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是云南少数民族将自然物象之表层特征归纳、概括、提炼而成的艺术精华,其本质是一种表达特定意义而非指代具体实物的图像类视觉符号,它本身构成一个意义系统,并支配着纹样使用主体依照该意义系统思考与行动。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具有与生活物象的相似性、符号寓意的约定性、对服饰载体与符号含义的依赖性以及对特定语境的归属性等特征,符号寓意的约定性是其本质属性。对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本质及属性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云南民族文化的内涵及特质,同时对于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侗族服饰纹样是记录优秀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蕴藏了丰富的生殖文化内涵。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侗族服饰中的生殖纹样,并以植物纹样、动物纹样为例,探索纹样中蕴含的生殖文化内涵,分析纹样的造型特征与构图结构,这为人们研究侗族服饰纹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彝族服饰的款式、色彩、装饰与纹样、面料、工艺五个方面的符号构成,从符号语义的角度分析,彝族服饰具有指示性语义和社会文化语义双重语义功能,指示着人们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的差别和季节变化,也指示着其民族标志与信仰图腾。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以儒家礼教思想为其核心理念,在儒家礼教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服饰形成一系列独特的艺术符号及审美观念,其日常着装折射出一定的伦理道德观。传统服饰色彩、形制、纹样以及首饰和配饰等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文化,传统服饰受儒家文化影响形成了"文质彬彬"和"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传统服饰着装中体现的君子、妇人及忠孝道德显示了古代封建礼教的伦理纲常。  相似文献   

5.
宫廷服用文化是宫廷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视阈及独特载体。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宫廷服饰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含义与古诗词曲融为一体。文章将从穿衣者阶级色彩、服饰外形以及服饰材质三个方面来探讨此类诗歌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传达宫廷服饰的别样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6.
以土家织锦纹样的不同题材为创作原材料,阐述了织锦纹样的结构、丰富的题材、对比强烈的色彩,并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将简化、归纳等变形处理后的织锦纹样,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突显了平面与立体交融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滇省夷人图说》是在清代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由云贵总督伯麟奉皇帝谕旨主持绘制的,是反映云南少数民族外貌特征、服饰、饮食、习俗及生产生活情景的官方图册。该图说从空间性图像符号生产表征了对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政治想象;从锄头、服饰、伞、乐器等生产生活层面的共享性图像符号见证了清朝嘉庆年间云南各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从服饰、婚俗、祭祀和信仰仪式中的自享性图像符号视觉表征了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文化特征。《滇省夷人图说》以绚丽色彩、变化的线条、丰富的场景、精简的文字等构成的视觉图像展现了清朝中华多民族大一统的盛况,见证了清朝嘉庆年间云南各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它不仅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视觉建构,也为新时代如何利用图像形式和图像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信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服饰纹样来表达的,这些纹样具体地表现了中国古代民俗信仰以及图腾崇拜的情感与内涵。本文主要从服饰图案文化与民俗信仰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叙述信仰对于服饰纹样的影响,以及这些信仰在服饰纹样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几何纹样的布局及其工艺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几何纹的由来、形式及广泛适用性作了归纳性分析,并结合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实物,重点分析了几何纹样在近代民间服饰造型中的布局、实物的装饰工艺即装饰方法、装饰部位。通过分析与总结将有助于对几何纹作更进一步的探究,为几何纹样的传承以及在现代服饰产业中的应用奠定理论依据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0.
解读了黎族双面绣的起源、研究现状、刺绣流程和含义,并从纹样图案和色彩运用两方面分析提取了双面绣的艺术元素,结合现代审美与流行趋势,将双面绣创新设计运用于服饰设计中,给传统的黎族双面绣带来新的发展方向.旨在通过这种创新设计给服饰品带来消费新时尚,并为传统民族文化提供新的传承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