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族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由于在历史上没有与本民族语言相适应的文字,只能靠口传言教,世代相传。至使不少远古时代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失传了。自从汉族文化传入侗族地区后,一部分懂汉语识汉字的侗族文化人,便开始借用汉字来记录本民族的诗歌、民歌和侗书、款词等等,其中借用汉字记录最多的是侗歌。至今在广西龙胜境内民间保存的的侗歌手抄本,其记录方法,大致有如下四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广西的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的侗寨中发现了一本清朝同治末年汉字记侗音的古本《栽岩规例》,这本"栽岩"理词详细记录了贵州从江和广西融水一带侗族、苗族、瑶族、壮族明清时期进行"栽岩"活动的基本情况,是一本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引起民族学界的极大关注。这是到目前为止收集到的唯一的侗族"栽岩"款词。由于古本是用汉字记录侗语的地方话,至今还未能得到全面的解读,因此对文本的全面深入研究至今还是空白。文章是作者在对古本《栽岩规例》进行了全面翻译解读的基础上所作的关于古本的一个学术性解读。  相似文献   

3.
汉字"词式"书写是汉语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实行"词式"书写可以使人们说话过程中存在的词意识显现到书面中来,把说话时存在的一种不自觉的运用词的能力,变成书写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运用词的行为,更好的实现书面语跟口语的一致.这种书写方式还可以更好地消除歧义,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南部侗族地区,"萨神"是普遍信仰的至高无上的神灵,很多研究者从"萨"的名称考察,认为"萨"是侗族最早崇拜的女性始祖,同时认为"萨"也是中华民族女神崇拜的代表.笔者认为侗族的"萨"应该就是中国上古时期的"社".从"萨"的名称,神坛建置,祭祀仪轨等都能证明侗族的"萨"与上古"社"制信仰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侗语中"鼓"称之为"Gungl"、"Jungl"或"Gungc",侗族"Guh Louc"称谓中并没有"鼓"的含义.虽有的侗族"鼓楼"确实"楼内置鼓",但绝非"楼必悬鼓".侗族"鼓楼"并非"因鼓而得名".将侗族"Dangc Wagx"(堂瓦)称为"鼓楼",是在汉族语言文字引入侗族地区之后才出现的,"鼓楼"这一称谓不符...  相似文献   

6.
"侗款"是侗族古代社会的一种村寨之间自发联合的民间自治和自卫组织,是侗族和谐生活的文明公约,是侗族地区自我约束的"法律"体系,是侗族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侗款"在侗族和谐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十洞"款会文化历史变迁及其价值的分析,让人们更加具体地了解"侗款"文化.  相似文献   

7.
韩国语属汉字文化圈语言,汉字词是其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历史文化发展形成自身特点.汉字词形态学特点基于汉字词语素间的结合,包括未见于非汉字词或有别于非汉字词的明显特点.汉字词语素依形态可分为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其中,自由语素分为完全自由和有限自由两种形态.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名词性、谓词性和修饰性.形态结构特点主要有混合结构和缩略.混合结构包括自由语素混合结构、黏着语素混合结构、谓词结构和副词结构.  相似文献   

8.
南部侗族地区几乎每一村寨均信仰"萨岁","萨岁"不仅是村寨的保护神,而且是最高神."萨岁"崇拜起源于侗族父系集团的"始祖母"崇拜和"土地"崇拜."萨岁"崇拜在具有普遍性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区域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形象,有的区域在特定的时代需求下,还将"萨岁"与本区域的女英雄形象结合在一起."萨岁"崇拜对于侗族村寨内部资源的整合及区域间的联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西、日文化互动过程中,有一批汉字术语经历了从中国古典词-传输日本-日本借以对译西洋概念,使其内涵发生近代转换—转换后的该汉字术语又传输回中国。此种"侨词来归",正是中日文化面对西方文化东渐而发生互动的一种表现形态。本文以"卫生"、"物理"、"小说"为例,阐述此一论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澄清汉字性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包括词文字和语素文字.古代汉字是词文字,现代汉字是语素文字.把表意文字理解为"以形表意"的文字是一种误解,认为汉字中的"字"与拉丁文字中的"字母"不可比的观点是错误的.文字的性质取决于文字系统中的单个符号和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陈师道提出苏轼"以诗为词"说,体现了独立的人格精神,在当时有一定代表性,是词学史上"尊体"之论的开端.苏轼"以诗为词",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觉.从客观上说,根本原因是传统深厚的诗歌所给予的巨大的影响力."以诗为词"的精义,主要体现于格律、题材、体性这三个层面.对苏轼"以诗为词"应当重新评价不是"销蚀词美",而是丰富词美;不能以"士大夫化"取代"以诗为词"说;"以诗为词"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创造高雅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汉英指示词"这"和"this"的语用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示词是语用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话语中的信息指示是理解和表达意思的关键.汉英指示词"这"和"this"不仅具有一定的共性,而且各有其特性,它们之间是不完全对等的.  相似文献   

