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30-31
为了进一步向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显示日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威”与炫耀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的巨大胜利,进一步对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进行战争恫吓与恐怖威慑,日本当局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仅4天,在12月17日,在日军正对南京进行屠城的高潮中,就急不可耐地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日军占领南京的“入城式”。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俘虏盟军准将以上军衔的高级将领76人。从1942年到1944年间,日军对高级将领战俘的羁押地实施从马尼拉至台湾最后到奉天的迁移,这种变化与整个战争时局的变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战俘成为战争的内在组成部分。迁徙的过程和地点反映日军试图以盟军高官战俘为筹码负隅顽抗的图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在沈阳建立英美盟军战俘营一事件,越来越受到学者暨有关方面的关注,并有许多研究成果问诸于世。但这些成果多是来自于原英美战俘的回忆录,或是从英美战俘的视角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未免有些偏颇。而本文则通过日文史料,进一步研究考证此问题,并将英美战俘营的管理制度、日军对待战俘的政策、关押人数、生活情况等史实以及有关战俘文件史料的考订等等,做重新梳理,以期揭示日军在沈阳设立的英美盟军战俘营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34-34
日军对南京的武力侵占与疯狂屠杀;并没有能使中国军民与中国政府害怕与屈服,没有让南京人民屈服。于是,日本当局采取“以华制华”的政策指挥南京伪“维新政府”与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努力在南京实施与贯彻日本对华的各项殖民政策,强化对南京人民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47-48
1938年1月2日,日军在南京一方面继续进行大屠杀,一方面刚刚扶植起一个伪政权——“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就在这天晨5:00与下午2:00,中国空军与苏联空军志愿队的战机两次空袭了南京大校场日军机场,炸毁日轰炸机2架。日军没想到中国空军在南京失守后这么快就来空袭,毫无准备,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6.
1946年7月25日-26日,罗伯特·威尔逊作为南京大屠杀案第一位证人,出席东京审判。他关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南京陷落后日军进行的毒品贸易、南京陷落前后人口变化及病患受伤原因的陈述与中国幸存者的证词、南京安全区档案、其他第三者证词等相互佐证,证实了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犯下的谋杀和大屠杀平民、强奸、毒品贸易等滔天罪行,使世界人民了解到日军在战争期间的丑恶行径。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80年后的今天,随着日本"历史修正主义"思潮的不断高涨,基于历史事实研究南京大屠杀和审视日本国家战争责任尤为重要。威尔逊等西方人士的第三方史料无疑是对当时历史事实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具有国际性特征的事件,日军暴行所及,不仅给中国民众造成巨大伤害,也给在南京的外国人资产带来严重损失。南京大屠杀期间,无论是处于中立地位的美国还是作为日本盟友的德国,其在宁企业、侨民甚至使馆都遭受了日军程度不同的劫掠暴行。这既是日军对西方国际社会妨碍其在华军事行动的报复性回应,又是日本试图在灭亡中国的同时,驱逐或者消除西方国家在华商业利益及其政治影响的一种举措。南京沦陷后日军对第三国在宁资产的劫掠暴行,是日军对西方在华势力的一次重大挑战。与日军对中国民众的各种伤害相比,这一暴行更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对与谴责。此后,国际舆论日益转向支持中国,并对中国坚持长期抗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浦口之美     
《金陵瞭望》2009,(10):26-26
作为长江进入江苏段的第一门户,今日的浦口正向世人展示她作为南京江北新城的独特魅力。浦口美,美在浦口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浦口区地处低山、丘陵地带,区内风景如画、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9.
于日良 《金陵瞭望》2005,(14):31-33
日本侵略中国,使用瓜分瓦解手法,如满洲国、内蒙古自治政府、华北临时政府、上海临时政府,由日军操纵,分而治之,以此削弱灭亡中国。松井石根大将占领上海,建立汉奸政府后,1937年11月19日,在制定进攻南京的计划时,就立即启动了筹建南京亲日政府秘密计划。该任务由日本驻南京总领事福井负责,专员田中物色人选。在日本的扶持下,南京先后出现了三个汉奸政府。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中国《安妮日记》之称的堪与《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同等级价值的《程瑞芳日记》及《日军罪行证明书》在2015年12月13日第二个"国家公祭日"之前由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作策划出版。一本是中国平民的控诉,一本是日本战俘的供述,共同揭露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存在在这两本书的首发式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马振犊和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均对此两本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马振犊感慨地说,日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这幕人类历史上最残暴的惨案发生70周年。70年前的12月13日,是南京人永志不忘的日子。它是日军在长达6个星期的时间里有组织地对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队官兵进行大屠杀的一个标志日。其间,惨烈的集体屠杀发生在燕子矶、草鞋峡、煤炭港、鱼雷营、宝塔桥、中山码头、汉中门、江东门等10余个地方;数万名中国妇女遭到日本军人的强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同盟国于1946年授权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设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历时2年,南京大屠杀案为法庭所认定。然而,时过境迁,这个已被国际法庭和国际社会(包…  相似文献   

