弊端,也引导他走向无政府主义革命。刘师培的"正名"冲动呈现出晚清知识分子回应中西古今冲突的独特方式,此种冲动的兴衰起伏正相符于刘前后变化的轨迹。"正名"可以说激发出一个新的"起源"瞬间:名物之间的关系的重新整理与确认,而且这一"视野"的边界不单是中国,甚至涵括进整个世界。刘师培激进的"乌托邦"政治观正是更大的"正名"问题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刘师培、章太炎和鲁迅关于"语言"问题思考的同异也暗示着他们对于中国未来的不同设想。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与刘师培都是晚清国粹大潮中的大师级学者和政治上的活跃人物,曾有人说:清末以来,人才辈出,而卓然堪称大师者,余杭章炳麟(太炎)、仪征刘师培(申叔)辈数人而已①。二人学术造诣深厚,志趣相近,他们的关系经历了从友好到交恶的过程。关于两人交恶的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这一公案的原因始末也确实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20.
在彩色故事影片《决裂》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推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曹仲和、赵副专员暗地商量,决定让坚定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共大松山分校党委书记兼校长龙国正,带队去参观全国各地的“名牌大学”,幻想让他去“开开眼界”之后,“变”成他们的人。好一个“变人”的妙计!联系今天教育战线上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很能发人深省。世间的一切事物,变,是绝对的。教育阵地上的每一个人,无不时时刻刻在变。从影片中我们看到:龙国正在变,不过不是变成曹仲和等人所想像的那样,而是紧紧地依靠党和群众,在用无产阶级的标准办共大的过程中,在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变成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