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与空间共同构成了文学叙事的两个维度,两者和谐统一,不可分割.在以往的文学叙事研究中,论者多从时间的视角进行解读,而空间视角却在有意无意之中被忽视.地域空间、生活空间和心理空间是文学叙事中空间视角的三个层次.从地域、生活和心理空间三个方面对《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一书的空间叙事进行试析,以解读小说中蕴藏的文化无根性和精神漂泊感.  相似文献   

2.
茅盾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及其遭遇 ,与今天我们正在发展着的新潮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既有着相似之处 ,也有着许多不同。茅盾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的理论研究、接受方式和经验教训 ,同新时期新潮文学对于现代主义的运用和借鉴具有论题的可比性。这一论题此前是被学术界所忽略了的 ,因此 ,比较两者在接受方式和社会背景、哲学观念、美学思想等方面的异同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会大学的文学期刊是我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殊视角和有益补充。以民国天主教辅仁大学校园刊物《辅仁文苑》为研究对象,从文学翻译、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等三个方面,可以较为全面深入地探讨该刊物的文学意义及其在华北沦陷区文学界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向备受冷落的南朝帝王及其家族文学研究渐趋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关南朝帝王及其家族文学的诸多重要问题如诗文创作、文学思想、文学集团等得到了深入系统的阐释和研究,但研究也存在着视角过于单一、观念陈旧、比较研究不足等局限。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浩瀚的诗歌海洋里,古典诗词犹如一粒粒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文学殿堂里,并且给后人留下了不断诵读和研究的领地。而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表现的地理空间问题,则是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从作品的题目、内容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来寻找突破口,为文学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契机,从而拓宽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研究中,其知识对象的特征往往被忽略了.文学研究对象首先具有设定性,文学本身就是人创造的,而且对于文学的看待和理解也是人自身的规定,这样作为研究对象的文学不是一个本然的存在,而是人所规定的存在,人以什么角度去看待它,它才可能以什么面貌呈现;文学研究对象其次具有游移性,文学研究中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始终是游移不定的,这种变化体现为三个层次,一是文学创作与阅读中自觉地进行变革,二是文学研究角度的变化,三是和文学有关的技术领域的变化,它使得文学的创作或者人们看待文学时采用的手段发生变化;文学研究对象还具有功能性,文学研究中文学在发生变化,研究文学的视角、方法在变化,对于文学提问的方式和方面也在发生变化,这样,新的对文学的思考和看法就会对文学的下一步的认知,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从而产生出实际的效果,这效果就是功能性的.我们研究文学,不是一步步地逼近到一个最终的答案,而是通过研究看到了文学的多方面的面貌,而新的面貌的出现对于我们理解过去的文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以后创作新的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欧美文学译介与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全球化使欧美文学研究走向动态化。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即时接触欧美文学新作,并且跟踪欧美文学研究的动向。全球化将欧美文学研究引入文化大视野,带动了比较文学的发展。全球化的文化语境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全球化的视角将我们从僵化的决定论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引导我们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全球化对于欧美文学经典的冲击是巨大的,这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全球化世界中,任何一个民族的价值体系和审美观念都被置于了比较的文化语境下;全球化语境下,欧美文学经典遭遇了网络文学和读图时代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从人类学视角对性文学进行批评使我们对这类作品和文学现象所涉及的人、性、文学三者关系有深刻的理解,创作和阅读性文学是人类的性补偿行为之一.性文学的圣洁与肮脏二重性是由于早期人类对性的公私分离,公类的性作为高媒祀典的国家行为抽象而神圣,私类的性才是个人的具体的性行为,由于其和群体、国家利益的远离而肮脏.性文学的书写方式中,"放荡"的美人尤为注目,这与人类早期女(雌)性的以色易食和男性对女性的性爱女神期待和地亩神崇拜有深刻的渊源.一般对性文学的贬损是由于耻感性心理和早期人类的生殖唯一的性意义.当下文学中的"性泛滥"与全球化文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融汇有关.存在于中国文化积习中的当下性文学并不能真正起到解放人性获得自由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 我国的文学研究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不仅与五六十年代的情况相比较起了很大变化,就是与七十年代后期的研究格局相比,也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要是对这些变化作一粗线条勾勒,似乎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思想解放,新潮迭起,学科纷涌,观念杂陈,竞放异彩。这种情势的出现是以研究方法的更新开始的。过去的文学研究忽视了要在研究方法上不断更新这样一个问题,以至多年来研究方法比较贫乏,研究视角也比较单一。如习惯于从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中寻找一些概念或规律,与文学现象结合一番,在这些现象中寻找概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外国文学从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跨文化的文学阅读活动,20世纪的文学理论告诉我们,跨文化的文学阅读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个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择取什么样的阅读视角的问题.