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小说的“京味儿”萧映老舍是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满族人民最引以为骄傲的著名作家。本文仅就老舍小说中鲜明浓郁的风俗描写,谈谈老舍小说的“京味儿”。一、“清明上河图”式的北京风俗画综观老舍的小说作品,可以有这样一个鲜明的感觉:近一个世纪以...  相似文献   

2.
老舍小说文化品格,主要从创作视角、文化氛围、对国民性的探讨、独特的小说语体、历史与人生哲学的文化意味以及旗人文化现象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从而形成老舍小说文化思考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对市井文化的研究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专著不多。如段玉明著的《中国市井文化与传统曲艺》、鲁威著的《市井文化》、蒋和宝等编著的《市井文化》。这些专著都为探寻中国文化重要的课题,为我们思维向更深层次的拓展提供了理论的台阶。怀着这种探寻的目光,才使我看到了赵伯陶的力作《市井文化与市民心态》在学术研究上所取得的新成果。一、市井文化形态发展历程阶段性特征的概括,是此书一个理论上的新突破。文化是历史的投影。市井文化的产生、发展和成熟,都赖以市民阶层生存空间的不断扩大。从市井的形成、演进到市民阶层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文坛上的一位大家,老舍小说有着鲜明的创新精神。其创新品格,对我们当代文学的建设,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都显示着诸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老舍曾说:“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由于传统家庭是生产与生活的统一体,家庭的组织形式与伦理结构往往成为整个社会的缩影,在老舍对北平文化的检讨中,北平人的家庭生活是一个重要话题。一、传统家庭及其近代的解体  相似文献   

6.
以白话文经典作家老舍250万字较大规模的中文小说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分析老舍小说语言中两种相对的四字格——“有A有B”与“没A没B”。研究认为,每种格式中,能够进入A、B位置的,都是词性相同的单音节词(或语素),在语义上都是表示同类语义范畴的事物或现象,因“有”与“没”的对立而构成不同的四字格,进而因A与B所属语义范畴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综合意义,同时,两种格式的四字语并非呈对应态势分布。研究还发现老舍小说语言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更具经典示范性。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和马致远同为元曲大家,都写有大量的叹世隐逸、表现情爱的散曲,但由于他们出身、经历与生活道路的不同,使作品的基调、主旨、思想蕴含诸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可以说,关汉卿散曲中所表现的主要是市井平民的潇洒,马致远作品中流泻的则是失意文人的悲怆;关曲是市井平民胸臆的外现,马作则是困顿儒生的心理写真。他们分别代表了元曲作家中两个判然有别的创作群体,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元代社会意识的多元性,其作品共同织成了元代社会生活的鸟瞰图  相似文献   

8.
老舍:笑与泪     
本文认为 ,素以幽默风格闻名的老舍小说 ,自始至终都是笑与泪的结晶。老舍的小说笑中含泪 ,有开怀大笑笑出的泪 ,也有笑到深处有所悟得的泪 ,还有悲怆激忿的泪。笑与泪的交融 ,构成了老舍小说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代,有人曾断言:“我相信,在所有当代作家中,老舍最懂小说,也最懂怎样写小说。”①平心而论,此话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并非无稽之谈。在小说创作上,老舍高标异帜,独步文坛,蜚声国内而名震海外,确不失为现代作家中的一个佼佼者。概括地说,温婉沉郁,踏实隽永,是老舍小说的鲜明风格。一作为老舍小说风格突出体现的,首先是幽默的讽刺情调。  相似文献   

10.
主人公叙事模式是老舍小说有意识的美学选择。《月牙儿》和《我这一辈子》通过这种主人公叙事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形象,同时折射出作家的某一种精神境遇。  相似文献   

