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意图伦理到责任伦理:中国政治伦理精神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图伦理和责任伦理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政治伦理的两种类型.长期以来,我国政治生活践行的是意图伦理.本文分析了我国政治生活的意图伦理及其消极影响,简约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责任政治的成功实践和责任伦理的基本精神,并分析了促发中国政治伦理精神嬗变的诱致性因素.怂  相似文献   

2.
马克斯·韦伯把意图伦理和责任伦理定为两种截然对立的伦理导向,这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本文剖析了韦伯的论断的基本内含,并在此基础上对他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值此世纪之交,应该在认识论而不是在决定论或感情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以问题和行为为导向的新型的经济伦理学  相似文献   

3.
正统伦理与异端伦理的分裂与渗透应当说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真实的内在结构模型。但长期以来,学界对正统伦理着墨较多,对异端伦理用笔较少,柴文华教授的近著《中国异端伦理文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的出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研究中的缺憾,它为我们正确认识正统伦理与异端伦理的关系,把握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真实图景提供了许多启示。正统的儒家伦理文化的突出特征之一是自律性和普遍化的矛盾。一方面它以自己的权力话语压抑精英话语和大众话语,使自己独于一尊;另一方面,它又不能完全取缔异端,这样便形成…  相似文献   

4.
异端伦理与社会宽容——兼评《中国异端伦理文化》关键瑛柴文华教授的专著《中国异端伦理文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可谓匠心独运,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系统地展示了中国非儒和反儒伦理文化的内在结构和外部特征,它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  相似文献   

5.
日常生活转型与公共伦理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常生活转型是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必须经历的“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重建过程”。文章从日常生活批判的视域出发,对日常生活转型引发的伦理类型建构尤其是它开启的公共伦理意识之构成性问题试作一初步的探讨。文章认为,剖析日常生活转型的现代化-现代性-现代主义三维界面可以为我们透视“公共伦理的问题意识”提供向导。从中可以分析出由日常到非日常或由日常到类的日常生活转型境域中人的新型伦理生长:它以公域和私域的明确区分为前提。由于传统日常生活公私不分,因此社会生活缺乏一个真正独立的公共领域,日常生活转型既独立了私人生活也独立了公共生活,因而在现代化(社会进程)、现代性(质态)和现代主义(思想意识)三个层面引发了以公正秩序、公平质态和公义理念为核心的公共伦理意识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的任务,中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伦理维度应对气候的变化》(EDCC)白皮书提出的八个伦理维度分析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承担的伦理责任,指出了中国特例下履行责任所面临的赔偿责任、开发新技术与新能源、国际国内参与、程序公平与正义等重大挑战,构建了中国政府、国内其他参与者及境外参与机构组成的多层次气候治理框架,提供了决策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到《大自然的权利》的影响,现代生态伦理的建构主要以权利为核心.权利假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且权利最大化的倾向容易导致人对自然的破坏.当前的生态伦理建构不能再借助于权利,而要以责任为核心,强调人对自然的无条件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朱巧香 《浙江学刊》2005,(6):199-202
媒体伦理生态是指由媒体人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行为经媒体传播所造就的影响和制约社会公众道德发展变迁的各种媒体因素的总和,它是媒体人和公众进行道德活动的基础、氛围和条件.它不仅具有一般伦理生态的共性,还以自己有形又无形的基本性质表现出导向性、开放性、超越性及作用范围的广泛性、作用方式的灵活多样性等个性特征.创设良好的媒体伦理生态是媒体人的基本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9.
关于科技伦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启林 《探求》2003,(4):65-68
本文在检视国内学界讨论科技伦理若干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些有争议和有待继续探讨的问题做了相关分析,认为科技伦理的视野应不仅仅限于科学家,科技知识本身也存在伦理问题,在讨论科技领域中的责任问题时应注意区分科技伦理责任和非科技伦理责任、科学家的责任和非科学家的责任以及真实的伦理责任冲突和虚假的伦理责任冲突。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开始的金融风暴,其直接诱因是次贷泛滥和消费过度等经济因素,但是金融道德风险亦多层面、多角度地推动着这次金融风暴,成为金融风暴的内在诱因之一。与此同时,金融风暴使金融道德风险呈现出广泛性、公开性、全球性的新特征;金融伦理关系亦发生了若干变化:金融伦理关系的覆盖面更广、涉及度更深,强势金融群体与弱势金融群体呈现出新的利益对立,金融伦理关系面临的投机性冲击加大,民间高利贷使金融伦理关系恶化。反思金融风暴所带来的创伤,强化人们在金融活动中的信用准则、公平准则和责任道义感,提升金融活动中人们的伦理理性,是金融活动健康发展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求索现代性伦理乃是中国近现代遭遇偶像倒塌后出现伦理"空场"的必然结果,家庭"道德革命"可以折射出中国早期探寻伦理现代性的艰难历程。这一历程究其实质是对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再反思的过程,其本身已内在地包含了吸纳外民族优长之处的自我批判与价值取舍。因此,现代性伦理的构建与传统伦理的价值重构在当代中国社会能够得到有机的统一。当前,随着中国伦理现代性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将责任伦理纳入传统伦理的价值元素中,使之与信念伦理共同发挥作用并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异端伦理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它与以儒学为代表的正统伦理文化相黜而立,经历了原生、近代清形态。在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途程中.它那片面的执着仍给人一种全面的启示。自从官方出现以后,官方用权力所推行的伦理价值观念也就产生了,它被冠之以正统的美名而发挥着自己的工具作用,维护着整个社会系统的正常运作。这种正统伦理文化在中国封建时代的代表就是儒家伦理文化,它以道德自觉、理性主义和群体本位为理论原则,建构了以“三钢五常”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和相应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学说,为中国的封建文明立下了汗…  相似文献   