后殖民主义理论特别指出,当一个弱势文化在阅读一个强势文化的文学时,阅读视角的问题经常会表现得更加突出.我国对英语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明确地反映出我国外国文学界的研究立场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自动认同西方大国的倾向,我国的英语文学研究常常将英语文学与英美两国文学等同起来.而要拓展我国的英语文学研究,必须首先调整我们的阅读视角和研究立场,在摆脱殖民心态的前提下坦然面对英美以外的一切后殖民英语文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世纪文学婚恋叙事的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观:一是对新世纪文化语境、研究方法的探究;二是从性别、身体与女性自觉的视角切入婚恋叙事研究,凸显新世纪婚恋叙事的政治意义;三是观照新世纪文学婚恋叙事的"欲望化"的研究及其伦理、道德考量。研究视角的进一步丰富、婚姻伦理的探究以及不同地域、空间文学的婚恋叙事研究,是当下新世纪文学婚恋叙事研究的进一步开拓和深化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魏晋是一个"哲学时代",哲思对文学的广泛影响是我们研究魏晋文学时不应回避的,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待这一影响,才能正确理解魏晋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本文拟从这一视角,对东晋诗歌哲理化之特征、成因、影响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期、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学者们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在本文里,为着同样的发展和创新的大目标,我们试图从“文化话语研究”的视角重新阐释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及其研究的性质和特点,以期发掘民族文学实践和研究范式应该关注的新问题,同时也提出民族文学和研究应该采取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回顾新中国70年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状况,有助于我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70年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粗到细、从综合到专研,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图书出版方面,建国初期及改革开放后,国内翻译出版的澳大利亚文学作品数量尤多,质量上乘。黄源深的《澳大利亚文学史》(1997)和王腊宝的《澳大利亚文学批评》(2016)两部论著的出版,标志新中国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文学术期刊有关澳大利亚文学研究的论文数以百计,这些文章在土著、女性、儿童、华裔、殖民、生态等主题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未来的澳大利亚文学研究需在澳大利亚性、世界性和中澳文学互动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和拓展以丰富世界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泛文学时代的文艺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说和诗歌的衰微,文学向大众传媒的转移,表明我们已进入了泛文学时代.全球化进程的冲击,元语言的暴露,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文艺学必须作出恰当应对:在研究对象方面,用文学话语现象取代文体类别;在研究原则方面,用调查性、兼容性原则取代体系性原则;在研究方法方面,用文化的研究和话语的分析取代形而上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潮编辑”群体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助推力.它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时代原因和历史背景;它发掘、培植了一批文学新生力量;它和“新潮作家”、“新潮批评家”一同促进了文学形式变革的完成并影响了先锋文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文学     
最近看了一本小说选《逼近21世纪的文学》,基本上是部新潮小说的汇编。在内容方面,无非是一些图解新思潮的小说,如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形式上,大都是以反传统审美方式为乐的,虽不至于屈牙;但都是那种令人味同嚼蜡的叙述。新潮小说家总是以欧美先锋文学为范本,似乎现在还写传统文学就不配进入21世纪。我始终怀疑到了21世纪就是先锋文学一统天下的说法。从我国经济发展规划上看,到了下世纪中叶我国无非是现在西方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在现在的发达国家;如美国;也不是人人都读鲁鲁斯特、杜拉斯。相反的例子是,欧美流行的《桥…  相似文献   

18.
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强调文学真实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新潮小说家反叛传统的真实观,注重想象与虚构在创造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实质上这是以"不写真实"去表现真实的真实观。其建构策略有排列组合法、嫁接转换法、粉饰伪装法和扭曲变形法。这四种创作技法从形而上层面揭示了文学真实在意识领域的存在形态。但由于其真实性过分理性化因而缺乏生命的光辉,新潮文本难以经典姿态长驻文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一直是一个相对封闭自我循环的文学客体,而对这个比较单纯的文学客体所进行的审美观察,其视角基本是社会的和历史的。但是,近年来,由于民族文学有了较为全面的蓬勃的发展,从传统的社会历史视角进行审美观察,要对其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精确独到的理论描述,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因此,本文尝试从作家、作品、读者三个文学研究环节切入,先引出民族文学研究的传统视角与传统方法,然后,略论变更后的民族文学研究视角以及伴随而来的较为新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尝试从"代际"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五四新文学的发生,将新文学早期的参与者划分为三代人:以《新青年》群体为代表的第一代,以《新潮》、《新社会》群体为代表的第二代,以20世纪20年代初涌现的众多文学小社团为代表的第三代。通过比较这三代人在身份、资源、位置、人格形象等方面的差异,大致勾勒出一代"文学青年"的出场以及新文学"场域"浮现的过程,并提出应将"新文学"与"新青年"的关联,当作把握五四之后新文学整体走向的一个必要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