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42年发表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理论的历史总结,成为周扬所谓的"第二次文学革命",支配了当代文艺的发展。马列文论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合,形成了中国当代反映论的认识论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意识形态和现实主义成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两块基石。新时期,通过强调文学自身规律,逐步摆脱政治控制,经过现代主义文学的提倡和实践,文学"向内转",以文学审美论取代了文学意识形态论和文学认识论,建立了"纯文学"的体制。当"纯文学"观念开始凝固和本质化的时候,进入新世纪以后,反思"纯文学"又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潮流。文学的概念被重新打开,文学观念被历史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时期出现的底层文学潮流,探索其现实主义的特殊形态。得出结论:底层文学奉行高尔基的"赤裸裸的真实"观,在消解政治意识形态和推进现实主义非经典化方面与新写实相通;在叙事立场上不同于新写实的"零度情感",而以强烈的人民性及批判性与"左翼文学"相连;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创化"形态区别于"左翼文学"对现实主义的固守而表现出一种开放的姿态。底层文学的现实主义不是文学史上任何一种现实主义的简单回归,它是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基于共同的"民族精神",以<战国策>等刊物为阵地,在陈铨的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文化团体--"战国策"派.他们从学术和文化上提出了"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理论,呼吁民族文化的重构与民族精神的重造,其主要观点是:引进、宣扬、阐释西方社会中崇尚武力的文化思想;批判中国柔弱文化传统,重新发掘中国文化中的"武道传统";批判五四以后中国文化存在的误区,提倡"民族文学"运动."战国策"派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抗战的时代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把"战国策"派等同于法西斯,或者视作国民党的政治帮凶,是有失公允的.另外,虽然陈铨的"民族文学"理论纲领与左翼理论界的一些文艺政策不谋而合,但是在后者看来,陈铨的文学理论抹杀了人民群众在民族文学运动中的作用,否定了阶级在民族文学中的价值,因此对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陈铨提出的要建构一个让全民族同胞"利害相同,精神相通"的民族文学,只能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乌托邦式的文学梦想.  相似文献   

4.
在当下中国文艺学知识转型和范式转换的视域中,南帆主编的《文学理论(新读本)》是一次重要的话语实践。其突出特点是,在深度反思当下中国文艺学危机的基础上,将话语分析作为重建文学理论的新"入口",进而运用西方文化理论将文学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意识形态分析。然而支撑其理论框架的历史主义文学观并无实现可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20世纪30年代曾形成的左翼文学思潮,日本是重要的传播源,中国左翼思潮中的"日本元素"就非常突出。此种"日本元素"对于我国左翼文学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但由于日本的左翼文学自身的不完善性,对其盲目接受,也会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穆木天思想和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其核心体现了与"边缘文化"相联系的左翼文学的精神特征,与30年代左翼文学的灵魂--鲁迅有着一致的精神趋向.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性",在这个问题上,穆木天的文艺思想既有重要的价值,又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是与他的"日本体验"内在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穆木天思想和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其核心体现了与"边缘文化"相联系的左翼文学的精神特征,与30年代左翼文学的灵魂--鲁迅有着一致的精神趋向.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学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性",在这个问题上,穆木天的文艺思想既有重要的价值,又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是与他的"日本体验"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以鸳鸯蝴蝶派为参照系观看左翼文学,可以发现从鸳鸯蝴蝶派到左翼文学,再到当代文学中的大量"革命斗争题材"的文学,实际上是具有比较清晰的"草蛇灰线"可寻的。五四新文学革了鸳蝴派的命,打开了自己的新天地。但五四新文学由于不重视文学市场而渐趋式微,又被重视文学市场的左翼文学革了命。左翼文学在重视文学市场方面与鸳蝴派是相通的。文学本身具有的消费性,不论在何种时代,都会顽强地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30年代的左翼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对当时的整个文坛与社会,对抗战时期及战后之文学乃至当代文学史均有深远影响. 围绕左翼文学的争论自其问世以来一直紧相伴随,左翼阵营内部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行进策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左翼由"在野"变为"当朝",曾经屡遭查封的左翼刊物像积谷入仓一样大批量重印,所有的质疑全都销声匿迹,席卷而来的是通过追忆与肯定来重构的左翼文学"主潮".  相似文献   

10.
<对马>是左翼提倡"国防文学"时备受称颂的一部作品,细读文本,不难发现它主要是苏联国家意识的张扬.然而,很多左翼作家、理论家有意无意忽略<对马>中的苏联殖民话语,转而强调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进步民族主义观,与此同时,对<对马>的解读,折射出党团组织介入文学的尝试.因此围绕着<对马>及其所引出的"国防文学",左翼内部产生了不同意见,并和国民党文人在民族话语上展开了争夺.对<对马>在中国的接受情形分析,可以看出左翼文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在民族话语和阶级话语上的复杂纠缠.  相似文献   