13.
李靖  文宏 《学术交流》2005,(9):10-14
转型期我国行政官员的责任伦理问题突出,强化行政官员的责任伦理成为实践和理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强化行政官员责任伦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深化政府体制改革的时代需要;是政府内部提升软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现实需要。责任伦理在实现过程中存在如下冲突:角色的冲突,伦理标准的冲突;委托与代理之间的冲突;义务与责任的冲突。强化行政官员责任伦理应从自律和他律的角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要依靠行政官员个体的良心;第二,构建行政官员的伦理人格;第三,推进制度的伦理化;第四,构建伦理制度化。从而达到探求适合中国的行政官员责任伦理的强化之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诚信、公正和责任是政府信用的伦理要素,关涉着政府信用的高低。而目前我国政府在制度、组织和行政人方面存在的某些失范现象,却损害了诚信、公正和责任的政府形象,使政府信用陷入伦理困境。社会转型是这种困境出现的根本原因,而制度的合理性、组织的公共性不足以及行政人的道德异化则是导致这种困境的具体原因。对此,从制度伦理、组织伦理和行政人道德三个维度可以实现对政府信用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伦理建构。  相似文献   

15.
情感主义精神在家族主义和中和主义的规约下,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着眼点在于人伦关系的调谐,它以“礼”为准绳,以血缘关系为根基,以情感为纽带。它强调人伦关系的温情性,以情感和理性相调剂,甚至将情感凌驾于理智之上。它迎合了宗法社会温情脉脉的伦理情感的需要,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情感心理原则,并演化为情感主义精神。(-)憎@主义历神是中国传统伦理的特产中国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体的小农经济,既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产生的历史根源,又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度延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宗法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研究中的儒家化倾向,明确提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原型”是冲突式的,即主干与支干、中心与边缘、正统与异端的活生生的对立统一体,并从自觉与自由、理性与感性、群体与个体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易想和 《社科纵横》2009,24(11):104-105,108
新时期的生育实践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伦理大挑战。生育实践急需科学的生育伦理原则的指导。生育伦理原则是人类在生育领域里不能离开的禁止性规定。实践证明,科学的生育伦理原则主要包括:责任、价值、平等、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陈仕伟 《创新》2023,(1):108-116
任何企业都应该以实现经济目标和承担伦理责任相统一为追求,人工智能企业也不例外。人工智能企业需要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中承担好自身的伦理责任,但人工智能企业在承担伦理责任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矛盾困境,如生产环节面临可靠性困境和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导致的生态发展困境,分配环节面临分配不公困境,交换环节面临信息不对称困境及消费环节的消费主义困境,需要积极地进行伦理治理以促进人工智能企业承担伦理责任,最终推动人工智能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提出人工智能企业承担伦理责任的路径:坚持人文价值、坚守契约精神和弘扬社会美德。  相似文献   

19.
伦理理论是明辨伦理抉择论证的基石,它协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伦理困境,并为抉择方案提供学理支撑.然而,无论是社会工作伦理教育抑或是社会工作伦理研究,都对伦理理论鲜有论及.本文试图从社会工作伦理的经典理论进路出发,分析结果论、义务论、美德论三种不同理论的旨趣,即结果论关心社会工作者的行为结果,义务论在乎社会工作者的责任,而美德...  相似文献   

20.
范英 《探求》2001,(2):40-41
中国自改革开放20年来 ,人们更加重视伦理的教育 ,出现了许多好现象。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又必须引起注意 ,例如在进行伦理认识、伦理评价和伦理选择时 ,都存在着一些误区 ,有必要加以分析并走出误区。一、在进行伦理认识时 ,必须走出“决定论”、“无用论”和“代价论”的误区这里所说的伦理认识 ,是从狭义上讲的 ,仅指对伦理本身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 ,便有伦理“决定论”、“无用论”和“代价论”的错误认识。(一)“决定论”。有人认为 ,古往今来高于一切、支配一切的是伦理。它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 ,也决定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