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子今 《南都学坛》2012,32(4):10-13
在汉王朝对西域实施有效控制之前,匈奴势力对这一地区有显著的影响。这就是所谓"西域诸国"皆役属匈奴"的时代。《汉书》卷九六上《西域传上》记载:"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黎间,赋税诸国,取富给焉。"僮仆都尉"是汉文义译匈奴官职特例之一。分析"僮仆"取义以及"僮仆都尉"居地和"僮仆都尉"设置的时段特征,对于理解和说明这一阶段的西域史和匈奴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以来,新疆始终是祖国领土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现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民族观和宗教观的视角,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与交流的历史层面,试述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西域都护是汉王朝为保持干预西域事务的强大影响力、保障丝绸之路畅通而设立的管理西域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河西汉简和传世文献中元康年间的"都护"都是当时完整意义上的"西域都护"。神爵二年之前,西域属于汉匈争夺地区。神爵二年,随着匈奴日逐王降汉、车师彻底被汉王朝占领,匈奴在西域的主体势力基本瓦解。西域都护军政职能的强化,不仅对西域南北道诸国进行领护监管,还统一管辖了包括屯田机构在内的汉王朝在西域的其他机构,因此,传世文献称西域都护建立于神爵二年有其合理性。西域都护具有使者、"加官"性质,是汉代领护边疆少数民族的使职;西域都护通过"护道"实现"护国",通过"护国"最终实现汉王朝打击、孤立进而迫使匈奴臣服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主要指狭义上的西域,民族成分复杂,既有起源于甘青高原的氐羌民族,也有与北方匈奴有源流关系的乌孙,还有高鼻深目的塞人;西北边疆各民族的政权都得到汉王朝在政治上的认可,他们与汉王朝建立了一种羁縻关系,是汉王朝西域都护治理下的地方政权,从统一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汉王朝对西北边疆各民族的治理是统一多民族中国对中国西北治理的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为"玉帛之路——丝绸之路形成史考察",叶舒宪《鸠杖·天马·玉团——玉帛之路踏查之武威笔记(二)》,通过河西走廊上历来向东输送最多最频繁的两种物——玉石和马匹来解说中原王朝与西域民族间贡物贸易的纽带关系并诠释中国所以为巨大版图之多民族国家的道理。易华《齐家玉器与夏文化》通过玉文化的盛衰来说明齐家文化是东亚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反映了夏朝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状况。冯玉雷《玉帛之路环腾格里沙漠路网考察报告》腾格里沙漠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为2014年玉帛之路田野考察的武威笔记。从河西走廊出土的汉代木鸠杖,探讨华夏王杖、玉杖的源流。通过武威雷台汉墓出土铜奔马解说天马神话观的由来,再通过河西走廊上历来向东输送最多最频繁的两种物资——玉石和马匹,解说西玉东输现象与天马西来说的物质与精神互动及其叠加影响,兼及中原王朝与西域民族间贡物贸易的纽带关系,诠释中国所以为巨大版图之多民族国家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自汉代开始在西域设立属国和都护,以迄清代的西北治理,不难发现,西北边疆地区经历了一个由被内地争权羁縻、争取的外围地域即"西域",逐渐演变、被整合为中国国土即"西北"的过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即由"西域"到"西北"的变化,不仅意味着指称上的改变,其实质性的内容是"西北"边地内化为"中国"国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北"成为"中国"的西北——尽管这一历史进程中曾经历战乱、分裂、割据,但其总体的趋势却是指向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格局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8.
隋唐两朝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历史上西域治理的重要时期。隋唐时期出现的西域治理人物、事件、关系相互间紧密联系,不断推动和形成以军事制度为主的制度回应。在这一历史阶段,西域治理历史人物、治理事件和制衡关系重现隋唐治理西域的场境。以军事制度主要代表的羁縻府州制度、都护(督)府制度、军镇屯戍制度形成基本的制度回应,成为隋唐时期西域治理主要制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出土的几方墓志文献反映出隋代曾有"安西都护"之设。隋代"安西都护"的出现与隋炀帝、裴矩等人企图"掩吞秦汉"的西域经略有密切的联系。它的设立可能正是为了弥补裴矩离开西域之后此区域的高层权力真空,其职能也应当继承了裴矩时代的接引、招待、互市、涉外,甚至军事管控等。隋代"安西都护"与此区域内扮演重要角色的粟特人有直接的关联,这可能也为其从幕后推动高昌"义和政变"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关于“西域都护”的论者,大有人在,通观论证,基本类同,所引史料,或长或短,均出《汉书·郑吉传》和《汉书·两域传序》。现把这两段史料,比较详细的予以摘引。《汉书·郑吉传》说:“自张骞通西域,李广利征伐之后,初置校尉屯田渠黎。至宣帝时,吉以侍郎田渠黎积谷,因发诸国兵,攻破车师,迁卫司马,使护鄯善以西南道。神爵中,匈奴乖乱,日逐王先贤掸欲降汉,使人与吉相闻。吉发渠黎、龟兹诸国五万人,迎日逐。……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吉既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上嘉其功效,乃下诏曰:‘都护西域骑都尉郑吉,拊循外蛮,宣明威信。迎匈奴单于从兄日逐王众,击破车师兜訾城,功效茂著。其封吉为安远侯,食邑千户。吉于是中西域而立莫府,治乌垒城,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汉之号令班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