11.
青野季吉是日本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极其活跃的日本左翼文艺理论家,以对"目的意识论"和普罗文学新形式等问题的提倡得到了当时中国左翼文学界的呼应,也得到了鲁迅的关注。不过鲁迅所关注的并非是青野季吉的"目的意识论",而是其关于普罗文学的"新形式论",并由此在"革命文学"等问题的讨论中形成了正确的借鉴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第一代左翼理论家青少年时代接受的教育当中,传统教育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此形成的艺术观念与文学修养,是他们接受、理解从国外传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时无法排除的前见。"革命文学"论争过程中,面对年轻的革命家宣扬的"马列主义文学理论",鲁迅与茅盾最初很大程度上是凭着从小培养起来的艺术直觉提出质疑,然后再为这种质疑寻找理论根据的;瞿秋白能够在指导"左联"工作时尊重文艺规律,并成为鲁迅的"知音",进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与批评的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其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艺术教育起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以及在国外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念,都是十分复杂的存在。前者影响后者的具体过程因此也就表现得极为复杂。但是,这种影响的存在,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19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经受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形态的主体性"询唤",但是由于其小资产阶级根性,他们必须首先通过文学这种"审美意识形态"建构出一种"异己"的阶级主体——无产阶级,然后才能在这种对象化过程中实现身份确认与主体建构,由此形成了左翼作家的主体性悖论。其具体体现为:左翼作家内在的"小资产阶级根性"与通过外部斗争而获得的"无产阶级意向"之间的悖论。左翼作家在自身的主体建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种"左翼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模式;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最初形态,其显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所在。因此,当下重审1930年代左翼作家主体建构过程与特征,理清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中国化的历史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理论的研究领域里,俄国形式主义通常都被视为以科学方法处理文学内在问题的倡导者。他们为文学研究树立了新纪律,主张文学研究必须以文学本身为目标,必须是一种独立自主的活动,而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与主流学界所呈现的上述形象恰恰相反,本研究发现,俄国形式主义者对"文学性"的理解和定义,其实与20世纪初新兴的电影影像逻辑和立体未来主义的视觉实验,有着紧密的历史因缘。因此,本文尝试透过大量的史料勾沉和文本分析,将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观点重新置放在立体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等苏俄左翼前卫艺术运动的语境中,进行再解读;希望藉此点明,俄国形式主义在文学研究领域里所推动的范式转移运动,与苏俄左翼前卫艺术工作者在电影和绘画等视觉艺术领域所进行的实验创作之间的历史车翏车葛。最终,本文希望初步阐明,包含在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中独特的视觉经验或视觉性;并在结语部分进一步指出,隐含在苏俄左翼前卫艺术理论和实践中的文化政治意涵。  相似文献   

15.
聂绀弩是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文坛的左翼作家之一。作为文坛"新人",他承续鲁迅开创的现代乡土小说传统,在左翼文学支配文坛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新的历史开拓。他保持乡土文学写实的优长,舍弃了左翼文学形成之初"革命的浪漫蒂克"方式和"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以革命现实主义的笔触对大众题材和抗战题材进行深入发掘,是"普罗"文学成熟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的影响,农村出身,"萍草漂泊"的底层生活,使赵树理意识到无论是左翼文学提倡的"大众化",还是解放区文学的"为工农兵服务"的"大众化",其价值立场都是历史预设的.赵树理自觉地站在了农民现实关涉的价值立场上--而非单纯的知识分子价值立场--去言说民间的声音,他的大众化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样式.  相似文献   

17.
论革命英雄传奇对神话原型的现代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神话原型角度考察解放区文学中的一类重要文学现象——革命英雄传奇。论文从英雄原型、复仇原型和彼岸原型三个方面梳理了革命英雄传奇对左翼文学理论的接受与深化,并进一步阐释了革命英雄传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对神话原型思维方式的继承和置换。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文学与左翼文学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五四"文学发轫之初,就夹杂着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受"五四"文学的影响,左翼文学也常常带有鲜明的"五四"启蒙意识。但"五四"文学与左翼文学本质的差异,使得两者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冲突。这种碰撞冲突的关系在蒋光慈、柔石、丁玲等作品中有很好的表现。从"五四"文学和左翼文学的融合矛盾的复杂关系可以看出延安文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复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西方女性主义“身体写作“理论及其中国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女性主义"身体写作"理论是在弗洛伊德、荣格心理学理论及德里达学说影响下,在西方盛行自白派诗歌创作的文学氛围中产生的。中国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是以"身体写作"为重要理论源泉,并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英美自白派诗歌、中国当下社会文化与文学现实及作家个人生命体验、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某些特质亲密融合而产生的,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富有中国气质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的左翼文学思潮由来已久,但左翼文学批评活跃于澳大利亚文坛的时间为20世纪30—50年代。左翼文学批评的核心观念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来自苏联的批评观念主张艺术家应该乐观地描绘社会主义现实和共产主义革命,同时扎根现实生活,坚守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用革命的艺术教育大众,培养社会主义精神。早期的澳大利亚左翼批评与自由派民族主义批评因现实主义的共同信仰而结盟,但这一结盟的后果是左翼批评最终在后者的压力之下消磨了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激进诉求。60年代,传统的左翼思潮归于沉寂,但是,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新左翼"思想席卷整个澳洲大陆,"新左翼"除了直接参与文学批评以外,还影响了包括女性文学批评、土著文学批评、移民文学批评和后殖民文学批评在内的许多流派,这些明显具有左翼倾向的批评流派于80年代前后风行一时,但至90年代,在澳大利亚社会日趋保守的大环境之下,它们迅速地走向了颓败。认真梳理澳大利亚文学的左翼传统对于认识澳大利亚文学和社会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