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别词中的动语素也有动词一样的原型结构,用动词原型结构来分析区别词,可以掌握区别词所修饰词语的规律。区别词中的动语素需要指派其所联系的名词性成分(论元)到一定的句法位置上去,且每个位置只能指派一个名词性成分,每一个名词性成分只能占据一个位置。即区别词中的组成成分与其修饰语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论元互补的特点。这反映了人类语言的普遍原则,对语言教学与学习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的”前直接成分是名词、代词或区别词时,它只能是“的3”;“的”前是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时,它可能是“的3”,也可能是“的4”。要借助于上下文语境来区分。  相似文献   

3.
陕北吴堡话具有丰富的重叠式,重叠式名词、重叠式量词、重叠式动词、重叠式形容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式、重叠式象声词和象声词的重叠式等。重叠式最主要的表义特征是具有小称义,这种小称义涵盖了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重叠方式最丰富的词类是形容词;象声词的重叠式用不同的声调表示不同的语用意义;有些重叠式跨越了构词和句法层面。  相似文献   

4.
"首/场/头"是一类较特殊的名词后缀,主要见于湘语和赣语.湘语中,"首/场/头"可以附在部分动词和少数形容词后面构成表抽象意义的名词;带后缀"首/场/头"的名词是一类较特殊的名词;"首/场/头"也不是一般的名词后缀,不是单纯的词法平面上的构词成分,而是在形态上受句法层面的谓语动词"有/NFDB1(得)"支配的成分.广见于湘语的特殊后缀"首/场/头"及其所构成的特殊名词在赣语中也存在,这是湘语与赣语在构词上具有共同性的一个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5.
通过和名词、动词、形容词、方式词的比较,得出了典型的区别词是与方式词处于词类系统的同一个层级上,既非体词,也非谓词,而是一种单功能的实加词,即名词前加词的结论。其内在表述功能是修饰,语法功能是作名词的修饰语或放在“的”前。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语料库考察了"名词+量度反义形容词"构式的构件成分和构式意义.研究发现:该构式是一个主观游移量构式,表示以名词为参照点在反义词所指量级上浮动的游移量;基于BCC语料库的统计分析表明,该构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量度反义形容词是"大小",后面依次是"粗细""长短""厚薄"和"宽窄";构式中的名词具有感知上的完整性、心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色彩词的构成着手,分析色彩词的构成与语法功能的对应关系,从而在对色彩词的语法特点有了 较为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确定汉语色彩词的词性有四种:名词、形容词、动词、区别词。  相似文献   

8.
泰语用名词词缀kaan33和kwaam33使动词和形容词这两类谓词的词性得到改变,变成抽象名词。其中,词缀"kaan33"用于动词前、"kwaam33"用于形容词或者表示意念的动词前使之名词化。kaan33和kwaam33的名词化作用是泰语构词中最显著的特点。当词性改变后,其名词的功能现象在泰语里的句法层面上都有具体的体现。泰语的语法现象对傣语有重要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复合动词能否兼属名词的界限 “X不X?”的框架对于区分一股的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确是很有用的。能填入这一框架的,是动或形,反之,便是名词。可是,凡从动词转成的名动兼类词,由于兼有动词性能,故必能放入这一框架中。因此,这个框架不能鉴别名、动兼类词。“(D[区别词]+M[量])(?)X”的框架只能说明所有名词均能填入X位,但是,其他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名词是基于原型理论建立起来的词类范畴,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典型成员的所指是离散的、具体的、占有两维或三维空间实体,具有最多的名词语法特征;非典型成员以原型名词为参照点,具有部分名词语法特征。名词跟动词、形容词、量词、区别词等存在着交叉。名词的次分类以量词作为形式标志,可以分出层级不同的类别。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构词能力最强的50个素形所承载的581个语素为对象,详细地阐述了这些语素的语法类别及构词能力,同时对语素的语法类别和构词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语法类别的角度来看,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语素项构词能力最强,介词性、助词性、连词性语素项的构词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2.
词尾“头”是由实词“头”演变来的。这样的“头”在现代汉语中既是个构词成分的词尾,同时又是个语法形态。动词“念”加上“头”就变为名词“念头”,形容词“甜”加上“头”就变为名词“甜头”,这样的“头”没有词汇意义,却具有变动词、形容词为名词的语法意义。“眉头”、“舌头”中的“头”虽是构词成分的词尾,却只是使单音名词变为复音名词,并不能改变“眉”、“舌”原来的名词性质。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呢?这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是找不出答案的。“头”的演变历史却能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其来路不同:来路有的是语义的,有的是语法的。语义、语法的共同出发点则是语源。  相似文献   

13.
一、叠字的作用 辰溪方言叠字形式除了有念来上口、清楚明晰等语音上的好处外,还是构词、辨义的重要手段。 A、叠字区别词性 一些单音节的动词或形容词,叠字后就变成了名词。  相似文献   

14.
非谓形容词是汉语词汇中最活跃的一类词,新旧更替的速度很快。本文试图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利用名词特有属性的消长情况,分析非谓形容词与名词之间的功能游移,从而说明非谓形容词与名词之间的反复游移其实正是实词语法化呈螺旋上升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成都方言新词汇中部分名词、动词、形容词构词理据的分析,揭示了它们各自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化风貌,阐释了方言词汇尤其是方言新词汇对成都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心理所具有的文化镜像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语重叠式很有特色,将重叠式构词与词语形象色彩结合起来,对重叠构词中以下几类进行细化研究:重叠式名词、重叠式量词、重叠动词、重叠拟声词、重叠状态形容词,对各类不同重叠形式(AA、ABB、AAB、AABB、ABAB、AABC、ABCC)进行数据统计。再分别对不同词性的重叠式进行了词语形象色彩分析,可得出重叠构词能够赋予词形象色彩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范跑跑、楼脆脆"这类新的构词形式进行考察,将这类新的构词形式视为构式语法理论中的构式,并将其形式化地描写为"N+XX"形式,其中N代表名词性成分,XX代表重叠的动词、形容词和少量的名词。"N+XX"构式存在两类句法表现形式:姓氏名词+XX,指物名词+XX。这类构式具有规约性构式义,即整体性否定意义和贬义性情感评价色彩。与这种否定性的贬义评价色彩相联系,现实语境中,人们使用"N+XX"这一构式时,传达出讽刺、揶揄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1.汉语的三大主干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虽然都能充当主语、宾语,但后二种的机会却很少.<左传>中,名词作主语共出现了14179次,动词结构276次,形容词47次.名词作宾语共出现了21735次,动词1266次,形容词423次①.而且,这里所说的动词、形容词还包括谓词性词组.  相似文献   

19.
动词、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包括动词作定语)的时候跟作别种成分时性质不一样,可用"名物化"这一术语称说之。从古汉语异读来看,动词、形容词发生"名物化"时,一般由非去声变读为去声,这是"名物化"在语音形式上的标志。动词"名物化"后可以用来指称动作,但与表示动作发出者、承受者、工具等的一般名词不同。在现代汉语中,有些动词"名物化"后进一步发展为名词。由此来看,"名物化"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它体现了"动词—指称—名词"的发展历程。在少数民族语言中,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也有形式上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配价语法理论 ,分析“对 N 的 X”短语的歧义问题。指出不论x是动词、名词还是形容词 ,“对 N 的 X”短语发生歧义都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充分必要条件 :1.x是二价实词 (动词、名词或形容词 )。 2 .与X发生语义关系的两个配价成分都可能是指人名词。 3.N是指人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