11.
老舍小说虽然几乎都是取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但至今乃至将来仍然会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探究原因可归纳为穿越时空透视人生本质、浓郁的京味文化、黑色幽默的笔法等诸方面的要素,这应引起当今小说创作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是融多种文化于一身的古典名著。士林文化和市井文化是其主要的文化品格,其中又以市井文化作为文化品格的本质,士林文化和市井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认真说来“五四”时期的大多知识者虽生活于都市之中(或北京,或上海,或其它城市),但他们对于都市文化是颇为陌生的。这陌生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大多来自乡间的知识者并不曾有过城市生活这样的个体生命史;其二,走人都市之后,又因同都市生活的不适应,不协调,始终同城市处于一种十分隔膜的状态中。这样,自然很难谈得上认真地、冷静地比较研究城市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异同、优劣。对于中国城市文化反思的任务,历史地落在老舍这样的现代作家身上。虽为满人但自幼生长于北平的老舍,深深地感受并体悟着古老的北平文化。作为以D年帝王之…  相似文献   

14.
凤儿 《新天地》2016,(11):36-37
民间摄影家刘涛的新书摄影集《走来走去》已经上架.这本摄影集每一张都是扑面而来的市井生活,看起来“价格便宜,量又足”.刘涛说,这是送给父母的礼物. 平庸与叛逆的冲突 35岁的刘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下岗的父亲在火车站当保安,母亲在医院食堂帮忙.父母对刘涛没什么要求,只希望他能早点成家立业,自己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15.
<正> 邓友梅与陆文夫都是在市井小说方面独树一帜的当代著名作家。从1979年开始,邓友梅把精力都放在了市井小说方面,尝试创作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他曾说:“我向往一种《清明上河图》式的小说。”《话说陶然亭》问世后,文坛震惊。紧接着,《双猫图》、《寻访“画儿韩”》、《〈铁笼山〉一曲谢知音》、《烟壶》、《那五》等联袂而来。这一组独特的、充满耐人咀嚼的北京风味的市井小说,与作者的其他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区别开来,形成了邓友梅自己的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陆文夫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把苏州作为表现的艺术对象,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被誉为“小巷文学”或“苏州文学”。特别是《美食家》这部中篇,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市井小说的佳作,也是陆文夫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高峰。它与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作品,  相似文献   

16.
老舍小说呈现着浓郁的平民叙事风格。民间叙事、打造“京味”艺术品格,追求亲切幽默的艺术格调和浅白平易的语言风格是其典型表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北平营业性舞场逐渐兴起,舞者队伍扩大,交际舞业"迅速极盛"。该行业在丰富城市娱乐生活的同时,却诱发了奢靡、享乐、纵欲等不良风气的蔓延,导致北平市政府一再禁舞。30年代初,北平舞业"盛极而衰"。北平的官方、民众、媒体在此间的诸般心态及举措反映了交际舞在该市散播历经波折,呈现出这一时期北平新旧观念并存、博弈的社会风貌,也说明北平的传统保守气质使其社会风尚的嬗变显现出相对迟缓的态势。从根本上说,该市的社会生态系统制约着其社会风尚变迁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8.
冲动是魔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两人因为发生了一些小小的矛盾,对骂了几句后就大打出手,结果轻者受伤,重者致死。某些人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受到法律制裁时,方后悔不已,说:都怪我当时太冲动了。然而,一切都太晚了。  相似文献   

19.
1927年,在蔡元培、李石曾等的推动下,南京国民政府改革教育行政制度,实行大学院与大学区制度。1928年9月,国民政府决定在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北平分会所辖范围内实行大学区制。在北平大学区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学区的集权与各校的独立要求产生矛盾,学校风潮迭起。大学区制设计的初衷本在于教育独立,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摆脱现实政治的影响,学界自身在人事权力等实际利益上也不能置身事外,而教育经费也无法由教育界自身来保障。北平大学区的试行演变成一场持续不断的风潮,其中凸显的是近代中国语境中教育独立的内外困境。  相似文献   

20.
老舍作品的翻译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意义深远.本文梳理了老舍小说英译作的种类、特点及与译者的关系;指出目前老舍译作研究的不足;提出可行的研究视角,旨在为深入研究老舍作品英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