12.
韩秀金 《金陵瞭望》2008,(17):22-23
沿江街道地处南京江北门户,是浦口区对接跨江发展的重要落点之一,南北面分别与泰山街道和盘城街道接壤,紧靠南钢集团,毗邻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辖区内有南大浦口校区、江苏教育学院浦口校区等高校。街道总面积30.9平方公里,下设5个涉农社区,常住人121约1.5万人。  相似文献   

13.
《金陵瞭望》2006,(11):67-67
南京浦口经济开发位于南京浦口新市区,前临长江,背靠10万亩国家老山森林公园,有长江大桥、二桥、三桥和建设中的过江隧道与主城相连,交通十分便捷。开发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和电子电器等为主导产业的高科技特色化园区,入区企业已达451家,其中外资107家、民资344家。  相似文献   

14.
胶澳战后围绕青岛海关问题的中日交涉述论黄尊严1914年11月7日,日英联军攻陷青岛,日德争夺胶澳之战宣告结束。北京政府鉴于青岛海关德籍关员或被日军视为战俘囚禁,或被迫离青,海关业务中断o的现状,为恢复青岛商务计,决定派员重新组织青岛海关。不料,日本政...  相似文献   

15.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36-37
日本侵略军实施的慰安妇制度,是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上罕见的野蛮暴行。它长期地、公开地、有计划、有组织地胁迫成千上万的各国妇女充当日军官兵的性奴隶与性工具,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忍、野蛮与暴虐。南京慰安妇的血泪染红了秦淮河,流满了扬子江……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以市区联动建设浦口新城和过江地铁3号线、1号线西延正式开工为标志,特别是南京成功申办2014年青奥会后,跨江发展进入了全面提速阶段,过江地铁等城市重大交通工程都将提前完成,这为浦口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是“大部制”改革后的第一年,交通发展迎来了历史难逢的大好机遇。为此,浦口交通将紧紧围绕满意度和认可度两个重点,自加压力,扎实工作,创新管理,大幅提升交通“三个服务”的水平,为浦口走在南京“三个发展”的前列当好先行、作好保障。  相似文献   

17.
沉浸在建市10周年庆祝活动欢乐中的南京民众万万不会想到,就在此后不过月余,日本军国主义竟在北平卢沟桥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5个月后,疯狂的日军又进攻南京,并实施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南京从此陷入了一场浩劫,开始了她八年沦陷的屈辱而悲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15日日皇宣布投降,此时中国战区尚有数以百万装备整齐的日军,他们中的一部分竞以战俘的身份,违抗除约规定和“陆总”命令,在胜利者的土地上继续制造种种暴行,其情形与其他战区相比是仅见的,在中外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本文依据档案文献,记达“8·15”之后在华日军的各种暴行事实并分析其原因,以弥补日军在华暴行研究工作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孙宅巍 《金陵瞭望》2005,(14):17-17
雨花台分有石子岗、风台岗、梅岗3处主要山岗。南京保卫战中,这里的守军为72军88师孙元良部下辖262旅朱赤部与264旅高致嵩部。12月9日上午,日军以一个联队向雨花台阵地发起进攻,遭守军击退。下午,日军又增加一个联队再次发起进攻。高致嵩亲率528营两个营增援,使日军陈尸六七百具。  相似文献   

20.
南京历史文化名镇——浦口三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长江之北的南京浦口,元代为浦子市,也称浦子口。 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浦子口城(原浦口区内东门、南门范围内),是捍卫京师的驻军重镇,形成以东门卫所大街为代表的南京江北老城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称浦口市:民国17年(1928年)改为浦镇区,成为民国时期南京的第一大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