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思维是写作的核心,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学生从阅读、观察生活到写成文字,即把感知所捕获的信息和记忆所贮存的信息转化为新的信息输出,关键在于思维的加工。时下许多学生的作文式样单一,写事情节雷同,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这与学生没有掌握思维技巧,缺乏个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与陶渊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弃疾用自己的个性心灵在他的诗词文里为我们描绘出一个陶渊明的新形象,为陶渊明的接受史写下了极有价值的一页。辛弃疾接受陶渊明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心灵历程:从“待学渊明”到推渊明为师,再到引为千古一知己。辛弃疾之所以接受陶渊明,从主观上讲是因他们有相似的个性和思想轨迹,从客观上讲是与大的文化背景和时代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3.
根据教学的意向性和有效性,教学至少可以划分为三重境界:无我教学、有我教学与个性教学。其逻辑进路是,在教学意向上,由无我到有我再到个性;在教学视点上,由聚焦知识到关注学生再到洞察情境;在教学方法上,由有法到新法再到无法。而教学境界的提升则需要明确教育信念,做个仁者;培育教学智慧,做个智者;彰显教学个性,做个我。  相似文献   

4.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大千世界之所以千姿百态、纷繁复杂,就是因为它们各有其特性。任何社会主体只有扬长避短,张扬个性,才有它存在的理由;任何社会主体也只有受社会群体的制约和激励,才能使其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个性得到张扬,积极性、创造性得到...  相似文献   

5.
个性是人的主体性的个体表现。社会成员个性的健康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动力与价值目标。权利为社会成员个性的发展、丰富和完善提供坚实的基础,开辟广阔的可能空间,创造较为理想的社会环境。拥有了权利,个性才有不断发展的可能性。就个体而言,个性的发展是其生存的尊严与意义所在。就社会而言,个性的普遍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动力所在,而且是社会有机和谐的必要条件。积极个性的完善是人类社会加速发展之根本。  相似文献   

6.
在谈到为什么民族个性、地方个性能强化艺术的审美价值时,鲁迅讲了两点很重要的原因:其一、民族个性是避免艺术公式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他说:“现在的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皮不至于千篇一律.”其二、愈是具备民族个性的艺术,愈富于世界性意义.他指出:“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致陈烟桥,1934,4,19)前者,鲁迅的意思很明白,即艺术只有具备民族个性,才不至于使整个世界的艺术从内容到形式落人一般化、单一化.而后者,即地…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作为诗人的浪漫个性之中,有一种强烈的政治情怀,在人生的张扬中表现为爱国热情和社会理想。这样的个性和追求不仅影响到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而且极其突出地表现为诗人大半生投身社会实践的政治进取意识。探讨这种矛盾的个性表现,不仅要客观评价郭沫若一生的活动和成就,还要充分认识和理解五四以后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历史演进中奋斗的艰难与可贵,进而反思目前丈化思潮和文学批评的某种迷失。  相似文献   

8.
论个性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基本上是“划一性教育”,否定个性及个性教育,这与时代的需求不相符合。个性的形成与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环境和活动有关,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情感教育,弘扬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发展学生的独特性;通过启发手段及审美教育,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完整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郭沫若从个性主义文学阵营转向革命浪漫主义的“革命文学”阵营,有其逻辑的必然性。导致其思想发生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传统文化观念、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精神和“新国家主义”意识以及马列主义思想的影响。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郭沫若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渐变到遽变,由服膺到信仰,最终转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参与者。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因而写出的文章应该是有个性特色的。  相似文献   

11.
厉鹗的诗词理论有重文轻道的倾向,他对诗词的艺术分析有明显的辨体色彩。传统的文体分析注重文体的共性,厉鹗的诗词文体注重的是文体的个性,他认为诗词文体的共性是建立在个性差异基础之上,没有个性便不会有共性。诗词是文人雅趣的表达方式,作为传统的文人,厉鹗认为雅是诗词的本性,反对粗豪和低俗的语体,诗文的话语方式要能体现文人的审美趣味。厉鹗还认为作家应该创造富于个性的诗体或词体,这是一个作家在创作上成熟的表现,创体要从学识的积累和品性的修炼入手。  相似文献   