13.
假借是汉字应用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现象.假借关系可以在两对词或更多词之间交叉递相发生.有些汉字之问存在着密切复杂的关联,现今的字词对应关系的格局是经过了两次以上假借关系的发生而最终形成的.如"何"与"荷"、"来"与"麦"两组汉字今天的使用格局.都是经过了两重假借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安子介先生的汉字研究成果在当代较为突出.他据形解义,对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很多汉字进行了饶有趣味的说解,其影响颇大.特别是安先生把90%的汉字纳入会意系统,对汉字的构造原理作了深入分析,很有新义.但安先生在一些汉字的释义上,在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上存在一些问题,他不讲或基本上否定<说文>"六书",对"从某某声"从某从某某亦声"从某从某"缺乏具体分析,不利于真正解开汉字之谜.评析安子介先生汉字分析的得与失,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侗族款词是侗族人民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创造,并经过不断的汰选后而形成的一种民间法规。它长期对侗族人民的日常规范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侗族人民的人格起到模塑作用。本文就侗族的款词(以下简称“侗款”)所规定的民间法律法规,探究其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与人格的模塑,以期对民间习惯法的重新审视,指出民间法律在当今的社会构建过程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六书"新解     
"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六书"之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和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将"六书"一分为二,一部分称为造字之法,另一部分称为用字之法,这种观点是建立在把汉字仅仅看作是文字--同拼音文字一样的文字的基础上的,依据这样的汉字理论研究"六书",必然得出"转注" 与"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的结论.根据汉字的性质和"六书"本身的特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六书"不仅是汉字的造字之法,同时亦是汉语的造词之法."转注"和"假借"虽然没有形成新字,但却形成了新词,根据汉字字词合一的特点,"转注"和"假借"既是造词之法,又是造字之法.从这个角度看,"六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把"转注"和"假借"看作是"用字之法"而排除在"六书"之外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7.
徽商江春、江昉兄弟扶助下的康山草堂词人,基本上继承了厉鹗"清幽冷寂"的艺术风格.在乾隆中叶的文坛上,将"浙派"之词发扬光大,是"浙西词派"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论"柳永热"现象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词林的"柳永热"现象,可以从柳词传播自然空间的跨度和喜爱范围的广度两个侧面加以描述."柳永热"的成因主要有三一是词人们创作的相互仿效、感发以及乐工和歌妓的争相传唱.二是北宋承平日久,朝野多欢的社会环境的孕育.三是柳永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大量创制"新声",又力求"旖旎近情",易唱易懂.这些,对"柳永热"的形成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香艳"是纳兰词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为人们所忽视.纳兰词的"香艳"之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物象、情境、色调的温软香艳和对前代艳体诗人情思语汇的借鉴吸纳.这种风格虽然为诸多因素所削弱,却对提高纳兰词的艺术品位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词簇"与"词族"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的多数词语都能以某种关系为纽带聚合成一个个族群.正如王力所言:"词汇不是一盘散沙,词与词之间往往有某种联系,词汇也是有条理的."[1]关于这些相互关联的词语聚合体,有的研究者称之为"词族",而有的学者却称为"词簇"[2]."词簇"与"词族"仅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意义却大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