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苗族历史的主要记述形式,是散布于民间的口头文学。但如将口头文学作为历史的资料运用,在可信度上则有问题。文章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一种理解口头文学和解析其历史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各民族的民间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多民族文学史书写"两个场域共同的研究对象之一。目前两个场域所共同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全球化进程中口头文学的濒危与保护。通过考察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场域出现的口头文学"物质化"、"商业化"现象背后口头文学价值判断的某种误区,从两个场域的互动关系中,探讨与民族口头文学价值建构相关联的口头传统要素。由此反观"多民族文学史"书写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3.
"口头诗学"立足于民间口头文学的"程式化"演述,将声韵视为口头文本研究的基点。彝族口头文学的声教传统注重声韵在口头和书面创作中的核心地位,彝诗韵文的声韵规律主要体现在"声"与"音"的意义关联上,彝语传统的构词特征也是建立彝族民间口头诗歌韵律图式的语言学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形式和题材两方面介绍了塔吉克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艺术和民间口头文学。  相似文献   

5.
十年动乱时期的我国民间口头文学是一朵被人遗忘了的奇葩。 在十年内乱中,我国文坛百花凋零,呈现出历史上罕见的沉郁局面,唯独民间口头文学却蓬勃兴起,英雄奋起,独撑文坛,为当代文学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的歌谣有上千首,故事五百多个,至于区域性的就更多了。这是世界现代文学史上也少有的现象。可惜的是,它象一朵带刺的蔷薇,评论家们总以其内容的混杂而不敢伸手,但值得提醒的是:这些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是人民自己的创作,它如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直  相似文献   

6.
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对民间口头文学及其他民间艺术的关注与研究,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别开生面的崭新篇章。从作品的丰厚积累到相关理论著作的陆续问世,标志着中国民间文艺学正走向成熟。保护民间文化的世界性热潮,使其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强化卓然独立的学科品格,是建设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英雄史诗《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它产生于公元十至十二世纪前后的帕米尔高原。当时,柯尔克孜族尚无文字。众所周知,当一个民族尚未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字之前,文化遗产的保存是极为困难的。这在客观上,对口头文学  相似文献   

8.
国家非遗项目河北省藁城市"耿村故事"是民间口头文学中的瑰宝。为了进一步推动其走出国门,加强海外对它的了解,有必要弥补目前英译本的缺失。考虑到耿村故事所涉题材广泛,因此根据不同题材,从神话、人物传说、四大传说、佛道传说、风俗习惯、寓言、笑话与生活故事等六个层面系统地探讨其英译策略,强调故事背后蕴含的中国文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翻译成册并出版,推动耿村故事走出国门,成为源自当代中国、风靡全世界的"一千零一夜"。  相似文献   

9.
曲艺是中国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极具特色及韵味的艺术形式。从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到宋、元、明、清曲艺音乐的繁荣,诸多曲艺种类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传承至今。随着当代社会的现代化,曲艺音乐生存土壤、传播状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当下曲艺音乐传播传承之道首先是传播形式、内容方面应有所创新,其次应注重受众层面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而且在传媒的传播活动中应有计划地增加一些曲艺音乐的分量。  相似文献   

10.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演进交融,形成了具有乡土区域特点的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其中民间谚语的发展与互动极有特色,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中的民俗研究现在已成为前沿研究课题,民间故事的主题和民间信仰是如何被写进文学作品的,是出于作者的本能还是他们的深思熟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文学与民俗的历史渊源、文学家对民间故事的改写和文学中的民俗研究的种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由于司马迁在《史记》中采录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谣谚、寓言神话、方言土语等民间文学语言,借鉴和吸取了民间文学中特有的结构模式、叙事手段和言说方式等艺术手法,使得《史记》的文学语言在作家书面语体为主导的风格中,带有了较强的民间口头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13.
刘守华著《中国民间故事史》是一本颇具开拓性的中国民间故事学史的权威专著 ,体大思精 ,气魄宏伟 ,独创处多 ,书中以锐利的眼光与非凡的洞察力把极其丰富的民间故事史的知识 ,与大量的可贵心德见解详尽地展示出来 ,充分表露出一种高度热爱中国民间故事的民族自豪感与积极弘扬中华民间文化的高尚情操。它的出版 ,对于推动当前富有学术个性与民族特色的中国民间文艺学 ,不愧是个十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民族历史的文学叙事,往往受制于作家意识形态的制约,这种制约表现为作家对现实政治需要的应答,但莫言以超越阶级、党派的胸襟与视角,秉持悲悯精神与人道观念,在民族与阶级情感的纠结中,切入对人性与历史的考察,并通过文本重构桎梏中的历史叙事,还原历史现场应有的丰厚、复杂与模糊。其作品从民间获取话语资源,出离了高度组织化的历史形态,展现出一种富有时代精神的鲜活的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15.
清朝晚期制订了中国第一部出版法规<大清印刷物专律>,在此法规之下出现了三种文学传播路径:主流的、民间的和边缘的.民国初年又制订了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出版法>,对现代文学的传播具有压制和规范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蛇传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流传时间既久地域亦广,文本众多,妇孺皆知,几乎所有的文学形式中都有以白蛇传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子弟书是满族八旗子弟创作的说唱文学形式,其中也有为数不少的白蛇传故事。子弟书继承了白蛇传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并对其细节进行改编。艺术上,子弟书具有善抒情、善叙事的表现手法,韵文诗化的语言,突出了故事的现场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的童话一方面以思想内容的强烈时代感和现实性为特色 ,另一方面在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叶圣陶是中国现代童话的奠基人 ,开辟了中国童话创作的现实主义道路。中国童话在叶圣陶手中开始 ,同时也在他手里成熟  相似文献   

18.
孙惠芬的《上塘书》以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叙写了当下乡村在走向城市文明的过程中的艰难步履。作者提供了一幅乡村在被动地走向城市文明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淘洗,以及由无奈和苦涩编织成的“清明上河图”,代乡村儿女们而言,言说了这种民间故事,传播了这种民间声音。  相似文献   

19.
民间故事数量的丰富性与形态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单向标准的分类皆有其片面性.由此,有必要引入编写<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媒介视角,把纸媒介形态下的索引编写导入智能电子媒介形态,以"多维切分、开放扩展"的编写原则,继承原有索引的成果,充分利用智能电子索引的超文本性和数据库资源,实现相对全面的多维度把握故事,沟通类型与故事文本之间密切的生命关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民间故事《叶限》为切入点,结合当代壮族的民间文学与民俗事象,解读民间文学的“神人”、“神物”等形象。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关系密切,“神人”与“神物”等形象是崇拜对象在民间文学中的反映。“神思”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灵感和想象力的艺术思维,交融着民间信仰的神秘力量。它对民间文学的创作与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