12.
个性主义是“五四”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具有反封建的作用。但当社会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人们就看到它的不足之处。不过,个性主义在文学中又是不可缺少的,后来由于不断地批判个性主义,导致文学缺乏独立意识,并影响到社会生活,蔑视了人格尊严,后果非常严重。本文即从我国现代文艺思潮中个性主义的盛衰历程,来探讨其中的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但长期形成的那种单一的培养应考技能为目的的教学观,将充满人性美的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变成了枯燥、机械、虚假的应试训练,它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小学生对作文的“自主”和“自立”的心理需求。这种失落了学生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自我,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学生找到了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有了一种强烈的要说出来的感觉,就能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培养兴趣,激发创新的写作实践中去,从而写出自己所想表达的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论人性和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人性和个性唐自杰关于人性和个性问题,涉及面很广。过去已有许多人从不同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或争论。这里主要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人性和个性问题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对研究人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实践有重要的作用,它也对人们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典型人物的个性问题,是典型创造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样一个重要问题,过去在我们的文学艺术领域,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很好的解决。这是因为多年来受极左文艺思潮的影响所造成的。在理论上,人们一谈到典型,就过分强调典型的共性,特别是阶级性;在实践上,不少作品中的人物,多是缺乏个性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人物。粉碎“四人帮”以后,虽然在理论上有人又重新提出个性问题,在实践上有的作品也出现了一些具有一定个性的人物,但还是很不够的。为了加强人们对个性问题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个性教育问题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教育是当代教育理论的前沿问题,个性教育研究对教育学科建设,对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对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个性和个性教育的理解、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当代个性教育的主题和核心内容等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领域的得与失和他的个性气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俞平伯的散文小品、新体诗、旧体诗创作等的考察,以及俞平伯的朋友们对他的分析评价,可以看出俞平伯始终是一个"晚明人"。这种气质和素养使俞平伯能够对《红楼梦》的艺术有深度的把握,因而具备了胡适所不可能有的文学视野,做出了杰出的研究成绩。但俞平伯在思想气质方面又与曹雪芹存在差异,因此他不能在《红楼梦》的思想性方面有深度的感知,而始终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俞平伯主张作家的个性决定作品的性质,这一文学观运用到对俞平伯自身的分析上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8.
论丁玲艺术个性转换的原因及其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莎菲女士日记》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从自我表现出发进行创作到从再现客观世界出发进行创作,丁玲的艺术个性处于不断转换、变化的过程中,本文论述了导致丁玲艺术个性转换、变化的原因及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们对个性的探讨愈来愈多,教育界人士普遍认识到培养、锻造学生个性的重要性,并在理论和实践中就如何塑造学生的个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实为一可喜现象。但须指出的是,人们在针对和批评几千年来封建历史桎梏、束缚个性发展的弊病,在批评建国来教育曾一度忽视培养学生丰富个性的现象之时,在大声疾呼“个性至上”时却不知不觉地陷入了矫枉过正的泥潭。过高地崇尚个性和自由,这给青年,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带来迷惘和困惑,致使相当的学生在“玩个性”的幌子下从事偏激甚至是有害的行为,给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造成贻害。针对如此现…  相似文献   

20.
东汉末年是汉魏文风嬗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文人的创作多呈现出新的倾向,这种新倾向的代表人物就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蔡邕。蔡邕文学创作的新变与其重情求真的个性有很大关系,具体来说:首先,由于蔡邕个性中有重情的一面,所以其碑文和辞赋的情感描写较多,抒情色彩较强;其次,在求真的个性的影响下,蔡邕在创作方式上追求缘事而发;最后,重情求真的个性促使了蔡邕发愤抒情文学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