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高校大学语文开设现状,反思大学语文作为公共课的性质、内容与教法,主张大学语文应该重在引导学生母语学习和阅读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语文终身学习的意识,引导大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切合大学生实际和时代需要的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通过显隐结合的方法,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大学语文课程蕴含丰富的隐性思政资源.大学语文课程中《为政之道》篇目通过学习孔子的"德治"主张和思想,结合现实,理解现今国家政策中与孔子治国思想一脉相承之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实践分析,反观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加强课程内容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理念,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发挥大学语文的课程优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大学语文教学实践出发,论述大学语文审美教育的要求。具体从品味语言音韵、领略形象意境、感悟情感境界等方面,通过大量教学实例论证在不同条件下实施大学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以期实现有效教学,落实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动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但近些年《大学语文》课在普通高校,特别是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地位越来越低,近乎边缘。本文就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边缘地位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等三大方面入手,就《大学语文》课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从而达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牛竞凡 《云梦学刊》2011,32(4):106-109
大学语文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基础教育环节。语文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常被忽视,其教材内容、教学过程和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大学语文教学的观念、内容与形式均有改革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谈大学语文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接受文学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作品的鉴赏和对于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文以载道”是我国数千年来形成的优秀文学创作传统.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有着文采斐然的艺术魅力,而且以高昂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着读者.在大学语文中作品的选编,体现着一条清晰的爱国主义线索,所以我们的教学也应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列为教学的目标之一.通过大学语文的思想教育,使我们的青年学生在增长知识,接受祖国优秀文学遗产的同时,也继承宝贵的思想道德传统,从而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效力.  相似文献   

8.
钱理群、李庆西、郜元宝编《大学文学读本》(2005年)的“导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大学文学教育”的理念。大学文学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大学语文教育和大学文学专业教育,而是以大学各科学生为对象,以文学经典为中心,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教养为目标的崭新人文通识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在大学通识教育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建立在对大学语文教育现状的正确估计的基础上,对于当前焦灼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目前,阐述大学语文与美育关系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想就大学语文的审美教育作用问题作初步探讨,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粗浅体会,以期抛砖引玉.自1978年南京大学首先重开《大学语文》以来,全国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大学语文》.特别是一些重点理工农医院校设置文科教研室,开设《大学语文》课的为数甚多.大家认识到,大学语文的任务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发展智力,还要提高精神境界,陶冶思想情操.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最丰富、最集中.通过语文教学,教师应进一步把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在我们举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夭,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更应  相似文献   

10.
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体例和教学设置,虽然形式多样,教法各异,但其基本内容以选文汇编方式展开,追求的是大语文的大而全的体系,导致古文占比较大,教材与教学实践远离学生生活。而地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体系,既可以通过文化传承,培养学生本土意识和家国情怀;通过实地考察和生命体验,打破学生与生活世界的隔离,构建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更可以借助教学融合,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赋予大学语文教学以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11.
吴婷婷 《学术探索》2012,(11):167-169
本文基于对2011年新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析与认识,对高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面对经济发展中的母语危机和传统文化流失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从宏观层面对大学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笔者认为,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大学语文教育,培养真正具备语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能传承并发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优秀人才,这才是当前在母语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应当肩负起的文化期待。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教学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目前可以使用的多种版本教材外,还有一个运用什么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的问题。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的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理论、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理论、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认知学习角度上,同时还要培养情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主张、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应用”的能力等理念,给大学语文教学一种全新的启发,这几种观点得到很好的落实,会对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就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大学语文是以人文性和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最主要的抓手。要充分发挥高校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创新教育理念,善用教学手段,用活教材人文因素,有效地促进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方法研究过程中,不可以忽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学生的心理。学生的心理品质、意志能力、记忆类型、情感等方面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点的理解与接受,经过实践与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等问题,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文明进步以及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教育活动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教学过程的各种教育内容,严格来讲,都具有同一性。教育活动本身已经包含了审美教育。但在长期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认为大学生无需再进行刻意的审美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育质量,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同样应该关注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6.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是强调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相结合的"大语文",是具有鲜明基础性特点的平台媒介性、与社会高度融合的开放性、注重知识经验积累的过程性以及内容组合的模块性的课程和"双元体系"。在内容上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在时间上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结合;在方法上是交互性与开放性的结合。因此将"大学语文"课程融入学生整体学习、生活过程中,真正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与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教学中,阅读既要与听、说、写相结合,也要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要关注学科特点——全息性,又要体现学科特点,重视朗读,还要采用各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对知识的哲学思考,无法从理性的高度认识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内容弘博深厚,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从厚重的中国文化中体验人的尊严、使命感;充分发挥其形象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依托,深刻指出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客观分析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系统提出继续深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阳 《理论界》2002,(6):98-99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目标是实用型、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开设《大学语文》课,也是造就人才,培养精神的需要,这就要求把培养与人才目标相适应的阅读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因此,它的教学应把握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一个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即: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考试方法系列改革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